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第13节

作者: 夏晓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2-22 23:28:30
  11:乡镇中学
  小学生活就这么结束了,我们迎来了初中时代。按照成绩来看,我入学的分数算是全班的中等水平,我们村子普遍成绩都不好,每次都是乡镇里的最后一名,在我们村里是优等生,出去以后照样被虐。
  有些同学小学毕业就不上学了,在村口摆摊做生意,卖一些瓜子和糖果。这种生意不怎么赚钱,人家的父母却很看得开,一直说早点干活早挣钱,反正也不指望考大学,还上学干嘛呢?
  在我父母看来,那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后来我才明白,孩子学习好不好,家庭影响非常关键。很多父母别看没有什么文化,能够体现出对读书人那种由衷对尊重,这种父母往往能够把孩子教育成读书人。
  有些父母也同样没有文化,却跟读书人有仇似的,一直有本事挣钱就行,上学没啥用。村子里还有一些家庭,父母没文化,硬逼着孩子学习。我常常看到有些家庭,父母玩着麻将,逼着孩子好好做作业,还说:“我们这辈子就这样了,你们可得好好学习,别他妈的将来和我们一样!”

  这种氛围下成长的孩子,最终比他们的父母还混蛋。从教育孩子来说,文盲和流氓是截然不同的。文盲有时候能教育出大学生,而流氓只能教育出流氓。
  初中的同学都来自乡镇的各个村子,我和邻家女孩分在了一个班。邻家大妈每天都在外面到处吹,说孩子的大伯是老师,和我们班主任很熟,班主任一直在反馈她学习很用功,也是被老师特殊关照的对象。
  我的同桌是一位没有考上初中的小伙子,当初多交了一倍学费来上学的。这小子长得很黑,模样长得有些像拳王泰森,但是在学校总是被欺负。学习不好,老师也不待见,班里学生欺负了,也没人给撑腰。那时候只有一个人进行思想的调节。
  学校安排了早自习,每天五点钟我们就起床,天黑的时候,我们就骑着自行车去学校。到了学校先集合在大操场,天不亮的时候就开始跑步。
  跑完步后,我们回到班内进行早读,早读结束到食堂买早餐。早餐准备的很简单,食堂只有馒头。学校很多管理都是漏洞百出的。

  食堂连喝粥的地方都没有,也丝毫没有座位,你把馒头买了,就到教室吃就行了。食堂的大师傅都是村子里的农民,除了蒸馒头之外,对改用餐的改进措施谁也不动脑筋去想。学生们拿到馒头怎么吃下去?全靠外面的村民骑着三轮车来学校卖咸菜,他们供应了学生的菜品。
  学校食堂买馒头用的都是餐票,餐票可以用钱买或者用粮食换。餐票有“壹两”、“贰两”和“壹斤”的面值,贰两的餐票可以买一个馒头,壹两的餐票平时用不着,只有吃包子的时候用得上,一个包子需要三两餐票。包子不是每天都有的,偶尔一天蒸得全部都是包子。常常是每周四,学校食堂蒸的都是包子,这一天校外那些卖菜的来了也卖不动。
  食堂和外面卖菜的一直合作的很默契,周四外面的人谁也不来卖菜,他们知道来了也是卖不动。有一次周四,学校食堂供应的还是馒头,外面卖菜的也没来,可害苦了我们这帮学生。有些人靠喝凉水,顺下去四个馒头。我的同桌用凉水顺下去了六个馒头,也有的人被噎住了,一直喊:“谁有菜?”
  有人拿出一包方便面材料,撕开撒在馒头上,一边吃,一边炫耀要说很好吃,这时候立刻有一帮同学过来索要一点儿方便面材料。
  那个年龄我们都在长身体,早晨骑自行车几里路,到了学校跑两圈儿,上完早读早就饿了,确实吃的比较多。有些人没有菜咽不下去馒头,就跑到校外的小卖部去买包榨菜丝。当初一包榨菜丝四毛钱,也许当初销量不大,企业为了生存只有抬高价格。
  现在超市卖的榨菜丝和之前差不多,价格几乎也差不多,没涨价多少。那时候能吃上袋装的榨菜丝,算是比较奢侈的消费了。同学们一毛钱的菜能够吃下去几个馒头,如果花四毛钱买一袋榨菜丝,那都是有钱人家孩子才能做到的。
  骑着三轮车卖咸菜的,都不卖袋装的榨菜丝,因为面对学生卖不动。他们卖的一毛钱一块萝卜疙瘩,却非常畅销。两个卖咸菜的人也是互相竞争,一个是中年人,一个是老头儿。一开始中年人那里卖的快,他的咸菜比老头儿那里给的多。
  老头儿也想了一个办法,把咸萝卜上面撒了一些辣椒粉,当时河北人也没有太多吃辣的习惯。人们一吃,觉得有点儿意思,一下子老头儿那里的咸菜卖的快了。中年人又想出了改进措施,做成了带甜味儿的咸萝卜,中年人那里有夺了市场。
  卖咸菜除了萝卜疙瘩之外,还有咸萝卜丝,和现在超市卖的散装咸菜差不多,一毛钱可以夹一筷子。这种东西谁卖的快,中年人想出办法,在萝卜丝那里撒了一些五香粉,他就夺取了市场。市场是什么?就是你比竞争对手多想了那么一步。
  学生们买走咸菜后,拿到教室里吃饭。学生们一开始个人买个人的菜,谁也没有准备筷子,下手抓着吃也不恶心。后来几个人觉得关系不错,常常在一起集体出钱买咸菜,到时候一起来吃,显得热热闹闹的挺有气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