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100位重庆人。。。(长期忆写中)》
第20节

作者: 王老大哥2012V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2-12 09:32:23
  其实,我并不是钟表厂员工走进宗申的第一人;
  在宗申机车上班后没几天,我到装配车间转转熟悉情况,竟然遇到生产部长李向我招呼问好,他说认识我,知道我在钟表厂的那些事;
  欣喜之中,我一时语塞,在钟表厂时因一直在厂与公司的一些机关部门呆着,难免会不认识一直在车间的一些本厂同事。

  原来,李曾是原手表一厂装配车间最后的一届车间主任,车间解体后,他去深圳市干了一两年,1995年宗申机车在二郎成立时,他就来到了这里,现在已是最得力的几个部长之一了。
  (15)
  日期:2018-12-12 15:42:12
  显文来到宗申后,一月不到,钟表厂颇有名气的戴眼镜的“张研究”,突然又来到了二郎,成了宗申机车技术部的一名技术员;
  这让我有些惊喜,钟表厂的员工,居然一下子有了四人在宗申,我觉得自己并不孤单了。
  张与李一样,都是60后的人,老家都是四川某个县城的;

  而且,两人都是先后从天津大学计时仪器专业毕业的,先后来到重庆这个西南地区唯一的钟表大厂从业;
  当然,唯有一点不同的是,张是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也是当时的钟表厂唯一的一个研究生,因此,一些职工就把“张研究”这个外号叫开了。
  (16)
  日期:2018-12-13 10:54:32
  张长期是在手表一厂的技术科任职,后来他到夹板车间去当了一个时期的副主任,其间我亦到夹板车间去任了两三个月的主任,与他作了一回搭档。

  张的老婆吴,是钟表厂医务室的一个医生,后来,他家三人分到了一套旧住房,与我家同在一个单元楼,他在一楼,我在六楼,我们也算是邻居了。
  我以为,我们这个来自国企的四人关系户,会在民营的宗申一直奋斗下去的,结果则往往是出人所料的。
  (17)
  日期:2018-12-13 15:36:58
  首先是来到宗申没几月的显文,有些呆不下去了;

  有一次,从炒油场集团那边过来的他,串门来到我所在价格管理部,十分罕见地与我摆谈了一番,他提到了宗申内部及上层的一些复杂纷争,他叹息道,自己的工作压力太大,都有些难以承受了,或许有一天会离开宗申的;
  我有些惊讶他的情绪,也谈了我来宗申后的一些感受,我们都认为在人情世故方面,这里与钟表厂那样的国企是不能相比的;
  当然,我也有一点心里话没讲出来,显文你不能始终揣着你原是钟表公司副总的心理来为人处事呀。
  又过了一两个月,我听到了显文辞职离开宗申集团的消息;

  我为他遗憾,从来到走,总共也才半年多的时间。
  我在想,或许宗申当初接受你,是碍于一种情面,而后呢,则是用一些无形的压力逼迫你,自愿地辞职走人吧。
  自那次摆谈后,至今20年了,我一直没有再与显文见上一面,只是听人说,他离开宗申后,去了一个朋友那里的房地产公司,再之后,就默默无闻,似乎从原钟表厂这个颇大的人情圈子里永久地消失了。
  (18)
  日期:2018-12-14 10:18:47
  这次见到韩,我问起了显文这些年来的近况,她只是低声说,一直在家闲起的,没在外面干什么事;
  韩很快将话题转向其儿子一家,读大学、进银行、结婚买房子等,喜形于色。

  看得出来,2002年钟表厂破产后,这个年龄段的人,虽然都会有一份退休工资,但象显文这样的家庭,只有韩这种长期坚持在外打工的人,才能为家庭积累挣下达到富足水准的那份艰辛收入。
  从这一点上,我敬佩韩,她与卢一样,一个女人,上了60岁了,仍在外打工挣钱,强过了丈夫。
  (19)
  日期:2018-12-14 14:27:17
  张研究两口子,同乡人,都是大学生,思想观念先进,八十年代中后期先后来到钟表厂,两人一直分别在外兼职,不怕丢面子,做过不少的小本生意;
  走出破败的钟表厂后,原本是重医毕业的妻子吴,去钢校作了一个校医,后又去卫校作了一名老师;
  而是党员的张研究,则在各个方面表现出了他的积极活跃性,后来被同是从国企出来的董总看中,成了机车公司技术部的代理部长;
  然而,不到半年,张被替换了,又成了一名技术员;

  或许因他的计时仪表专业与摩托机械专业不大相配,而他来到宗申的时间资历又太短了。
  (2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