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12-04 17:06:40
谁是327?
1992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国内第一个开办国债期货交易,该交易由当时的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大力推进,但尉文渊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由于交易规则的过于稚嫩,在国债期货交易中已经先天性的埋下了一枚核弹。
1993年10月25日,北京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同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向全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陡然增到14家。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1995年,与全国股票市场的低迷的状态形成鲜明对照,形势似乎一片大好。而327事件的爆发,改变了中国期货交易的走向。
1994年10月以后,人民银行提高3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利率和恢复存款保值贴补,国库券也同样进行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为炒作国债期货提供了空间,大量机构投资者由股市转入债市,在市场上多空双方对峙的焦点始终是围绕对“327”国债品种到期价格的预测。
“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1992年3年期国库券到期的基础价格已经确定为128.5元,但到期的预测价格还受到保值贴补率和是否加息的影响,市场对此看法不一,多空双方在148元附近大规模建仓,导致国债期货市场行情火爆。
1995年2月,327合约的价格一直在147.80元—148.30元徘徊。
多空对峙局面拉开
据几位亲历过327事件的人士回忆,1995年春节一过完,327国债期货的多空大对决态势就已经展开了。
1995年春节过完,交易所开门,国债期货气氛不对。原先在市场上,多空双方都在打差价投机,期货价格随着保值贴补率的预期变化而变化,总体价格上扬,在振幅波动中缓慢上扬,多空阵营不明显。
春节过后,在“327”上多空出现胶着战,上方空方压单之巨,长长长的一排,把电脑屏幕排满,几乎装不下;下方多方堆单,与空方单子长度一样长,电脑屏幕块排不下了。多空单子价格相差0.01元。双方均是压单惊人。
在2月23日事件爆发之前,“327”多空一直对峙胶着,各方都是大眼瞪小眼,“327”价格不涨不跌,足足两三个星期之久。这种局面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时市场中人全都疑问,“327”这是怎么了?期货价格分歧是在补值贴补率预期上的分歧,可是,保值贴补率预期并无变化呀,从宏观经济指标是可以测算得出来的,是谁在拼命做多?是谁在视最基本的价值于无物?
很快市场就传言,空头是管金生领军的万国证券和辽国发等一批机构,其中就包括德隆系的唐万新。
而多头则以中经开为首,大批江浙资金跟随。
空方的万国证券和管金生,那时节,在上海滩金融业是响铛铛的龙头人物,在管金生执掌万国期间,万国证券一级市场承销业务占全国总份额的60%,二级市场经纪业务占到全国总份额的40%。美国、英国的权威机构评定万国证券为中国第一大证券公司。
另一空方主力辽国发被视为证券期货界的一匹黑马,其董事长高岭,是证券市场操盘手出身,有一句名言:“而立年两手空空,不惑年鼎立中华”。举凡股票、债券、期货、资金拆借市场,只要哪里能弄到钱,哪里有赚钱的机会,那里就有辽国发的身影,其操作手法大胆野蛮。
多方的中经开则是以当时财政部直属,上海和江浙一带的私人大户那也是实力非凡、手眼通天的,这批大户中有些人的名字,现在一提起还足以让业界动容,呵呵,不提也罢。
传言满天飞
此时,市场已经开始传言,说财政部拟对1995年6月到期的923券补贴利息,在原有9.5%票面利率上,在预期12%-15%保值贴补率上,财政部将另外单独给923券加息。327国债应该在1995年6月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补贴率,每百元债券到期应兑付132元。但与当时的银行存款利息和通货膨胀率相比,“327”的回报太低了。于是有市场传闻,财政部可能要提高“327”的利率,到时会以148元的面值兑付。
但上海三大证券公司之一万国证券的总裁管金生不这样看,他认为高层正狠抓宏观调控,财政部不会再从国库里割肉往外掏出16亿元来补贴327国债。
当时市场上诸多投资机构的看法与管金生类似,都认为政府不可能一边宏观调控,一边拿钱补贴。有人士回忆道:市场机构都清楚中经开的背景,知道他们和财政部渊源深远,这个所谓贴息的传言,就是多头借助其财政部背景散布的谣言。
与上述说法不同,此外还有市场传言称,有部分资金早就获得了消息,称“327”国债最后会由财政部以148元的价格兑付,而不是通常说的132元。在1994年的,就已经有资金在135元的价格,大举入市,95年1月,“327”国债期货就已经上涨到145元,前期资金已经赚的盆满钵溢,几百万本金翻做几千万,几千万本金翻做几亿了。
也就是在这种传言的大背景下,多空双方各自有所坚持,空方坚信自己对政策方向的判断,多方坚信自己对财政政策的理解,意见严重分歧,那决战自然在所难免。
传言进一步升级
春节刚过,国债期货市场持仓急增至890万口,相当2600亿元国库券现货。还记得吗?该券发行的总量实际是240亿元人民币。
此时,空头主力万国证券和辽国发调集了近20亿资金做空,分布在不同证券公司。
多方也不甘示弱,国债期货价格在148元上下胶着。
多空双方都已经重兵投入,到了这种境地,大家都已经没有退路,只能拚一个你死我活了。
2月20日,市场上已经有人有鼻子有眼地传说财政部已决定对327国债实行两年贴息,也就是说,财政部将把原定利率9.5%调整到12.24%,之间差额进行贴补。这样推算,“327”国债期货的价格将按154元兑换。
2月22日,上海某声讯服务台播出深圳“股评家” 张无忌的评论,该人声称据可靠消息来源1992年三年期国库券贴息马上就将公布。至22日晚,这已经不是传言,而是现实,很多市场中人都已知道,在次日,财政部将正式公布通告。
日期:2009-12-04 17:14:16
决战前夜
据尉文渊的回忆:2月7日,也就是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尉文渊又一次出访美国和澳大利亚,按照邀请方的安排,他将于2月28日飞回上海。
“交易所的人打电话给我让我快点回来,说好多事情要等着我处理。”最终,他临时决定改签机票提前回国。
“21号到墨尔本机场临时换机票,由香港中转换成当天19:30东方航空飞上海的飞机。”由于航班延误,等飞机降落上海虹桥机场时,已经是22日凌晨了。急着往回赶的尉文渊,全然没有想到,他这样披星戴月赶回来的结果,是遇到了一场改变他人生命运的“金融风暴”。
22日下午去交易所上班,海通证券总经理汤仁荣跑了过来。“小尉,现在多空打得很厉害,弄得不好要出事。”汤仁荣向尉文渊提供信息,多空对峙的焦点集中在“327”上。
“我一查,春节前后“327”持仓相差两倍,节前只有近50万口,节后达到150万口,这说明多空打得很激烈。”在尉文渊看来,150万口的持仓已经很高了。他果断决定:第二天上午10:30开会讨论交易所关于国债期货交易风险控制的新制度。
据云,2月22日晚间,在尉文渊高度关注327的同时,管金生也在万国总部召开紧急会议。
当时万国高层局面很乱,最后,管金生不得不喊了一声:“你们都不要说了,听我的吧!” 最后的决定:成立决策小组,具体负责“327”国债的操作决策;为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2月23日必须尽力平仓;必须马上筹措一亿元资金,用以支付平仓后的亏损。
可惜事与愿违。另一空方主力辽国发则在决战日反水了!万国的原定计划被彻底打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