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写着回忆录,以一个老男人的身份在电脑里光明正大的写。四十多年前的文丨革丨时期,有个神秘少女也在写着回忆录,只不过她是躲在一个屋角偷偷的写着,是手抄本。这个少女化名许曼娜,她的回忆录名为《曼娜回忆录》,又名《少女之心》。这本书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到八十年代初,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全国秘密传播,是当时民间最为流行的小说,是一本没有出版的名著,迷倒了一代青年。它一直被误读为黄色小说,实际上,它是以色情小说的假象,表达出自己对时代的真实的不满和最大的叛逆。
我第一次看到这部手抄本小说,是在初一下学期,那天放学回家,在河滩上,同村的方得扬同学突然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本子来,封面上用秀美的字体写着“少女之心”四个字。方同学悠悠的问我:“这本小说你看过吗?”
我笑笑,说:“没看过。”
他一拍本子,无比兴奋、无比激动的说:“太好看了!”
方同学翻开书,指着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一段读了起来,读完后,哈哈大笑。
方同学绘声绘色朗读的一段,是描写曼娜的**过程的。
此前,我从没看过小说,更没看过写男女之事的小说,《少女之心》的那一段话,激发了我巨大的好奇心,原来世上有这么好看的小说!我当即提出借读,方答应给我看三天,还反复叮嘱一定要偷偷的看,不能让家长发现,不能让老师发现。此后的三天,我回到家,作业也不写了,课本也不看了,一头扎进《少女之心》里,完全进入了《少女之心》的世界里,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啊!那么的纯真,那么的美丽,那么的迷人。这部小说真的美,语言美,人物美,故事美,抄写也很美,字体娟秀、清爽。看着小说,我就做着美梦:如果我将来能娶到曼娜那样的老婆,此生还求什么呢?
《少女之心》不长,几万字,里面的确有不少**描写,但你读起来并不觉得肮脏,反倒觉得那些描写充满着诗意的美。而且这部小说,看似肤浅,实则深刻。在文丨革丨那样的特殊年代,以宣泄情欲的方式来表达对荒唐时代的反抗和蔑视,作者也可谓别具匠心了。
长大后,我学的是文学专业,研究的是文艺作品,也看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那些名著的确写得很深刻,很广博,很大气,印刷包装也的确非常精美,本本都像工艺品,但没有一部能让我产生浪漫美妙的阅读回忆,唯有《少女之心》——人家还是手抄本,很原始的。
我看《少女之心》时还是个少男,但我看完《少女之心》,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少男之心根本比不过少女之心,在少女之心面前,少男之心一文不值,起码,我那颗少男之心是不值一提的。
但有一部描写少男的武侠电影却不得不提,它的名字叫《少林寺》。
就在我看完《少女之心》不久,香港电影《少林寺》来了!
好像是1983年的5月,在姚河公社的大院里,放映武打电影《少林寺》,那晚,我也去了。从我们学校到姚河街,很近的,那天放学,听说要放《少林寺》,我就没回家了,背着书包直接去了街上。夜幕降临时分,电影放映了,公社大院里人头攒动,很多人爬到院墙外的大树上看电影。
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武侠片,里面的武打动作好看,主题曲《牧羊曲》好听,地理环境嵩山很美。
《少女之心》展现的是青春少女柔美的世界,《少林寺》展现的则是热血男孩的侠义世界。
一柔一刚,一前一后,走进了我的生命中,一生难忘。现在的电影太多了,电视上、电脑里,想看什么电影就看什么电影,但真正让我恋恋不忘的还是少年时代看的《少林寺》,在我心目中,《少林寺》是最好的电影。
《少林寺》放映后,如一股旋风席卷了我老家,一时间成为人们闲聊的热门话题,我有个堂叔名叫朱祥危,也是个老光棍,他很少看电影的,但那晚也去看了,回来后,邻居问《少林寺》是讲什么的,他非常形象的说:“是讲和尚打架的。”邻居笑得嘴巴里的饭都喷了出来。
我们那里有个初三学生,看了《少林寺》后就辍学了,跑到少林寺学武去了。我也深受《少林寺》影响,也爱上了武术,只是我没有跑到少林寺,而是每天放学后在我家的院子里练站桩,练抓举,身体确实得到了锻炼。
除了文学、电影外,那一学期,还有一首歌曲刻在我的生命中,那就是朱明瑛演唱的《大海啊故乡》,当时的广播喇叭里几乎天天播放。
这首歌的演唱者是朱明瑛,从名字看,真的是我的本家,不折不扣的本家,是我名字上的大姐——同姓,还一个辈分。当然我不是因为这点关系才喜欢这首歌的,喜欢这首歌,是因为它是写童年,写大海的,而我对大海太向往了,加上朱明瑛那美妙的歌喉和动听的演唱,这首歌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征服了我,成了我生命中的歌曲。现在,我的电脑QQ音乐,或者酷我音乐中,还有这首歌,我还会经常听的。
日期:2018-07-08 17:08:15
21、大洪水
我的年龄还未到半百,但我已遇到过好几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了,它们是1969年7月洪水、1991年7月洪水、1998年7月洪水、2016年7月洪水。
细心的朋友会问:你不是生于1969年的8月吗?此年7月的大洪水与你有什么关系呢?怎么没有关系呢?1969年的7月,我是九个月大的胎儿,胎儿不是人吗?
上面所列的洪水都是全流域大洪水,具有全国影响,会写进历史的。但我记忆里的真正的洪水滔天却不在其中,我记忆里最为滔天的洪水就是我们那个地方发生的,时间是1983年的6月,我在上初一的时候。
那年6月,我们那里接连好几天暴雨倾盆,我们村前的龙潭河河水暴涨,龙潭河是一条很大的河,河面宽阔,河水暴涨的时候,那种壮阔的样子可媲美长江。
由于河水暴涨,快要漫过河堤,村民都走上河堤巡察,严防出现决堤。我们小孩也走上河堤看热闹。彼时,河堤上柳树成荫,人声鼎沸。
此时我眼前的大河真像是一条天河,白浪涛涛,滚滚向前,昔日长在河床上的大柳树,淹得只剩下树梢,洪水里漂浮着很多树木,都是从上游山上冲刷下来的。被洪水裹挟而去的还有几条死去的大白猪,在我们这里,洪水爆发的时候,死的最多的是猪,因为“二师兄”长期缺乏锻炼,患了肥胖症,不好转移,只能被水冲走,“大师兄”也救不了它。
突然,河面上飘来了一具棺材!大堤上的村民们看到这一幕,哄的一下叫开了:“棺材都被冲下来了!这是哪家的?”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盯着河面上的棺材,直到那棺材被洪水带到远方,消失在视线里。
在河的上游10公里处,有个东方红水库,水库里是有大鱼的,洪水爆发的时候,水库里的大鱼就随着决堤的洪水来到河里。我有个堂兄叫朱明长,身强体壮,是游泳好手,他脱去了上衣,只穿一条大裤衩,然后手执钢叉,游进波浪汹涌的河中,一面和浪涛搏斗,一面用钢叉捕鱼,一幅“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钢叉将鱼捕”的雄健画面深深的折服了我,刹那间朱明长成为我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