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48节

作者: 青原樵夫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06年4月开始,每个月5万套订单,金额近150万;到2006年8月,如果利风产能充足,每个月再增加3万套订单,共计8万套,金额超过200万;如果品质交期符合伏特狮的要求,2007年1月开始,每个月订单20万套,金额超过500万。
  这样,2006财年(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利风按每月5万套订单计算,至少可获得2000万订单金额;如果品质交期达标,8月获得增加订单,则可达到3500万的订单金额。而2007财年可获得5000万~6000万的订单。如果每年都开发一家这样的客户,企业发展起来会非常迅猛。李卫打算2006年一半精力放在内部管理建设,一半放在市场开拓上,争取开发一些重量级客户,淘汰那些小客户。

  2006年2月,世界500强之一,欧洲一著名摩托车生产企业比冠侨也到利风审核,经过伏特狮的审核,公司在管理上又进步了一个台阶,经过两天的严格审核,公司一次性以高分顺利通过,利风成为比冠侨的合格供应商,比冠侨决定把部分产品放到利风生产。
  2006年1月,DDK公司对利风进行年度审核,他们的品质主管认为利风一年来改善非常大,无论管理体系、人员素质等都有明显进步,特别是铸造车间比他们其他同类供应商好很多,工序作业指导、工序检验指导书、设备保养等记录都很齐全,各种参数非常清楚。唯一觉得CNC车间进步不大,与其他同类公司还有差距。
  随着李卫对铝合金铸造行业的了解增加,李卫有如下战略思考:
  铸造企业是基础制造工业,基础制造工业的核心在于模具技术,李卫要学习富士康的模具管理,当年郭台铭就是顶着模具师傅全部集体辞职的风险,也坚决走公开模具技术进行技术沉淀的路子,实行模具生产流程标准化,才将鸿准模具发展到今天一两万人的规模,7天设计和制造出一套大型精密模具的神速。而珠三角很多小模具作坊,都是几个小学初中毕业的模具师傅带几个学徒,学徒个个想做老板,因此师傅防着徒弟,几年后学徒又自己开个更小的模具作坊,缺乏规范化运作,没有长远眼光,恶性的低层次低水平竞争,模具制造水平上不去,缺乏低成本高品质制造精密模具的能力,永远长不大。

  林总一出多件的模具设计技术是目前利风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公司模具制造水平并不高,工模车间的员工大都是关系户,模具品质也不高,李卫本打算花一至两年引进一些有理论基础的模具专业的中专技校应届毕业生,规范化运作,将利风的模具制造技术结结实实打造一翻。铸造行业的模具品质,决定了产品70%~80%的品质。
  同行龙头企业人均产销额20~30万,而利风人均产销额才10万,根源就是客户太多太杂,公司有选择客户的空间却不加选择,一味地盲目追求所谓的技术。李卫打算明年砍下一半客户,后年使客户数量降到20家以内,保证7~8家较大客户,在2年的时间,将人均产值做到20万以上,年产销额做到1个亿以上。如果做量大的几家客户,大有前途,公司要纠正目前这种错误的市场策略。

  中国的铸造工业,以前以内地军工企业为主,私营企业发展较慢,现在日本和欧美很多汽车零部件采购逐步转入中国,如果利风花上一两年练好内功,进入国内外中高档汽车零部件领域,利润高,量也大,会有非常多的机会,李卫打算用5年时间,将利风发展为珠三角铸造行业的龙头企业,用10年时间,发展成国内龙头企业,以利风当前的进步速度和李卫的学习力、悟性和心胸开拓速度,李卫相信问题不大。两三年后公司的精密铝合金铸造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大踏步前进,再加管理体系健全,成本下降,品质控制水平提高,内功练好了,肯定会所向披靡,在两三年后会以奔腾的速度发展成长。


日期:2007-10-30 14:42:52

  第十五章、改革阵痛
  一、外部环境的严峻
  现在中小企业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了,利润空间不断下降,原材料涨价,外部环境也越来越严峻。
  从7月开始,镇里就开始实行限电措施,一周只供应5天的电力,停电2天,这2天的用电全靠柴油。利风从事的是铝合金铸造,属于基础工业,铸造机、CNC、钻床、抛丸机、工模车间的车床、铣床、火花机等,耗电量很大,使用柴油发电,利风的成本无疑又增高了,不巧的是,下半年柴油又涨价了。
  2005年,人民币汇率又做了调整,人民币升值,李卫叫财务测算了一下,人民币的升值,将导至公司平均利率下跌2~3个百分点。

  8月,环保部门来检查,有些污水排放又超标,又要建污水处理池等。
  10月份,劳动部门又来查用工、工资、加班、工资发放等情况,幸亏9月份进行了工资改革,全部达到了本市最低工资线,加班时间稍多点,工资发放时间迟一段时间,但因为从7月份开始对加班时间进行了适当的控制,虽有一些小问题,但比起其他中小企业要更好,不算过份。
  11月,生产安全部门又过来检查,把公司的简易电梯拆掉了,只好再购买一台升降机。
  还有海关,税务部门等等诸多的检查,很多中小企业因为对政策不熟,导致超越警戒线都不知,不过,每次折腾一翻发现一点细节上的小毛病,纠正过后基本都OK。
  李卫感叹中小企业生存状况的不易,李卫看到《虎与狐》中有一段话,印象特别深刻:

  富士康的郭台铭二十年前把公司设在台北土成,就是因为土城有一间看守所,是台湾专门关经济犯的地方,要是有一天因支票无法兑现被关了,方便家人来看他,报告公司状况,让公司继续生存。可想而知,中小企业为了求生存的艰辛。
  有一次新加坡工商局长特别向郭台铭问道,台湾当局到底用了什么政策,为什么台湾的中小型企业特别厉害、能够走向世界舞台?郭台铭苦笑回答:“新加坡政府把中小企业照顾得太好了,所以经不起大风大浪;而台湾当局什么都没错,却让台湾中小企业有蟑螂一样的生存能力!”
  林总说,这么多年也没碰到过这么多事。其实,S市土地、能源、电力等资源都有限,加上民工荒,因此,S市前几年就开始调整产业政策,实行产业转型,必须要让一些附加值低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迁出去,因此提高政策门槛,这是必然的,企业如果不练好内功,外有强大对手,加上政策风险,感觉压力大是必然的。
  2005年,外部环境因素至少使利风利润率降低三四个点以上。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治和环保意识的加强,中小企业必须跟得上社会的发展,那种福利差的血汗工必然被淘汰。同行的竞争、材料的上涨、员工工资的增加、外部环境的严峻等等因素,使得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这也逼得企业要从管理中挖掘潜力,降低成本,因此不得不重视人才。李卫在以前工作过的有些企业,因为当时利润率高,所以老板从来不重视人才,一些啥也不懂的亲戚朋友老乡也都放到公司担当管理人员。但现在如果还不重视管理人才,靠着一群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没有主见的“奴才”来维持,一些老板还想家天下以满足于众人山呼“皇上万岁”的虚荣和面子,只有就等着鸦片战争的历史在今天商界重新上演。


日期:2007-11-1 11:50:32

  二、奇怪的萧条逆市
  从2005年10月开始,全世界的铜、锌、铝等原材料价格飙升,铝价格从2005年10月的1800美元/吨,涨到2006年2月的2500美元一吨,2005年下半年,好多中小企业倒闭,2006年,铜还在继续涨价,比2005年翻了一倍。
  2005年下半年铝合金铸造行业比较奇怪,以往下半年都是非常旺,今年却出现全行业萧条逆市。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