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
第25节

作者: 阚治东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证券管理办公室
  1992年12月3日
  随后,公司召开改制招股新闻发布会,会上由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管处处长王华庆宣布了人民银行总行的批文。我在会上表示,申银证券改建为股份公司以后,将一如既往,不断进取,在支持上海的经济建设,促进浦东的开发、开放,推进金融中心地位的恢复和形成,全方位地参与上海证券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在促使上海金融国际化和申银证券自身等发展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会上,全国一批大型企业当场表达了参股申银证券的愿望。

  申银证券公司的招股工作进展顺利,仅花了20天时间,增资改制工作全部完成。申银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提高到6亿元人民币,其中,工商银行222亿元,占37%的股份,它没有另外掏钱,只是把积存的利润转为股本,沈若雷行长兼任董事长;上海市财政局出资21亿元,占35%,周杏英副局长兼任副董事长,董鼎荣副局长兼任监事长;包括金山石化总厂、中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氯碱化工总厂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50家国内大型企业成为申银证券新股东,出资168亿元,占28%。


第四章(3)

  在新的股东会和董事会上,我仍担任副董事长兼总裁。
  12月22日,申银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隆重举行,上海市副市长庄晓天到会致辞,交通银行李祥瑞行长、人民银行毛应梁行长等上海所有金融机构的领导都到会祝贺。
  媒体对申银证券公司改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上海申银证券改制为股份制,融财政金融工业资本三位一体
  【本报上海12月22日专电】代理发行大陆第一张A股和B股的上海申银证券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正式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今日召开股份制公司成立大会暨第一届董事会。据悉,全国有50家著名大型企业成为申银证券公司的股东老板。
  改制后的上海申银证券公司注册资本扩大至6亿元,其中28%的股份由50家大型企业入股,包括金山石化总厂、中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氯碱化工总厂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
  有关方面在评价这一举动时认为,申银证券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将地方财政、金融机构和国内大型企业与申银证券互相参股,有利于金融、财政与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新型经济实体。据有关部门评估,上海申银证券公司1991年资本利润率为675%,位列上海证券界首位,改制后经济效益可望进一步提高……

  1992年完成的改制、增资工作,使申银证券公司的发展又上了一个台阶。不到一年的时间,申银证券在上海的证券营业部从4家发展到29家。随后又设立江苏、浙江、广东、北京、东北、成都、湖北、西北八个地区总部,无锡、温州、成都、长沙、北京、天津、哈尔滨、海南、杭州、嘉兴……一个又一个证券营业部建立起来,拉开了申银证券向全国性证券公司发展的序幕。

  为了解决人员不足问题,申银证券通过在上海财税系统、工商银行系统以及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员工队伍由1992年11月的148人(包括借调和退休返聘人员)增加到1 000多人,陈可度、丁视平、顾衡、林麒、袁旦、余雪丹、吴亦凡、何晓勇、过振华、卓亚岚、陈琼、孙龙宝、贾琴芳、沈兆铭等一批后来在申银证券各个岗位上挑大梁的干部,都是那段时间进入证券行业的。

  我们还和工商银行一起,花4 000万元置换了南京东路99号老银行大楼,公司本部从威海路迁入南京路外滩。在蓝底白字“申银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大招牌和“证券之星、中国申银”的巨幅广告的映衬下,两年前一个毫不起眼的证券公司挤进了上海金融街,开始有了点大金融机构的气势。
  青岛啤酒的发行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9家特大型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时间排名第一的是青岛啤酒。青岛啤酒股票的发行标志着中国股票发行市场走向全国。同年,中国证监会成立,几度春秋的中国股票市场终于摆脱了小打小闹的局面,拉开了全国大发展的大幕。
  青岛啤酒股票可以说是我国第一张真正意义上面向全国发行的股票,每家证券公司都十分清楚拿下这张股票承销业务的意义,无不为此摩拳擦掌。我们也意识到了能否争取到青岛啤酒股票发行的主承销商资格对申银证券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因为这不是单纯一笔业务的问题,而是申银证券向全国性证券公司发展的契机。

第四章(4)

  此时,申银证券公司班子力量已进一步加强,除了黄贵显、胡瑞荃外,增加了姜国芳、缪恒生和李明山三人。姜国芳年龄小我五六岁,原是分行组织处副处长,性格豁达开朗,善于与各个层面的人打交道。我与国芳此前已很熟悉,为了申银证券的干部配备问题没少找他。缪恒生大我四岁,原是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南市区办事处副主任,主管会计出纳,财务上是一把好手。申银证券公司成立后,分行为加强申银证券领导力量,把他们两人派了过来。由于年龄、经历相似,我与姜国芳、缪恒生很快成为配合默契的合作伙伴。李明山与我同年,本来是军队干部,跟随领导多年,看问题很有深度,他与我偶然相识,对证券市场发展很有认识,通过组织程序从北京调到申银证券,担任副总裁兼浦东分公司总经理。

  姜国芳、缪恒生、李明山的到来,使申银证券班子的内部管理能力和外部业务拓展能力大大加强和提高。姜国芳主管的公司营业网点建设从市内、邻近省份到全国各主要城市全面展开,他主抓的公司经纪业务成为公司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缪恒生主管公司财会工作,使公司急剧膨胀的财会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他主抓的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继续保持业内领先地位。李明山筹建的浦东分公司,业务网点、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自营业务等在一两年间快速发展,其规模和水平超过国内当时很多省市级的证券公司。时至今日,我和已担任申万巴黎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的姜国芳、虽已退休却仍在参与众多社会工作的缪恒生,以及已担任海通证券公司总裁的李明山聚在一起时,还常常回顾那段团结合作参与早期证券业大发展的美好时光。

  针对青岛啤酒股票的发行,我们班子关起门来作了认真研究。我们认为青岛啤酒股票的承销工作,无论是中国证监会,还是青岛市政府,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确保承销成功。深圳刚刚发生一起惊动全国的“8?10”事件,事件的导火索就是股票承销工作中的严重舞弊行为。因此,对选择青岛啤酒股票承销商,我
  申银证券班子全体合影前左起:姜国芳、我、缪恒生;后左起:胡瑞荃、黄贵显、李明山
  相信没有人敢过多地投入人为的情感因素。选择承销商,主要是看工作经验和诚信度,这方面,申银证券具有绝对优势,国内第一个A股、第一个B股都是我们
  承销的,上海上市的股票绝大部分也都是我们承销的,股票承销经验在国内证券行业中具有绝对优势。更重要的是,申银证券在这些股票的承销工作中,没有发生过任何违纪违规以及诚信问题。
  我们决定兵分三路:一路直奔青岛,与青岛啤酒公司正面接触。由公司副总裁姜国芳带队,成员有国际部总经理陆文清、副总经理郭纯和当时申银的合作伙伴魏纯、董颖等。我让去青岛的申银人衣服穿整齐点,公司的资料多带点。那几年,证券公司的着装还是比较乱,我在公司也强调着装问题,但还是有人不习惯。我告诉他们:“青岛啤酒同时在着手准备H股的发行,打交道的都是穿洋装的人,我们可不能一身‘土八路’服装上门去。”果然,姜国芳带着一帮西装革履的小伙子们到了青岛,受到了青岛方面的高度重视。他们看了我们公司的资料,了解了我们公司的历史,言语中已对我们的承销经验持有几分肯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