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解密红楼中的人和事,看娘化了的明末隐史》
第8节

作者: 半看春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凤姐便问道:“什么事?”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也没有典卖诸弊。便是有罪,己物可以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若不早为后虑,只恐后悔无益了!”凤姐忙问:“有何喜事?”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娘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秦可卿这是在提醒王熙凤,别光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也要看看大局,国家现在已经是穷的快揭不开锅了,就老老实实交点税,否则这江山社稷就要亡了,你最看重的文化传承也就要断了香火,到时候有你好看。
  托梦这一段可以看做是作者对东林党的一份批判稿,都怪东林党铁公鸡一毛不拔,只想着怎么沾国家的好处,不想着怎么付出,也就是不想交税,不想出钱,最终把大明的大好河山给葬送了。不但把自己攒的那点家底搭进去了,也把自己最看重的文化传承给葬送了。满清把中国的文化给彻底阉割了,真正的做到了只留糟粕,不留精华,中国人从此就彻底跪下来,而且竟然还跪出瘾了,现在竟然又把这么一个酸腐的《弟子规》捧上了天,弄成了幼儿必读书,在幼儿园里面天天逼着背。这哪里是什么国学启蒙,简直就是人生规范守则,里面就写了两件事情,就是这不能干,那不能干。真按这个手册执行长大的小孩,只能是一个听话的废物。

  按红楼作者的意思,这笔账是应该算在东林党头上的,没有东林党的小气不交税,大明就不会亡,大明不亡,文化传承也不会被篡改,被阉割。
  日期:2018-05-04 12:43:40
  再来看看王熙凤的判词和曲子
  【判词】
  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这句是说东林党看着是正义化身的凤凰,都认为自己才能不凡,绝对可以做到齐家平天下的。可实际去却是一群之看得见眼前利益的麻雀,一群看似聪明的凡鸟而已。如果是太平盛世,也还罢了。大明看上去依然强大,可却是一座见不了太阳的冰山,一碰就碎。可在这样的末世之时,
  偏偏是一群自诩聪明的麻雀们来扮演凤凰,大局可想而知。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一从二令三人木前面有讲到,再重复一次,这有两层指代:一是说,是说贾琏对熙凤的态度,从一开始是服从,然后变成命令,最后把她休了。二是说,这是一个林字,一开始是“从”字,二是做令其变化,三是把人变成木。也就是说用“木”代替“从”字里面的“人”,换完了就不是“林”字了吗?代指王熙凤是东林党的化身。
  【曲】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隐射东林党在阉党垮台之后,忙着争权夺利,算计来,算计去。看似很聪明,但是最终却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统统交代了。

  日期:2018-05-04 21:42:29
  四、林黛玉是谁?薛宝钗是谁?薛蟠、薛蝌又是谁?
  终于要开始介绍女1号和女2号了,这两位,一个是木石前盟,一个是金玉良缘,那么这二位到底是谁?谁又是真正的宝二奶奶?
  纵观《红楼梦》,林黛玉带给人的是一种诗人般的感觉。她才思横溢,文思敏捷,作诗常居人之上。她心地善良纯洁,宝玉挨打,黛玉最后才去看他,但她来的时候眼睛是哭肿的,像桃子一样大。她对现时的思想有着一股叛逆精神,世人斥《西厢记》、《牡丹亭》为 “淫词艳曲”,而她却偏爱这些“性灵之学”,也从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她真诚率真,喜怒哀乐都放在外面,但她的小心眼也常常伤人。

  薛宝钗却有如一名政治家,知情达理,宽容随和,识时务,顾大体,关注现实利益。宝钗在贾府中普遍给人的印象是“行为豁达,随份从时”。黛玉对她“有些悒郁不愤之意”,宝钗却从不放在心上。宝钗对人的观察细致入微,贾母的脾气好恶,姐妹丫鬟的性情习惯都记在心中,以致常常能博得别人的好感。薛宝钗深明世事人情,像“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的诗句,就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出的。与黛玉相反,她对现时的观念是接受的,身体力行的,总想潜移默化地对宝玉灌输“仕途经济”的思想。薛宝钗理财治家,通晓庶务也是高人一等。

  林黛玉是理想化的,她的思想行为都远远高出她所处的那个时代,但她的理想与世人相反,又太爱按自己的心意行事,太爱保持高洁的品质,不用心与周围的人搞好关系,所以最后难免一败。宝钗是现实的,思想行为符合现时的观念,为人处事恰到好处,本身又比别人精明能干,这样的人最终博得贾母的青睐,毫不出奇。
  以上是网上对林薛二人的评价,作者不详。
  日期:2018-05-04 21:43:19
  林黛玉、薛宝钗红楼里面最著名的一对女孩,一个是特立独行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识时务,顾大体的现实主义者,但却都是冰雪聪明,明媚动人。如果现在发起一个投票,让大家选选这二位谁是自己心中的最爱,估计投票结果估计也是五五分吧。
  但是作者在金陵十二正钗开篇的判词里面就搞了一个钗黛合一,硬是把林妹妹和宝姐姐两个人给捏到一起了,这是个什么意思?林薛二位,做为女1号和女2号,而且是占尽作者心血,广的吃瓜群众喜爱的两个存在,竟然不能一人占一页,而是搞了一个二合一,那么这么安排是何道理?作者在这里已经很直白的告诉大家林黛玉和薛宝钗根本就是一回事。
  那么这林妹妹和宝姐姐到底是谁?怎么又有这么大的差异?一个人怎么精分,也不会同时映射出这么两个完全身份,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位大美女根本就不是人,是不是吓着了,不是人?是什么?难道是妖精?
  前面已经说了红楼梦是明末隐史,可不是什么聊斋,怎么会有什么妖精。在前面也提到了我们的宝玉,宝二爷的其实也不是人,而是传国玉玺。这么看,说林薛二位不是人,也没有那么可怕和不可理解的。那么她们到底代指的是什么东西呢?可林薛二位的真身连物品都不是,而只是一种空飘飘的,虚无缥缈的关系,具体点说就是和宝二爷的关系。但是这种看上去虚无缥缈的关系却是最宏大的,因为这种关系其实是力量的体现,这种力量,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国家层面上的力量。这种力量最终将决定宝玉、宝二爷的归属,也就是天下的归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