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护国运动——闲话中国近代史上那段动荡岁月里的人事》
第42节

作者: 老娘路人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3-18 17:21:39
  帝国乱象:蜂拥而来的大鲨鱼(11)
  你可别以为广州人就嘴上说说,要知道粤省自古就有南蛮子的外号,虽然这个名声有点黑他们的意思,但是性格刚烈,能动手绝不动口,而明清两代,由于历史因素,大量的武术流派在这里生根发芽,更是助长了当地人的刚烈个性,没事儿还好,有事只要有人出头点引线,直接就是噼里啪啦轰动四方。这不在当时,广州就流传着一张点引线的帖子,名字叫做《全粤义士义民公檄》,作者是钱江、何大庚,全文酣畅淋漓,先写英国人如何混账、强迫官方签的条约如何欺负人,然后写朝廷一帮庸官如何祸害国家,号召大家起来共喷,哦不,讨伐外敌。

  有意思的是,也不知道是《水浒传》在当地流传太广了,还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影响,在这张帖子里头没有一句指责道光的话,反而将他塑造成有道敏君,说事情所以弄得不可收拾不是他的问题,是朝廷出了奸臣,蒙蔽了他,然后在号召民间起来反抗外敌的时候,还不忘引用道光在战争中发布的诏令以示忠勇。
  不过这并不影响帖子的煽动力,根据记载,当时很快就有两千多在地方有影响力的绅士以及读书人集合在广州的明伦堂商讨具体事宜。却不想事情引起广州官府不满,他们赶紧派人宣布严禁集会和张贴煽动告示。然后事有凑巧,就在明伦堂集会发生不久,一个英商家的奴仆出来食物不给钱,这倒霉孩子直接点燃了广州居民的怒火,不但自己被狂扁,还给自己老爷乃至整个商馆带来灭顶之灾。根据记载,当时一帮民众很快就聚集到商馆附近,还没等英国人反应,直接就采取人潮战术,冲进馆中,见东西就砸,将商馆捣毁一空不说,还一把火给烧了。

  这种近乎流氓的行为就是史称“火烧十三行”的历史事件,说不上多光彩,但是影响很大,据说当时广州一度情势紧张。因为即便事后官方在英国的抗议与压力下,出手逮捕了钱江、何大庚等人,又给了相当数目的赔偿,却根本压不住民间随时随地自发而为的野蛮粗暴,整个就一个字,乱!
  不过也有一种猜测认为,官方其实根本就不想压制民间这些行动,因为他们也不喜欢那些打破国门的英国鬼子,特别是要让对方进城居住这一点很是让人抗拒。我认为这种猜测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从心理学上来讲,跟敌人握手言和和跟敌人和睦共处绝对是两码事,要跨过这个心理障碍那是相当不容易的。
  日期:2018-03-20 17:21:21
  帝国乱象:蜂拥而来的大鲨鱼(11)
  于是在当时的广州就出现了这种看似奇怪的循环,英国人想进城住,民间就闹事,英国商人扛不住,他们找驻广州领事出头,领事就找广州当局,广州当局就抓人封铺子,可是民间还闹,然后是驻华公使璞鼎查出头找两广总督耆英,耆英就拿民间闹事来做理由堵他的嘴,要他“等开关贸易走入正轨,彼此相安无事之时,再商议入城之事。”璞鼎查的港督任期只有一年,留下一个烂摊子给继任者戴维斯,戴维斯又来要求入城,却架不住事情又原地绕个圈,然后耆英又是那一套理由,结果是英国人进城一事,就一直这么在大清帝国官方与民间的心照不宣下原地打圈圈。

  但英国人肯就这么放弃吗?当然不会。时间进入道光二十五年底,当大清帝国缴纳了《南京条约》要赔的最后一笔钱,要求英国人按条约规定从舟山岛撤军时,戴维斯知道他的机会又来了,于是这厮趁机要挟:“要我们撤军,你们让我们进广州先。”道光皇帝没心思打仗那是肯定的,但是也不想英国人得逞,于是背地里跟耆英嘀咕:现在广州老百姓闹得厉害,我们可以利用民间的情形,跟他们周旋一下。

  那广州的老百姓究竟闹得多厉害?据说有一个挑夫被知府责打了一顿,结果就引起众怒,大家伙儿一把火烧了知府衙门。耆英以此跟戴维斯交涉,最后的结果又是弄了一个所谓的《英军退还舟山条约》,对英国人进城一事,做出如下约定:由于广州官方管不住民间,就只好暂缓入城,等形势安定再说。为了让英国人有地儿住,特别在城外圈一个区域出来给他们,并由官方保证英国人的安全。
  戴维斯对此超级不爽,一直想重提入城要求。也是凑巧,一年后给他等到了。那是道光二十七年正月二十六发生的事儿,据说是英国人在佛山跟当地人发生冲突,有七个英国人被狂扁。戴维斯以此直接向两广总督耆英发难,要求惩治凶手,同时允许英国人入城居住以便“保护”。耆英看着这家伙就烦,于是又用老一套敷衍,说广州也不安全。可是没想到戴维斯这次被惹毛了,二月十八日那天突然带着舰船武器还有上千官兵开到广州来炮轰广州。耆英一看这家伙要疯,知道躲不过去,第二天赶紧去城外见他。好说歹说,终于给出同意英国人两年后进城的许诺,暂时缓解了危机。

  不过这戴维斯同学也是够驴的,他千算万算就没想到另一件事,那就是耆英这家伙虽然没胆子,小聪明还是有的。你要知道,清朝的封疆大吏一般隔一段要么升职,要么调任,从来没有说死在一个地方的说法。一年后,耆英拍拍屁股走人,去京城混饭,两广的长官换了别人,首先他就不用去背自己挖出来的锅,再一个英国这边港督也是有任期的,他走人,换上新的文翰,要让对方履行旧人提的合约,光理清真假就够费工夫,更别说对方还有一个万试万灵的借口,那就是广州民情仍然很糟糕,不安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