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100位重庆人。。。(长期忆写中)》
第18节

作者: 王老大哥2012V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2-06 10:03:45
  祥玲,保险行业中…。
  最近一次见到孟,竟然是在今年里。
  2018年6月初的那天中午,我与老婆一起,在解放碑临江门的海航保利大厦楼下,突然与孟迎面相遇了;
  60多岁的孟女,身后跟着高出一头的80后男子,我们相互有些惊讶,一阵招呼寒暄,果然得知,这就是她的儿子“海纳”;
  而我们上次见到他,则是在三十年前,一个小男孩。
  孟说,海纳刚从澳大利亚回来,仍是单身汉,今天他来我的上班处看望我,这会儿正要一起出去吃个饭。
  孟连忙向我们解释,她所在的泰康保险公司就在50楼层,等会儿一定来坐坐。
  我们说,今天是按约定要去11楼的签证办理中心,原钟表厂的一帮朋友共计10人,半月后要参团去英国、爱尔兰旅游。
  孟说,保险公司是从解放碑的世贸中心搬过来的,都有好几年了。
  (1)
  日期:2018-12-06 13:04:55
  我记得2013年年中的那一次,孟约我去过世贸中心那里,大致是在30楼层。
  世事沧桑,岁月不饶人,比我年龄要大上几个月的孟,姣好的面容上,隐约看得到一些皱纹了。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里,我俩都是钟表公司手表一厂的员工;
  后来,她从装配车间主任的岗位上,调入厂机关,作了工会主席,原有的老工会主席病逝了;
  我呢,则早她一年,从自动车车间书记的位置上,进入厂工会,作了文体干事,孟是我的领导。
  那些年里,孟的老公赖某,曾是手表二厂的厂长,之前则是一名老资格的技术员。
  站在路边,老婆蛮有兴致地与孟摆谈开了;

  然而,我发觉,提起原钟表厂一些熟人朋友的旧事或新况,孟却表现出了一些不耐烦,几次说到,这些年都没啥来往,不大关心那些了;
  但她同时呢,则不时地话锋一转,又回到了她每天都在关注的与保险业相关的那些话题上,似乎是一种职业病?
  我在一旁搭讪着,终于找了一个托辞,说去11楼的规定时间要到了;
  于是,大家告别,各奔东西…。

  (2)
  日期:2018-12-06 17:57:41
  那年孟电话约我,去解放碑世贸中心她所在的保险公司里见上一面,那是在2013年的3月吧;
  我也有些兴奋,与孟已经有十四年没见过面了,并且相互间一直没有任何信息方面的联系。
  我是在2012年1月离开工作了十四年的宗申集团,正式退休回家过日子的;
  当年里,遇上了84岁的老父亲不幸病逝的家庭大变故;
  我这个四弟兄中的老大,处理完了种种人情与事务后,开始对自己的退休生活方面,时常进行一些规划与适应了。
  孟是从她原在钟表厂时的知心朋友即闰蜜卢某那里,得知我的手机号码的;

  三天前,我去了一趟南岸茶园,到我四爸家看望了一下。
  中午饭后,我就离开了四爸家,对他们说,我要顺道去工业园区里的一家工厂,与钟表厂的十多年前的几个老熟人见见面。
  (3)
  日期:2018-12-07 09:29:53

  这三个老熟人,首先就是卢某,其次就是这家摩配机械工厂的王老板;
  最后则是搞财务的韩某,她老公王某在钟表公司工会曾经任过主席,当过我的领导;1998年我去了宗申后,他也曾来宗申任职,干了近一年。
  那天,找到这家有600多名员工的工厂后,卢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她是这个公司主管办公室及人事的总监,算是一个副总经理的职务吧。
  卢说,真不巧,老板王某刚刚离开有两个小时了,去江北那边的合资公司与人谈生意去了,今天不会回来。
  我与卢大致有二十年没见面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里,卢与孟都是装配车间、装配厂的员工,而我从1981年底转业回到钟表公司后,曾在那里搞过党务、工会类的工作,自然就与她们认识了。

  卢是当了几年知青进的厂,孟是超龄生直接招工进的厂;
  卢是一个心直口快外向热情型的文艺青年;
  孟则似乎是一个尚有心计城府却又口才颇好的女强人。
  后来,手表一厂机关搞过一次大调整;

  卢从装配车间进了党总支办公室,作了秘书;
  原在夹板车间的王,来到党总支办公室,任了保卫干事,他是党员,亦是一个复员军人。
  党总支办公室,与厂工会办公室,斜对面,只隔了一条走廊;
  这边有原从装配车间来的孟主席,以及原从自动车车间来的我这个文体干事;
  于是,那几年里,同在政工系统的四人同事之间,大家都是天天见面,往来亲近。
  (4)
  日期:2018-12-07 15:05:14
  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大亏损的钟表公司不景气了,人们陆续开始了各奔前程的大逃亡。

  事后来看,王才是天生当老板的料,早在1987年就退职去了菜园坝,与人一起做起了摩配零件生意;
  后来,厂工会撒并到了公司工会,我与孟都成了一名干事;
  而她不甘于此,后想法调去了钟表销售公司;
  再后来,经人引荐,终于进入了重庆地区的保险公司,一直到如今,成就着她的这一终身事业。
  而卢呢,当时则是主动辞职,家住渝中区的她,进了一家有熟人关系的商贸公司做事;
  当然,那之后的十来年,卢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
  换过一些公司后,又几次艰苦创业搞起了个体小生意,虽没有什么大的成功,但在国有的长航公司有稳定工作可做的老公面前,她也算是一个争气的女能人了,同时,支撑着儿子上完了大学。
  直到2002年,一个机会给予了她;
  那年里,重庆摩帮界发生了一件大事,从宗申出走的左宗庆老板,以两千多万元的价格拍卖了他在茶园的新建厂房,接手的,就是将厂从九龙坡荒沟搬迁来此的王老板,也就是原钟表厂的那位王干事。
  当然,王与左本来就是朋友,摩托车发动机配套厂,与宗申主机厂的特殊业务关系。

  已有新厂房的王老板,家大业大后,需要严格进行企业内部的管理了,于是,想到了当年的这位有些能耐的女性同事及朋友;
  卢,一来到茶园,就担当起了办公室的重任,是王得心应手的身边人;
  同时,拿着公司高管的可观年收入,一干就是十来年;
  从此,家里家外的卢,都是扬眉吐气地过日子,外向而热情的性格仍旧一直保持着。
  (5)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