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47节作者:
青原樵夫 客户要求19日过来审核,李卫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品质经理和技术经理为副组长的专案小组,其中品质经理章利财主导体系审核,技术经理司马冬主导工程审核,部门经理为小组成员,制订了《改善工作计划表》,确定了完成时限,每一项工作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岗位,制订了奖惩措施。李卫在会议上宣布,各部门无条件开绿灯,不讲理由,必须执行落实到位,违令者按奖惩措施执行。
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光翻译的资料就一大堆,刚招聘的日语翻译经常加班翻译。而且,要审核的都是细节上的东西,比如量测具的管理,就要将公司所有的量测具全部清点、登入台账,没校检的立即校检,该报废的报废等等,文件不完善的,立即制订文件,制订好了的,一一检查落实,每个细节上的事项,改善起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100多个细节,其工作量可想而知。一边是立诚拉了十多套模过来生产,一边不停地改善,李卫感觉那段时间像玩命一样,和两个经理带领一帮主管、工程师没日没夜地改善、检查、开会检讨,一个月只休息过一个星期天。有一次李卫在食堂无意听到员工小声背后嘀咕:李总这帮人这段时间简直像群疯子。
12月14日,李卫的妻子打过电话来,说孩子可能要生了,李卫妥善安排好一切后,请了假晚上就回去了。过两天孩子出生了,李卫一边是初为人父梦幻般的欢欣,一边也牵挂着审核的事务。孩子刚满一周出院,李卫马上就回公司了。
19日审核的结果是58.5分,审核得非常严非常细致,品质经理章利财在以前公司参与认证TS16949,也感觉没这么严。
他们审核包括公司战略、如何使目标有效达成、管理人员的技能素质、员工的培训,无所不包,比他们发的邮件内容还要细,审核不仅有体系文件审核,还有现场审核,要求利风将伏特狮的模具拉过来试产,一边试产一边现场审核。他们对利风的品质体系文件比较认可,认为大部分都涵盖到了,但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不过当了解到大部分管理技术人员是新人,管理体系刚被全部推翻重新建立运行不到一个月,他们表示有信心。
审核非常严,比如公司制订了品质目标也分解到各部门,但达成的方法与手段,如何定期检讨改善等,都不清晰,又要重新修改文件;查到公司做了客户调查,但对客户投诉分析得不到位,要求重新分析,分析时必须连问5个为什么;4M1E变更,操作员工变化也得通知客户,员工培训考核低于85分绝对不能上岗,在现场随机对员工进行询问,一旦员工所答不清晰,重新全部培训。
不过,他们共有两次审核,第二次必须达到85分,否则通不过,上次立诚公司第一次也没通过,第二次过关的,而且派了人坐镇进来强行导入。但是这次给利风的时间太短了,才半个月的时间,而立诚公司以前审核,伏特狮给了他们三个月的时间。没办法,战场上是不讲理由的,没有任何借口,李卫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客户不会听你解释的。
日期:2007-10-29 9:44:09
第二次审核的时间定在2006年1月上旬,也只有半个月的改善时间,半个月的时间,要将所有改善的方案、改善的文件依据等全部翻译出来发邮件给他们。后来伏特狮审核完毕,品质经理将前后翻译的资料用尺一量,将近半尺厚度,翻译都加过好几个通宵班累出病来,最后请了外面的专业翻译公司一起才完成。
第二次审核前的改善工作,和第一次一样如临大敌,整整一个多月,李卫和两个部门经理带着一帮主管、工程师等,修订文件,编制伏特狮产品的工序作业指导书、工序检验指导书、QC工程图等,翻译成日文,培训、落实、检查等。
第二次的审核更严,伏特狮派来品质部和采购部两个工程师,审核了三天,包括体系审核和现场审核。李卫这三天全程陪同审核,李卫非常佩服伏特狮品质部村田先生的敬业精神,他对铝合金铸造的工艺和技术并不是很精通,但他对生产流程中的每个工序都要亲自操作一遍,每个工序每个细节有任何疑问决不放过,有时一个工序要呆上两个小时。当天的工作必须当天完成,每天审核完必须进行总结开会,没有完成决不下班,每天晚上都是工作到1点才吃晚饭,而且当天晚上送他回住的酒店就是2点多,第二天早上6点多就得起来,7点公司的车接他,8点准时赶到公司。
最后一天审核完后,村田先生对公司非常认同,他认为公司这一次的改善效果非常好,比上一次有明显的进步。李卫也不知道他们会给多少分,但李卫明白这一次肯定通过了,从村田先生的话中,他感觉到,日本人非常看重供应商的改善行动,如果供应商非常努力改善,即使分数差一点,他们也会认同,如果供应商只是形式上做做样子,则不予合作。
这次审核,除了一个问题是因为双方在前期表达沟通上出现偏差,导致一个设备温度控制仪安装错误外,还有两三个非常轻微的问题,这个温度控制仪的问题也马上就可以解决。李卫根据客户审核提供的评分标准打了一下分,达到92分。忙碌了一个多月总算有收获。
但是也不能放松,体系和工程审核虽然通过了,还要利用立诚原来的模具进行打样,只有样品合格后,才能量产。立诚公司的模具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非常差,林总和技术部司马经理等人检查过他们的模具,用一句话评论叫“垃圾模具”,立诚改模改了多次,打样打了多次才合格,而且产品尺寸都在极限值附近,用这种模具生产品质极难保障,而且,利风组织技术人员对立诚原有的工艺进行检查,发现他们原来很多工艺有问题,他们生产了50000套货,只发出去不到20000套货,不良率超过60%。本来利风希望自己设计模具再打样,包括更改立诚公司的工艺,但伏特狮方面不同意,因为他们是花了上亿元设计的全自动生产线,如果利风更改工艺,担心会出现偏差,只有等利风自己设计好新模具再申请更改工艺。
1月中旬开始,立诚将模具拉到利风开始打样。伏特狮对样品的检验与实验也非常严格,一半样品送到工厂,一半样品送到实验室,两边都OK才行,从样品做好到日本方面样品确认,通常要半个月的时间。立诚的模具问题太多了,新模也烧焊,而且很多尺寸都在极限值,经常这个尺寸OK,那个尺寸又出现偏差,花了1个半月的时间反复试验,终于在2月底打样成功。2月份,又得到消息,立诚原来送出去的20000套产品,不合格全部报废,而且导致伏特狮装配的产品全部报废,损失数百万元。
体系审核通过后,公司上下都很开心,林总请管理人员到酒楼吃了一顿饭庆祝一翻。
日期:2007-10-30 10:52:38
三、获得巨额订单
2月初,公司开始设计和制造新模具,立诚的模具是一出一件,利风设计的模具分别是一出二件和一出四件(配套产品有2件)。公司检查立诚公司原来的报价,居然按13500元/吨的价格进行报价,而这时铝料的价格上涨到20000元以上,立诚的模具一出一件,如此低的报价,加上这么高的不良率,做一个肯定亏两个,利风重新和客户协商过合理的价格。
3月份,利风使用立诚提供的旧模安排第一批货的量产,第一次量产6000个,不良率将近达16%,李卫相信,如果自己公司设计的新模,不良率肯定会大幅下降,新模3月底试模,预计4月中上旬正式量产,到时一个月的生产能力可以达到50000套,用公司的新模生产,不良率控制在5%以下的话,那利润率比较可观。
第一批的6000套货送到日本装配后完全合格,第一批量产的货送到日本合格后,日本伏特狮派出资材部和工程部的高阶主管到达利风参观,确认利风为伏特狮合格供应商,并给利风下达一年的订单需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