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100位重庆人。。。(长期忆写中)》
第17节

作者: 王老大哥2012V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一重大的家庭不幸,很快在原钟表厂的那些同事群体中传开了,人们无不为之惋惜;同时则暗自思忖:曾经是个女强人的杨,还能承受得了这一打击吗?
  那位杀人者,后来受到了法律的严厉惩处,但这却让杨的心痛,并未得到半分的减轻…。
  杨的儿子去世的那一年,我还在宗申打工,早出晚归忙碌着的我,基本上与那些原钟表厂人士脱离了关系与联系;
  而只有朋友老朱,我俩一直有往来,见面一次就会将原钟表厂一些相关熟人及同事的近况聊上一阵子。
  杨家出事后的那几年里,老朱几次碰到了杨,都是在共同出席原钟表厂一些知名人士及自动车车间朋友的各种名目的聚会上;

  老朱每一次说到与杨的碰面,都会提及到同情与难堪这样的字眼。
  老朱几次都说道,而今的杨,与大家一见面,总是要低声地哭泣倾诉当年儿子被人剌死的那事儿,喋喋不休的念叨,宛如一个祥林嫂…。
  而每一次,杨的倾诉,都会让人们充满同情,沉默不语,小心地陪护着她;
  一个当年的曾经的女强人,已是锐气全无,虚弱无比…。
  三年前,沙坪公园的那次自动车车间同事大聚会,杨这个曾经的车间主任却没来;
  人们也不相问提起,全都知道她至今并未完全走出失去儿子的那片阴影;
  让她慢慢地疗养吧,或许会为此耗去她的一辈子?
  我至今没有与杨碰过面,但我能默默地体谅她的那种心境;
  但我要说,人生在世,谁又能预知预防一切的不幸呢?…。
  日期:2018-12-04 16:16:48
  三个50后家庭中的80后不幸离世…。(3)
  那一次在陈家坪的人行天桥上迎面遇到兰女士,距今大致有两年了;
  当时非常尴尬的是,当我放缓脚步准备停下来向她问候一下时,我突然发觉她并没有要停下来交谈的意思,虽然很明显她是认出了我来的;
  我们面对面走来,即将擦肩而过时,我竟然只是楞楞地说出了“您好”二字;

  而她呢,则只是略微地点头示意,“嗯”了一声,带着有些呆滞的目光,径直走去;
  我俩犹如路人甲,路人乙;
  我还是停下了脚步,转身望着兰渐去的背影,不禁感叹:这都怪命运的作弄呀,竟然会在一夜之间,让兰失去了为之而骄傲的儿子…。
  大约是在这次相遇的两年前,已退休在家的我,有一天,突然辗转得知了一个惊人的不幸消息;

  说是原表壳厂的兰某某太不幸了,她的儿子在前些天的夜里,遇车祸去世了,一个刚结婚没多久的人…。
  兰某某?表壳厂的?
  我大吃一惊,她是我三十年前就熟知的政工同事朋友呀!
  那个年代里,我曾是手表一厂的宣传文体干事;

  她呢,则是表壳厂党办的宣传干事,一个嗓门有些大讲话言词往往尖锐的热情女子;
  为人交往活泼大方,且有一些能歌善舞的才艺。
  那几年里,我们一帮各分厂的宣传人,时常在公司宣传科科长陈女士老师主持的工作会议及外出活动中,见面,交流,听课,游玩,不亦乐乎;
  大家彼此都十分熟悉友好,注定是要记得住一辈子的人。
  而当时的那位陈科长,本就是西师毕业的高材生,颇有理论水平,演讲起来总是很精彩;
  且在那几年之后,调去市人大作了副秘书长;再之后,则任职为重庆新闻出版管理局的局长;直至最后,则是重庆报业集团的总裁。
  或许当年正因为这位颇有才华的女科长的指教,我及兰等一干人,方才各自在钟表公司这个范围里,做出了一些甚有价值的工作业绩来,亦为自己赢得一些名声。

  在钟表厂于2002年破产前后,与数千钟表员工一样,我与兰都各自拼找到了继续生存生活的新出路;
  但从此,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尽管我们都是居住在石桥铺一带的人。
  后来,又从原钟表厂一些熟人朋友的圈子里,听到了兰的80后儿子去世的一些具体状况;
  她的儿子很优秀,大学毕业后,进了重庆的一家银行工作;
  数年后,按揭了一套房,又有了一部私家车;
  结了婚,但不久,还没小孩。

  去世的那一天,他一人,开着私家车去一区县办事;
  返回时,天已黑,车速亦快,据说是因对面一来车强光照射晃花了眼,猛然间,他将车开翻了,翻滚到了公路边的坎下,十分不幸,他当场遇难了…。
  恶耗之下,可以想象,作为母亲的兰,当时将会是何等的悲伤!
  …。

  然而,悲痛的灾难,并未结束,这个50后人的家庭,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又发生了一场大变故…。
  兰的丈夫,一位同为钟表厂的老员工,本来就患有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类的慢性病,在其儿子不幸去世后的日子里,且又是悲伤过度,最终导致他住进了医院重病房;
  然而,虽经抢救治疗,却并没能让这位60多岁的父亲的生命,延长好久;
  兰的丈夫,不幸在医院里去世了…。
  如此这般的劫难,一再地落到了兰这个本是乐观坚强的女子身上,她终被压垮了;
  从此,一厥不振,沉闷不语,极少出门,怕见熟人…。
  那次在人行天桥上与兰相遇后,回到家里,我给妻子说起了这件事,我完全能体谅兰在那种双重苦难下的淡漠;
  然而,作为曾经的同事朋友,我却难以释怀自己面对她的悲情时,那种无奈的尴尬与难堪,一句安慰的话语都没有…。
  我知道,自己并不会忘却三十年前的那些事,亦会记住那次兰在人行天桥上的那种眼神;

  于是,今天的我,记写下了这篇有些沉闷的短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