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大明》
第57节

作者: 大人物
收藏本书TXT下载
  喝了半肚子酒跟着“红旗军”战士吼了半阙清平乐·红旗的锦衣卫总旗官热血上涌,他大着舌头开口了:
  “黄大人,卑职也是条汉子,根本不怕跟后金军玩儿命,只不过卖命也得看对方值不值,黄大人可有说服卑职跟着你干一票的理由?”
  崇祯年的锦衣卫是落地的凤凰不如鸡没什么了不起,可以跟他们敬而远之,黄汉没打算搭理这位一直横眉立目的锦衣卫总旗官。
  但是展示军功显摆一下“红旗军”的威风有利于扩大宣传面,也顺带着镇一镇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锦衣卫。
  他对宋鹏飞道:“小宋,你以为咱们能够拿得出什么理由说服天子亲军?”
  宋鹏飞太灵透了,立刻站起身乐呵呵道:“师傅,弟子懂了,立刻去拿来理由。诸位稍等片刻,卑职去去就来。”
  不一会儿宋鹏飞带着十几人背着筐来了,他们在篝火边把九十三颗建奴首级、八十一颗鞑子脑袋瓜和一百余旗丁项上人头摆了一地。
  人人爱显摆,已经是朝廷正六品武官的宋鹏飞也难免俗,他就是想让这些衣服光鲜的锦衣卫自惭形秽。
  两三百死相不同的后金军人头算什么?
  已经多次经历血战的“红旗军”人人面不改色继续喝酒吃肉谈笑风生,痛恨建奴的王展鹏和王志诚几个甚至借着酒劲用一个建奴巴牙喇的首级在踢皮球。
  锦衣卫校尉里有一半人和四个小宦官那里受到了这个,一个个都把刚刚吃下去的东西吐得一干二净,人人脸色苍白。
  那个总旗官虽然有些面色苍白倒是能够强制镇定,见到了这些斩获,看见了那些踢敌军首级取乐的真汉子,他终于知道黄汉带领麾下在外面打游击搏斩获是何等了得。
  他双手抱拳躬身施礼道:“卑职李若琏领教了黄大人的军威,如果您不嫌弃,卑职愿意留下跟着大人上阵杀敌。”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黄汉用不着炫耀武力值,拿出三百左右斩获立刻镇住了锦衣卫几十校尉,总旗官李若琏前倨后恭当然不足为奇。
  黄汉听见了总旗官自报家门,抚掌大笑道:“你是李若琏?哈哈,你就是忠肝义胆的李若琏啊!失敬失敬!”
  李若琏心里腹诽:“娘的,这是个什么人啊!连奉承人的词汇都是换人不换词,老子何时做过什么称得上忠肝义胆的事情?”
  这下子轮到方正化乐了,他尖着嗓子笑得像夜枭,“来来来,咱们都是忠肝义胆的好汉,今天喝酒吃肉,明天上阵杀敌,痛快、痛快哈哈……”
  黄汉真的不是奉承人,这位李若琏也是名垂青史,他在崇祯十七年位居锦衣卫指挥同知,是屈指可数战斗到最后一刻光荣殉国的锦衣卫。
  可是现在说出来难免让人家误会,毕竟那是十几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
  黄汉犹自加把火道:“两位不惧安危准备亲冒矢石上阵杀敌,由此可见卑职认为二位忠肝义胆乃是慧眼独到,来来来,来喝酒,今日咱们大口喝酒来日挥舞大刀向建奴、鞑子的头上砍去。”
  第七十五章:死生同
  貌似被黄汉言语所激决定留下杀敌的方、李二人其实心底里都有英雄心结,他们不过是想搏军功、想得到证明自己的机会顺水推舟而已。
  既然决定跟“红旗军”一起杀敌,方正化、李若琏二人立刻不拿架子,主动跟战士们划拳行令。

  方正化还扯开尖尖的嗓子吼了一阕宋代词人贺铸词作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此词应时应景顿时把篝火晚宴的气氛推向高丨潮丨,黄汉、郑孝文、李若琏都齐声高唱,众男子汉一起高歌取醉,一顿大酒倒是喝得酣畅淋漓。
  第二天一大早,方正化和李若琏就安排其他人回去。
  锦衣卫总旗的校尉们有四人不肯走,他们也是铁骨铮铮的好汉儿,自愿留下追随总旗官参加游击战,黄汉刻意记下了他们的名字。
  其余校尉和几个小宦官高高兴兴走了。这帮人为什么脸变得如此之快?
  这里当然有原因,因为黄汉把三百余颗首级分了一小半让他们带回京师报功,说明白了得到这些斩获是因为方正化、李若琏带领天子亲军参与袭击后金军的结果。
  如此大功带上小宦官和几十锦衣卫分润,这么大的人情差一点让他们纳头便拜了,当然一个个喜笑颜开,再也不会计较在山上过了半个来月的苦日子。
  校尉们和小宦官都不傻,自然会添油加醋把方正化和李若琏以及四个袍泽为何留在黄汉军中的前因后果如实回禀曹化淳和王承恩。
  他们心里还有期待,保不准留下的兄弟们能够再次得到斩获也未可知,有了如假包换的实战经历哪怕只有几个人参与了,也会坐实了分润到的功劳。
  黄汉没在九里台村呆着空耗光阴,当天就进行动员,战士们都做好了再次出发的装备工作。
  “红旗军”上上下下都已经适应了游击战,纷纷爱上了出其不意冲杀出去,一顿暴揍把那些劫掠老百姓的后金军打得尸横遍地,最后笑嘻嘻割下他们的脑袋瓜,把他们光溜溜的躯干抛弃在荒野喂狼。
  经过不间断的实战练兵,“红旗军”战士每天平均都有一半时间在马背上度过,骑术不精的战士们进步神速。

  黄汉厚待麾下,饱食三餐那是必须的,每天都要搞到肉吃,最不济也能够吃到马肉。黄汉还不吝啬,舍得给麾下军功赏。
  现在大部分“红旗军”战士都有了不少于十两银子的赏银到手,一百零七位参加过遵化大捷的家丁每人都有了不低于六十两银子塞进腰包。
  “红旗军”战士不肯把现银随身携带,因为他们打杀了诸多后金军,每一次都能从这些强盗怀里搜出许多金银。
  娘的,出来混总要还的。银子是准备留给父母妻儿的卖命钱,人死了银子也不能丟啊!

  为了照顾“红旗军”战士们的情绪让他们无后顾之忧,黄汉在教大家识字的时候宣布所有的战士都可以把银子存在军中,并且写下遗嘱指明谁是这些存银的继承人。
  以前都是宋鹏飞帮着管理战士们的存银,每一次回九里台就会专门把战士们的存银送上避难所交给黄勇保管,现如今有了主簿文官,签收存银的白纸条上还有了一方主簿官印,更加让战士们放心。
  “红旗军”战士人人都要立遗嘱,黄汉、憨子、宋鹏飞也不例外,新来的郑孝文也补上了遗嘱。
  所有人都知道上了战场刀枪无眼,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就能够活着回来,他们都认认真真写遗嘱,遇到不会写的字会请问战友甚至于直接请问既是主将又是授业恩师的黄汉。
  黄汉跟“红旗军”子弟兵之间的感情已经变得比较复杂,一方面这些人是家丁,应该属于主仆关系,这些人还是隶属于黄汉指挥的一位战士,还有一层关系最是了不得,师徒关系。
  这个年代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把师徒关系上升到了父子关系的高度,黄汉获得“红旗军”的爱戴和忠臣当然不在话下。

  黄汉不辞劳苦每天都用足一个时辰教所有的战士识字、算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