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57节作者:
青原樵夫 对于人才,林总一直挂在口上:公司要重视人才。事实上,林总对人才要求是一种完美的要求,李卫发现一些做技术出身的老板,把技术上的要求完美用在人才上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读的圣贤书,受的是圣贤之教育,因此,不管对大人小孩,都是用圣贤的标准来要求,凡人一辈子也达不到圣贤的完美标准,这样,在这种家长专制制度下,长辈们经常恨铁不成钢,于是产生了“打是亲骂是爱”这种荒唐的理论,所有人的天赋都在这种打骂的高压下扼杀了,而且,这种思想一代传一代,每个人在打骂自己小孩的同时,以高标准要求别人的同时,从来没反省一下,自己当初或现在能否做到?相反,西方不一样,每个人的才智与上帝比起来不值一提,所以也就不和上帝比了,只看别人有没有比以前进步,比以前进步就表扬与鼓励,这完全符合人力资源管理当中的正向激励为主的原则,80%的表扬与鼓励,20%的批评,宽容人的第一次犯错,但必须要承认错误并勇于改正。
李卫看过一个科学实验的故事,一颗西红柿,用常规的方法培植,只能长出几个或十几个果实,占地面积约半平方米,而用科学调配好各种成份营养液培养出来的西红柿,经常听欢快的音乐,多用温暖的阳光照射,培植出来的西红柿树,居然结出13000个果实,占地12平方米,像一颗树一样。这就是不同的方法培植出不同的结果。李卫非常佩服释迦牟尼,他是一个教育家,以正向激励为主,宽容别人犯第一次错误的人,他宽容以鼓励为主,但制订戒律有原则而不纵容,结果在他正向激励的培养下,培养出了多个大智者。李卫研究古今中外所有的早期教育专家的教育案例,包括蒙台梭利、木村久一、七田真博士、中国的周弘等人,都是承认个性,承认差异,对人不做完美要求,正向激励,鼓励进步,结果培养出来的人反而性格更完美,有创造力,智商情商逆商同步发展,而不是像中国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中方仲永一般,或者像当今某些大学生,智商高,情商低,沟通能力极差,缺乏爱心和责任心。
可是林总对李卫是一种圣人般的要求,在看完余世维的课程后,他多次在李卫面前说马副总的不是,而李卫对培训的要求是:培训是用来自我反省的,不是用来教训别人的。而且,林总经常拿李卫和余世维做比较,要求李卫要做到和余世维一样。李卫都有点后悔给林总看这些课程,余世维讲这些课程的时候,都五十三岁了,而自己才三十一岁,一个是知天命,一个是而立之年,岂有可比性?三十出头的人,就要有一些张狂和霸气,要有一种咄咄逼人的狼性气势,如果圆滑老练得像四五十岁一样“成熟”,就失去了动力。四五十岁的人像三十岁一样张狂,那叫无知;三十岁的人像四五十岁一样圆滑老练,那叫做作。李卫分析了余世维的性格,相信余世维同志在三十岁时可能比李卫还张狂。
一旦上司对部属一些个性上的毛病进行挑剔,要求要改之后,那基本上很容易以一种完美的眼光来看待部属。李卫认为林总太感性、太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缺乏那种理性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他可能因为对方的某一个优点而一俊遮百丑,也可能因为对方的某个缺点而一丑遮百俊,极容易产生成见,这种性格的人极度善变,一开始和人交往都交往得不错,但日子一久,就难以容忍对方的一些缺点,当然,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但是一个老板应该知道用人所长,弃之所短。性格越有缺陷的人,越容易要求别人完美;相反,性格越趋向于完美之人,越能包容别人的缺点。
李卫发现,林总的这种性格和他做了一二十年的技术有关,做技术的人都很完美主义,都认为自己的技术是全世界最好的,容不得别人说自己半个不字,李卫发现很多公司的技术人员有这种毛病,特别是一些比较感性的人,技术上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使人非常容易钻牛角尖,而且钻在里面出不来,非常容易走火入魔。
李卫以前也是这种性格,这种性格的人用现代的话叫“愤青”,特别反传统、爱批判,会因为系统中的某个细节缺陷而颠覆整个系统,但却只有批判而没有建设。李卫很庆幸自己没有搞技术,否则自己比林总还厉害,因为自己就是感性、理想主义加完美主义者,这种性格让李卫吃够了苦头,也让李卫感悟很多,也因此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是有缺陷的,这个世界也是由一帮有缺陷的人建设的,因此,对事情可以追求完美,但对一个人则不能追求完美。所以不能只有悲观消极的批判,更要有乐观积极的建设。
李卫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在用人观念上发生了转变,他用一个人,认为优点多过缺点,而且不断学习上进就用,达不到这两个条件者不如早点分开,至于完不完美不重要,这个世界上只有老子、墨子这样的圣人才是完人,凡人中根本找不到性格完美之人。
培根有一句名言: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邃,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能在以上6点中做到完美者,即是完人圣人。
日期:2007-11-21 13:51:07
历史上这种智商、情商、逆商都已臻至境之完人,李卫只发现释迦牟尼、老子等圣人。达芬奇这种穿越时空的天才,能在15世纪画出轮船、坦克、直升飞机的图纸,但其智商与情商的协调性还不够,即左右脑的协调功能不足,只能称作天才,但不能叫做圣贤。
李卫粗浅研究过左右脑思维与性格的关系:
右脑是感性的,是音乐、美术、空间知觉的辩证系统,主管形象思维;左脑是理性的,是语言、逻辑、数学的运算加工系统,主管逻辑思维。创造力来自于右脑。因此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右脑锻炼机会多,从事科学工作的人左脑锻炼机会多。
左脑相当于内存,右脑相当于硬盘,右脑的储存量相当于左脑的500万倍,可以储存5亿册图书的信息,李卫估算了一下相当于15万G的硬盘容量,人类的大智慧存在于右脑当中,右脑全部开发出来则无所不能,拿个诺贝尔奖之类的简直就是小儿科。
左脑处理显意识,右脑隐藏潜意识,心灵蕴含无意识。意识就是一种信息,显意识不断强化刺激则压缩成潜意识存在右脑中,潜意识再压缩成无意识到心中,灵魂就是一种高倍压缩的无意识信息而寄居在心中(相当于CPU,电脑越发达,与人的相似性越高),心灵平静是无意识的解压方法,所以古人喜欢打坐入定,因为定能生慧,入定能将无意识、潜意识解压而产生智慧。时间并不是一维的,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的信息是可以捕捉到的,宇宙中所有过去未来的信息都压缩在无意识中,一旦能解压无意识,就可以穿越时空看到过去未来,直觉、预测能力也就是这样来的。
右脑里面的信息是隐藏的混乱的,需要运用左脑的逻辑思维进行加工梳理,就如硬盘的资料需要打开资源管理器进行整理一样,左脑和右脑是可以互动的,右脑可以设置虚拟内存,所以婴幼儿时期如果一边大脑有障碍可以通过强化训练代偿。右脑的智慧信息全开发出来,并通过左脑进行梳理后,此人就大彻大悟了,超凡入圣了。
感性外向的人其思维方式先经过右脑再到左脑,而理性内向的人思维方式先通过左脑再到右脑,右脑发达而左脑不发达者易先信后疑,左脑发达而右脑不发达者易先疑后信,一个人若能左右脑并用,右脑的形象思维和左脑的逻辑思维协调合理搭配使用,那这个人无论创造力还是条理性都非常强。如果只是一边大脑发达,如右脑发达者则条理性计划性不足,左脑发达者则创造力不足,两者都发达但左右脑不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则易形成双重性格。(以上左右脑之见解纯属个人观点,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去研究一下七田真博士的左右脑记忆、唯识学、荣格心理学、早期教育等,很容易得出类似结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