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7-16 08:39:19
30、抄书
如果允许在考试时抄书,会有多少人不做呢?很少吧,因为人都想占便宜的。
如果提倡在平常时抄书,会有多少人做呢?更少了,因为人都很怕麻烦的。但也未必,起码在以前的穷苦年代,真正爱好读书的勤奋苦学者,还是有一些人干过“抄书”这码事的。呃,我就干过,在初三的时候。
到了初三,由于科目多了,需要的辅导书也就多了,尤其是数理化和英语,必须要有辅导书。可在1984年的秋学期,我家勉强解决了吃饭问题,还依然贫困,依然难以凑到买辅导书的钱,无奈之下,我只有向同学借辅导书看,然后把里面的精华内容抄在本子上。于是,在那一学期,我常常静坐煤油灯下抄书,这一抄,就抄了满满一本子,冬天,小手都冻得皲裂了,还是舍不得辍笔。而且,由于长期握笔抄写,我留下了后遗症—无名指弯曲了,再也直不起来。
抄书是有好处的,首先是省下了买书的钱,另外,抄书可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两点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抄书的过程,它可以潜移默化的强化一个人对于知识的尊崇,强化知识在人心里的神圣感,从而决定了一个人对于知识的态度。一个在求学阶段抄过书的孩子,长大后,他不可能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的。这也是古代传教者非常重视抄经的原因,真正虔诚的高僧大德和修行者,哪个没抄过经?
村中的长辈常说:有钱,钱吃亏;无钱,人吃亏。毋庸说,抄书是一件累人的活计,艰难抄写的时候,我也抱怨过辅导书: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精华?是想把我累死吗?一点都不替穷学生着想!当时,我真的希望编书者的水平低一些,书中的精华少一些,更少一些,这样我就可以少抄一些,且心安理得。实情是,编书者的水平太高了,书中的精华太多了,我不想漏掉任何一处精华内容。因为,遗漏任何一处精华知识,我都有遗珠之憾,我的心都会不安,寝食难安。所以,只有抄、抄、抄…
日期:2018-07-16 08:39:42
当年,我家只有一间老屋,分割为三部分,最前面是厨房,中间是客厅,后面是卧室,厨房紧靠着大门,不安静。客厅里有个广播喇叭,亦不安静。我抄书的地方是卧室,很安静,不受干扰。卧室里有个很老旧的桌子,它既是我母亲的梳妆桌,也是我的写字桌。初三时,一个个宁静的夜晚,在如豆的灯光下,我伏在老桌子上,抄写着一个中学生的心中之经,度过了很多心如深井的时光。记得有一晚,到我家串门的堂兄朱明杰,走到我身边,看一眼我的抄写本,然后轻声的说:“在看书啊,你抄这么多东西不累吗?”我没应声,只是笑笑,继续抄我的书—
日期:2018-07-16 08:40:02
那时,条件简陋,抄书辛苦。现在的生活条件和以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判若云泥,但现在的幸福感却远逊于那时,因为现在我的心是浮躁的,精神是芜杂的,而那时,我的追求非常单纯,想法非常单一,真正是心无旁骛,毫无杂念,而这才是幸福的源泉。
日期:2018-07-16 08:40:33
快到寒假的时候,父母看到我抄写的艰苦,就想办法给了我几个钱买书。周日,我和另一个同学步行25里路到河棚街新华书店买辅导书,回来时,经过汤池中学—我们那里的高中学校。我那时是个初中生,很向往高中生活,汤池中学对我来说是个神秘的存在。我抄辅导书,买辅导书,就是为了将来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汤池中学啊!汤中的围墙很高,我不敢进去,就偷偷的立于围墙下面静静的听着里面老师讲课的声音,觉得好美。突然,下课铃响了,围墙内立马喧哗了起来,喧闹声传入我的耳中,也很美。隔着一堵围墙,看着、听着高中校园内的一切,是那么的神秘,直至半年后,我成为里面的一员,神秘感才完全消失—
日期:2018-07-17 16:18:09
31、初中毕业
初中三年似乎过得很快,一眨眼就毕业了。可那年暑假又似乎很长,过得很慢。
劳人的中考结束后,1985年的7月,我到大姐家消夏,散散心。我二姐生前的未婚夫李作柱得到消息,来到我大姐家,意欲接我去他的单位小住数日。
二姐很早就许过婆家,三沟的,我在八九岁时曾到过那家,跟那家的孩子玩过“小板凳”的游戏,情形我至今都记得。但不知什么原因,两家交往了一年多就结束了。二姐15岁时与新街乡的李作柱先生订婚了,往来了好多年,直到我二姐离世。李作柱和我家过从甚密,关系特好,虽然我二姐最终没有和他完婚,但我们从没把他看外,李家和朱家一直都是最好的亲戚。即便在我二姐去世后,我们两家还交往了5年。
二姐在世时,最喜欢的人就是我,大概受我二姐的影响吧,李先生也特别喜欢我,每次到我家,总会带许多糖果给我吃。于是,我也喜欢他,只要他来了,我就特别高兴,总缠着他,跟他闹,可他一点不烦,任我闹,陪我玩,还给一些小东小西—不全是收买我,他也确实很喜欢我。
李先生和我大姐住同一个村—七门堰村,一天早上,我大姐上街,遇到了李先生,大姐说我来了,李先生第二天上午就骑自行车来接我。
那一次,是我第一次坐自行车,自行车架子很高,速度又快,我坐在上面,胆战心惊,生怕栽下来了。
李先生的工作单位是干镇初中,他做的是后勤工作。李先生本是农村户口,他能有正式工作,要感谢我母亲。1981年的时候,李先生的父亲退休了,当时李先生和他的一个弟弟都想接班,而且他弟弟接班的可能性更大,是在我母亲的大力争取下,最后“花”落李先生,他的弟弟“落选”。
我在李先生的单位住了一个星期,晚上,李先生回老家住,他的房间便只有我一个人,里面什么都没有—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小说。很无聊,我就把带来的一本英语辅导书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
从大姐家回来后,我迷上了广播连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王刚演播的。我天天守着收音机听,一集不漏。王刚是个艺术家,他的演播非常精彩,据说这是王刚的成名作。
1985年的盛夏,全国有多少人守着收音机听《夜幕下的哈尔滨》啊!
这个广播剧太热了,我已经忘却了那个夏天的热。可我大哥,竟因收听这个广播剧而出了差池—
我家有个院子,里面养着五六只大白鹅,是靠它们卖钱供我上高中的。夏天,每个晚上,我大哥都会用竹床拦着院子的门,然后睡在竹床上看护这些白鹅。
然而,8月底的一晚,大哥因为收听广播剧,耽误了睡眠,躺下后睡得很死。次日天大亮,大哥一觉醒来,看到地上有鹅毛和血迹,大惊,查看后发现少了一只鹅。很显然,夜间有狼趁他熟睡时,从竹床下爬到院子里,叼走了鹅。大哥感到事情有点大,告诉了父亲,和父亲一起沿着落了鹅毛的道路一直追到了河堤,但一无所获,两人根本没见到鹅的影子,更没见到狼!
那夜,狼一定吃得很饱。
而那一次,在我的记忆中,是狼最后一次入村。上高中后,直到今天,再也没听说过狼的光顾了。那晚,狼偷吃我家的大白鹅,已经成为一件很遥远很遥远的故事了,几乎要变成传说了。
—现在农村还有狼吗?
我有点想念狼了—
日期:2018-07-18 07:50:32
高中篇
32、上高中
我人生中吃苦最多,流汗最多,效率最高,成绩最大的阶段是高中阶段。我毫不怀疑高中阶段是我人生的奠基阶段,因为,我的思想框架、思维模式、知识结构和专业方向,全是在高中时形成的。
所以说,高中很重要,高中阶段是人生的黄金阶段。
汤池中学是我的高中母校,民国时,我父亲和我舅舅都曾在这所学校就读过—当时叫精诚中学。而且,我外公家就在汤中附近,1947年,我母亲结婚时,汤中后面的很大一片土地及其附着物,就是我母亲的嫁妆。
我第一次走进神圣的汤池中学,是1985年9月1日。那天,我在父亲和哥哥的陪送下到校报到。
高中母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环境好,适合读书。校园前面是一条大河,河面宽阔,流水淙淙。后面是一座大山,山上林木葱茏。校园的左右两边是村庄,村民淳朴。学校的四周是高高的围墙,里面也有一座小山,山上长满了青青翠竹,山顶上是图书馆。从山下到山顶是一条长长的石阶,石阶的尽头便是图书馆,石阶成了知识的阶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