《大明好青年》
第7节

作者: 铁骨东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他肯定不是老好人,这家伙一身肌肉和伤疤,而且一条胳膊看上去要略微粗壮些,这明显是经常拉硬弓的结果,要说手底下没人命杨信是不信的。
  “还没吃饱,饿死鬼一样!”
  黄英打了杨信一下说道。
  “能吃就能干,吃饱了才好干活!”
  黄镇笑笑说道。
  说话间下游河道中,一艘看着眼熟的客船缓缓而来,黄镇立刻招呼一声,杨信几个赶紧把船撑向航道。因为这里漕船数量众多,原本就不宽的河道被堵成一条水巷,他们和那艘船正好形成交汇。那船舱里汪家的老管家走了出来,看了看他们,然后笑着向甲板上的黄镇招呼一声。
  “黄长年,真巧啊!”
  老管家说道。

  “都管,您先请!”
  黄镇满脸堆笑地躬身说道。
  “咱们正好同行,也好路上互相也有个照应,小四,拿两盏灯笼给黄长年,把咱们的也打出来!”
  老管家说道。
  很显然这就是黄镇的目的了。

  运河上行船没那么容易,沿途需要面对很多麻烦,尤其是前面的河西务还有一个钞关,也就是专门收过路费的,但无论什么麻烦只要有这两盏灯笼,基本上就都能挡回去了。这个汪家是汪可受,以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万历的亲信老臣,连萨尔浒之败都没动摇他的地位。北运河这一带都是天津右卫,尹儿湾除了官仓外,还有就是尹儿湾浅铺,也就是专门疏浚河道的军户,这些统统都在蓟辽总督辖区。可以说有这两盏灯笼,还有老管家这条船开路,这一路上不会有人敢为难黄镇了。

  黄镇赶紧靠过去,不断感谢着接过两盏灯笼。
  “这位小兄弟面善啊,昨日为何没见小兄弟在船上?”
  老管家似笑非笑地看着杨信说。
  “想来都管年长,见的人多,总有几个长相相似的,就说晚辈看都管也亲切,就好像乡里一位长者!”
  杨信说道。

  “啊,这倒有几分道理,说起来我倒也想起你像谁了,不过那个人脸上的疤是在左边,但你这个疤是在右边。况且他身上还有很大一个疤,你这身上倒是滑溜得很,此时再看就一点不像了。下次你要看见一个长得与你有几分相似,但身上有一个很大的伤疤,而且左脸上也有疤的,一定要记得报官,此人乃在逃凶犯,切记要小心。”
  老管家笑道。
  “多谢都管警醒!”
  杨信一本正经地说道。
  就在这时候,老管家身后的一处窗口,一个睡眼惺忪的小脑袋探了出来,瞪大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一脸匪夷所思的表情,看着这两个睁眼说瞎话的家伙。
  不过紧接着她的目光就转向了黄英。
  “黄家姐姐!”

  汪家那位小姐兴奋地挥手喊着。
  第六章 熊廷弼
  “这也不像大家闺秀啊!”
  杨信站在甲板上,看着右前方船上趴在窗口的汪小姐。
  后者瞪了他一眼。
  这是汪可受的孙女,从老家湖广黄梅来的,看着也就十五六岁,青春美少女一枚,娇俏可人,就是有点蠢萌,她就一个老管家带六个武装家奴一个婆子两个丫鬟同行。她们已经走了整整三个月,从刚开春就踏上这趟漫长行程,快要到目的地的小姑娘看上去心情愉快,昨天的落水并没对她造成什么心理阴影。不过让杨信意外的是,在她身上看不到什么封建礼教的束缚,一路上经常蹦蹦跳跳地从她的船舱跑出来,就像一只欢乐的小麻雀……

  “大家闺秀什么样子?”
  黄英在一旁用冒着寒意的语气说道。
  “呃,难道不应该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笑不露齿走路摇曳,平常拿个撑子修个花鸟,偶尔抬起头对着头顶落下的树叶咳嗽两声,叹一句红消香断有谁怜?”
  杨信说道。
  后一句他还装出一副哀婉的姿态用唱戏的曲调唱出来,惹得黄英立刻换上灿烂笑容。

  “这倒真得有几分像了!”
  黄镇笑着说道。
  “不过南方人,尤其长江沿线如应天一带,大户人家的女人没那么拘泥礼教,抛头露面的多了,倒是北方大户人家规矩要严些,但要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还是有些过了。至于汪侍郎乃是当年以宣扬异端被捕下狱自杀的李贽弟子,他们这一派在这礼教上尤为淡薄,汪家小姐应是家风如此。”
  他紧接着说道。
  “李贽的弟子?”
  杨信愕然。
  他还真没想到李贽弟子居然能当到如此高官。
  “对,李贽的弟子,通州李贽坟墓的碑还是汪侍郎给立的。”
  黄镇点了点头说道。
  “黄老大真是无所不知啊!”
  杨信用很有深意的目光看着黄镇。

  “叫叔!”
  黄英在一旁不满地说道。
  “黄叔真是无所不知啊!”
  杨信从善如流立刻改口。

  “你们这些年轻人,是没见过当年李贽讲学之盛况,宰辅出巡都远不能及,开讲之时无分士农工商,无论男女老幼,皆如礼佛般簇集。不只汪侍郎,达官贵人以师事之者多矣,不过他讲的那些颇有道理,只是过于叛经离道,结果被礼部以宣扬异端逮捕下狱,自己夺剃刀抹了脖子。自他死后,这些年已经很少再有人敢如此公然宣讲这些,规矩倒是都规矩了,只是这大明朝又如一潭死水了。”
  黄镇叹息着。
  很显然这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前面的汪小姐依然趴在窗口好奇地看着他们……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杨信骤然高歌。
  而且还是粤语原版的。

  黄镇父女俩愕然转头,一起看着他恍若抽疯,对面老管家也诧异地转过头,不过很显然他们不懂粤语,全都一脸的茫然。在杨信的粤语歌声中两艘船乘风而前,在他们两旁一艘艘商船,浅漕船和小型剥船,甚至专门为皇宫运货的黄船,同样在乘风而前……
  第二天杨信就唱不出了。
  风停了!
  杨村驿。
  “都管,让女眷准备回避!”
  黄镇看着几乎不动的旗帜说道。
  老管家点了点头,紧接着走进船舱里,杨信用疑惑目光看着黄英。

  “纤夫都是不穿衣服的!”
  后者说道。
  说完她爬进了她的闺房。
  黄镇招呼了杨信一声,这时候老管家也出来,三个人一起上岸,老管家直接找驿丞,后者立刻卑躬屈膝地带着他到了一处纤夫村。说是村,其实就是无数的窝棚,这一类就跟棚户区一样的小村落,几乎遍布杨村到通州的运河两岸。这段运河已经完全没有潮汐借助,而且还是逆水,除非运气好遇上顺风,否则都得靠纤夫。整个这一段十万纤夫,理论上是由卫所管理,但实际上就是各地流民簇集而已。

  只是这些纤夫就与盛世无缘了。
  “这是真穷啊!”
  杨信由衷感慨着。

  在一个个用烂木头和枯草及所有能找到的破烂搭成的窝棚间,衣衫褴褛的女人们抱着瘦骨嶙峋的孩子,踩着横流的污水,用麻木的目光看着他们。
  而那些男人们是真光着身子。
  他们只是在腰上系一块破布挡住前面,但后面连一点遮挡都没有,他们的职业和收入决定了穿衣服是奢侈的。不过这些人都很强壮,一个个浑身肌肉,但不是那种健身房练出来的肌肉,而是不会很凸现,但却让人感觉仿佛铁一样的。没有人直腰,都略微带着驼背,拎着拉纤的弓,也就是类似小扁担的木头,避免纤绳磨烂身体。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生命严重透支的灰暗,他们做的是最没有希望的职业,生活对他们来说,就是日复一日的苦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