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100位重庆人。。。(长期忆写中)》
第19节

作者: 王老大哥2012V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2-08 11:14:16
  那天下午,在卢的办公室坐着聊,满面春光的卢,并不象60岁的女人,我仍能感受到当年30岁的她,身上所具有的一些年轻气息;
  细说到当年自谋生路干个体时的一些艰辛时,卢有些激动与动容;
  我呢,则以自己在宗申14年的一些不易及心得体会,半是自我陶醉,半是安慰她;
  从濒临破产的国企出走的我们,或许各有一本艰难帐,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
  后来,我俩不约而同,都提到了而今的孟;
  (6)
  日期:2018-12-08 13:47:11
  我说道,我是在去了宗申机车公司大半年后,于1999年1月的春节假期完结的那一天,专门去找了一趟孟,那时她是在中国人寿的重庆公司;
  孟从单位出来,在小什字街头,远远地笑着迎上来,一阵寒暄,毕竟,从她去了钟表销售公司算起,我俩有十来年没见面了;
  孟半挽着我的胳膊,热情地邀请我去她在两路口的家坐坐,摆摆这些年来的龙门阵。
  孟的家,是从希尔顿洒店旁边的那条小街进去,市文联院子里,那是其老公赖某父母亲家留下的一套住房。

  (7)
  日期:2018-12-09 11:18:14
  大致在1985年的时候,孟与赖就分有一套钟表公司在石桥铺渝州交易城门前的职工住房,叫新2栋,刚巧,早两年的我家住房,也分配在这栋楼里,只是我家在前面一单元,她家在楼后面的另一单元而已,我们也算是邻居了,早晚上下班常能碰到。
  后来,赖某的父母亲去世后,孟赖两口子就搬回两路口来住家了,新2栋的住房就租出去了,直到2003年被折迁掉。

  文联院里的这套顶楼住房重新装修过,在当时来说,算是很漂亮的了,并且还在楼顶平台上,搭建得有一间玻璃屋,可以喝茶休闲的那一种;
  已在保险公司入门干了好些年的孟,可以想象,她的经济收入已是支撑家庭的一根大梁了,那时的赖,似乎还在到处寻找事做的迷茫中。
  那天,赖及儿子都不在家,孟在院外街上的一间小餐馆,招待我吃了午饭。
  (8)
  日期:2018-12-10 09:30:12

  我找到孟见上一面,是想给我俩十年来的生存探索作一个小结;
  首先,我佩服她敢于早早离开钟表厂,进入到金融保险这类高端单位去发展的能力,当面谈谈,于我也是一种激励;
  其次呢,我一个男子汉,终于也有机会向她证明了,人到中年的我,仍是有凭一已之力进入宗申这样的民营大企业去打拼的能耐;
  我很自信,已在价格管理这样的要害部门里,站稳了脚跟,成了全新部门的创建人之一。
  1999年初的见面之后,孟又转去了新兴起来的民营的泰康保险公司;
  我呢,则从二郎这边被抽调,进入了炒油场那边的集团总部工作。
  1999那时,我们还没有手机,此后从没联系,各自继续忙碌着,一晃就是14年!
  (9)
  日期:2018-12-10 11:51:58
  听我摆完与孟当年的这些事,卢也有些感动了,忙说她有孟的手机号;
  我与卢交换了手机号后,卢说道,她会与孟联系的,而今你都退休了,可以去找孟聊一聊。
  我问,这些年,你与孟来往多吗?
  卢回答说,没什么来往,但有过联系;孟曾动员过卢去保险公司,跟她一起干。
  说这话时,卢支吾了一下,实际上卢到王老板这里来任职后,孟或许还托过她,让王老板买保险;
  自然,这是几天后我与孟见面时,于无意之中猜测出来的一点信息。
  (10)
  日期:2018-12-10 15:22:45
  我与卢几个小时的摆谈,直至到了下午五点钟的下班时;
  卢说,她已约好了韩,我们三人一起乘厂里的交通车去南坪,卢的家亦在南坪那边,她请客,在那边订了一个火锅店,三人再聚聚。
  在交通车上见到了韩,三人坐在了一起,又是一番感叹,从三十而立的年青年代一路走来,转眼间,我们都是到了六十岁退休的年纪了。
  我记得年青时的韩,一个蛮漂亮的人儿,而今,头发都有些花白了;
  (11)
  日期:2018-12-11 10:26:22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极不景气的钟表厂,一半以上的职工出走,各自自谋生路;
  而在菜园坝做摩配零件生意的王,则看准时机,紧跟重庆三家民营摩托车企业带头大哥的步伐,在石坪桥荒沟那一带,圈地办起了名为两江机械厂的配套厂,专做摩托车发动机的启动轴。
  韩的老公也姓王,名显文,1953年6月出生,沙坪坝区人,从学校当兵几年后进了钟表厂,最初就分在了夹板车间,与后来分到车间的另一个复员军人王,也就是若干年后的王老板,成了同一个车间的同事。

  有了当年的这种交集,于是,自然就有了若干年后,韩去了王老板在荒沟的厂,谋得一份搞财务的活路。
  (12)
  日期:2018-12-11 13:19:20
  王老板,名先华,与我一字之差,年纪比我小了两三岁,与我家一样,他的父母亲都是钟表厂的老工人。

  显文是个党员,一直是个极有上进心的人,当然,他也是一个颇有心计城府,包括长相都显得沉稳老练的人,很适合在钟表厂这种新兴的地方国企里搞政工。
  显文很早就从车间走出来了,最先达到的一个高位,是当了钟表公司的团委书记,要知道,那些年代里,一提起工厂的组织架构就是“党政工团”四个字,用当今的话说,算是一公司高管了;
  显文后来变迁的另一个高位,是公司工会代主席、副主席;
  一段时间里,我与孟都是他的属下,他是我俩的领导。
  九十年代中期,钟表厂差不多是人去楼空了,危难之际,显文被提拔为钟表公司的副总经理,或许算是人生仕途的最高峰吧。

  而那时的我,则在公司残存的政治部作了钟表报的编辑,与另外二人维持了这份企业报纸的最后生存岁月。
  (13)
  日期:2018-12-11 15:11:59
  1998年,那时还在二郎的宗申机车公司,由左宗庆任总经理,正在谋求大发展;
  已经在开始等待破产处理的钟表厂,只有两三百个职工在那里坚守了;
  我实在不能再犹豫不决了,正好从重庆晚报上看到了宗申机车公司的招聘启事,于是,在四月里,我去了二郎应聘了。
  去了宗申一月后,我突然发现,显文也来宗申了,并且一来就任职为集团联络部的负责人;
  那天,我看见王老板带着显文去见左总,顿时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全部人事关系;

  显文有曾经的国营大企业的副总名份,又由配套厂的王老板直接推荐,给个公司中干当当,似乎也算是理所当然吧。
  (14)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