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好青年》
第6节

作者: 铁骨东
收藏本书TXT下载
  黄英好奇地说道。

  “这属于常识,这鱼身体里不只这一种寄生虫,这还是我们能用眼睛看到的,实际上还有很多我们根本无法用眼睛看到的,别说是鱼,就是这水里都有无数看不见的小虫。如果喝了这种生水,这些小虫子就会进入你的身体,并且在你的身体里生下更多的小虫子,一代代不断繁殖,直到完全占据你的身体,知道水蛊吗?水蛊就是这样的小虫子。”
  杨信继续给她科普。
  黄英托着手中红线虫,一脸好奇地戳着,丝毫没注意到身旁这家伙正侧过身,支起脑袋,一脸幸福地欣赏着她上半身的曲线。这时候夕阳已经半落,晚霞映红天边,同样映红了黄英的后背,紧贴在身上的衣服仿佛带着一层红色的光晕。
  一艘大船悄然在他们不远处的河面上停下……
  第五章 万历四十七年

  “兄弟如何称呼?”
  船老大黄镇伸手将杨信拽上甲板同时热情地问道。
  “杨信!”
  杨信坦然回答。
  黄镇很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

  “真是条好汉!”
  他拍着杨信肩膀感叹。
  估计他以为这是一个临时编出来的假名字,不过这不关他的事,他欣慰的只是自己手下又多了一个亡命徒而已,从这表现就知道,这一船就没什么良民。那几个正忙着把小舢板固定在船舷的水手,纷纷用他们的方式向杨信表示欢迎,一个个面目狰狞目露凶光。尤其是在黄英拍了杨信一把提醒他别忘讲故事后,至少一半水手表情已经很凶恶了。
  黄镇没有跟他多说什么。
  工作合同……
  呃,一个需要砍两次头挂一次绞刑架的在逃犯用得着这个吗?
  黄英紧接着走出来,扔给杨信一块硬梆梆的面饼子,她自己同样拿一块啃着,杨信站在她身旁看着这艘船。
  标准的内河平底船型。

  或者应该叫浅船。
  长度不到二十米,除了前甲板最多四米空着外,剩下全都用半圆的船蓬覆盖,船蓬是竹编的,而且刷了桐油。但在尾部舵舱上方,却额外加了一个低矮的大木箱,从开着的窗口可以看见里面挂一件肚兜……
  黄英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红着脸踩了他一脚。
  这是她的闺房。
  船上的桅杆已经放倒,是一架人字桅,此时船依然在潮水推动下,不过两舷都备有长桨,显然需要时候还得人力划桨。让杨信疑惑的是他们带着的舢板,按说这类内河船一般是不会带这个的,这艘小舢板虽然不过三四米长,但对于这样一艘浅船来说也是个很大的累赘。当然,这种事情他是不会问的,无论做什么,以后他都会知道的。
  此刻夕阳已经完全落下,夜幕逐渐笼罩,潮水推动下的浅船,在宽阔的河面无声向前。
  很快西岸灯火闪烁。
  紧接着一处不小的市镇和一处宽阔的河口出现。

  “这又是通哪个鬼地方?”
  杨信问道。
  “通我家!”
  黄英白了他一眼说。
  “这是去三角淀的,过了丁字沽就进三角淀,出三角淀进会同河,继续向前是苑家口,北上霸州西去清苑。”

  黄镇笑着说。
  “那咱们去哪里?”
  杨信问道。
  “今晚先到尹儿湾,若路上无大故,估计七八天后就能到张家湾,到时候杨兄弟可以去京师逛逛,沾一沾帝都的龙气。”
  黄镇说道。
  “哈,我连皇帝老儿叫什么都不知道呢!”

  杨信毫无敬意地说。
  “今上虽在位四十七年,但若说这皇讳的确少有人知。”
  黄镇笑道。
  万历四十七年!
  杨信终于知道这是哪一年了!
  万历四十七年初夏,天气还不算太热,萨尔浒之战刚刚打完,大明朝因为杨镐脑残一样的三百里战线四路进攻,被野猪皮以骑兵速度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最终使得关外这场堪称决定性的大战以大明的失败而告终。明军在关外的精锐野战部队更是损失殆尽,甚至四个主将三个相继阵亡,从此彻底失去了辽东战场上的主动权,不得不转入防御,然后开始明清双方在关外持续近三十年的的鏖战……

  准确说是二十六年。
  时间还早呢!
  杨信的心情立刻好了许多。
  至少他依然还在大明的盛世,虽然这个盛世已经日薄西山,但好歹比地瓜盛世强得多。

  夜风中他傲立船头,看着前方越来越近的尹儿湾,岸边的漕船数量也越来越多,很快再次就如天津码头般密密麻麻起来,而且绵延向前望不到尽头。这些满载沉重粮食的江南船吃水远超他脚下的浅船,只能借涨潮航行到这里,然后搬运到岸上的一座座仓库,而一艘艘剥船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这些粮食源源不绝运往通州。这些漕船不同于民船,都是有军队押送的,每船都配有几名士兵再加上雇佣的船工,他们在任何河段都享有优先通过权,一旦遇上航道拥挤,所有民船必须为他们让路。

  这是京师的命脉。
  “上冻怎么办?”
  杨信说道。
  “冻着呗,哪年这白河上不得冻个几千艘船。”
  黄英说道。
  说完她拿起一支长桨,或者也叫棹塞给杨信……
  “撑船去!”
  她推了一把说道。

  最低等船工,或者也可以说苦力杨信,和那些水手一起撑着长棹,将这艘吃水不过三尺多点的浅船撑到了岸边停下。黄镇派出水手上岸,到熟识的饭馆买来酒肉,黄英自己动手做了几条鱼,这就算杨信的入伙仪式,但具体干什么的黄镇并没有说。虽然他这趟就是往京师送一批货,但很显然一个奉公守法的商人是不会吸纳一个逃犯的。至于他们这次运输的货物都是些很普通的东西,主要是一桶桶的菜籽油,在天津已经卸下一部分了,还有少量干槐花之类乱七八糟的杂货。

  这是从河间运过来的。
  从河间走玉带河水路接入会同河也就是大清河,然后过苑家口,继续顺流而下进入三角淀,这时候三角淀是一个巨大的湖泊,整个天津以西全都是。这片现代已经消失的湖泊,承接了整个大清河水系和永定河水系的来水,后者还叫浑河,而且分两股,一条直接进三角淀,一条在苑家口汇入大清河。最终整个北京以南几乎半个北直隶的河水,统统汇入三角淀然后在丁字沽进入北运河或者叫白河。这个内河航运体系一直到清苑,覆盖北到涿州南到正定的广袤区域,现代人们熟悉的白洋淀也是其中一部分。

  但只是一部分。
  白洋淀比三角淀小得多。
  不过三角淀的繁荣期也就是明末清初这点时间,到麻哥时候因为永定河堤坝修筑,使得永定河携带的泥沙全部涌入三角淀,最终一点点被泥沙沉积填平了。
  但这时候真堪比水泊梁山。
  吃饱喝足的杨信充分表现出一个好伙计的素养,不该问的不问,该睡觉的睡觉,话说折腾这一天他也有点疲惫了。
  第二天。
  “咱们还不走吗?”

  叼着面饼子的杨信问道。
  “莫急,等一等再说!”
  黄镇保持着他那幅老好人的笑容说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