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解密红楼中的人和事,看娘化了的明末隐史》
第9节

作者: 半看春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最准确的说林薛二人代表的是国运,是整个中华大地的命运,只不过她们二人代表的是命运的不同走向罢了!
  整部红楼其实就是一部钗黛二女挣夫的故事,只不过这两个女孩实在是太过厉害了,广得大众喜爱的两个性格不同的娇娇美女,不动声色的较量,背后却是千里无鸡鸣,白骨漏于野。据现人研究明末人口估计在1.1~1.2亿,可清初也就只有一半了,后来很多专家(估计是满人),对这个数据很不满意,又很努力的推算,再推算,也不过得出一个顺治八年7千万人口的数量。也就是说明末到清初这段时间损失了至少4千万人口,这还是一个很保守的估计值。换个说法就是明末这短短一二十年,从崇祯十七年(1644)到顺治八年(1651)才7年,就算加上整个崇祯朝的17年,也不过是24年,可中华大地的人口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这是多么血淋淋的数据呀。

  明末人口经过西方学者的深入研究,已基本令人信服地推翻了明代官方统计数字5000—6000余万的可靠性,学者们根据各自研究,推测出早在明代中晚期(万历年间,1600年左右),中国人口就已愈亿,数字在1.2亿—2亿之间(注:参见高王凌:《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清史研究》1994年第3 期)和葛剑雄、曹树基:《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中国史研究》1995 年第1期)。)。

  然而,由于明末农民起义和明清鼎革,清初的人口数字再次成为一个无法科学计算的难题,引起了诸多估计与争论。中国学者的估计略为保守,一度倾向于“以丁折口”的学者,分别将清初丁、口比例大致定为1∶4、1∶5、1∶6等,从而根据官方对“人丁”的统计数字1063万(顺治8年,公元1651年)分别推算出清初人口当为4000余万、5000 余万和6000余万,这种推算法现已基本为学界否定。程贤敏先生根据康熙末年至雍正十二年间的人口年均增长率逆推出顺治八年的人口当为7000余万(注:程贤敏:《论清代人口增长率及“过剩问题”》,《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3期。)

  而林黛玉和薛宝钗,就是下场参与这场比赛的各方力量的代表者。
  日期:2018-05-04 21:45:00
  首先看看甲方选手的代表者:林黛玉

  林黛玉占的是木石前盟的大义,既然是木石前盟,前盟,那么也就是说她代表的是守擂一方,也就是大明一方。可她既然代表贾家参与这场争夺战,却姓林?这个林什么意思?这个林指的是东林党,说的是大明虽然姓朱,可是东林党却把持了朝堂。那么她为什么不姓王呢?因为黛玉代表的是国运,代表的是大明的气数,而非具体导致大明灭亡的人,所以不姓贾,也不姓王,而是姓林。
  楼里的林妹妹输给了宝姐姐,是输在性格上了,林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动不动就使些小性子。除了宝玉对她情有独钟之外,没有什么人敢去招惹她。那么作者为什么会赋予林妹妹这么一个性格呢?
  作者将虚拟的大明气数化实为人,并赋予了她生命和灵魂,让她成了优雅聪慧、惹人怜爱的林妹妹,但却又赋予了一个小心眼、刻薄、挑剔、任性的性格,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就是大明末代皇帝崇祯的性格。小心眼、刻薄、挑剔、任性等等,放在一个小姑娘身上,你可能会说有性格,可爱。可这些毛病放到一国之主身上,麻烦就大了去,明亡,也不能说都是臣子的责任,崇祯临死还说“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就是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问题,不知道自己错到哪里了?崇祯一朝的臣子的确有问题,可最大的问题却是崇祯自己,连虫虫特工队里面的大反派,蝗虫都知道:一切的责任都是领导者的责任。

  崇祯是接到了一个烂摊子,但手上却还是有一些能用的人,可是崇祯用人却是大有问题,一是识人不明,朝里奸佞当道,内阁里整体忙的不是别的,就是争权夺利;二是不允许手下犯错误,一个错误轻则罢官回家,永不叙用,重则拉出去,咔嚓砍了;三是不扛责任,这第三条,是最重的一条,崇祯不扛责任,爱惜羽毛,也就是林式的清高自傲,不允许自己沾染任何污垢。本来是同意杨嗣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先和皇太和谈,等收拾了李自成再说。可朝堂反对,就把杨嗣昌推出去顶雷。后来李自成都围城了,却想和谈,只想裂土封王,自立西北就好,这么好的机会,都不要,放不下面子,怕落骂名。就算是跑了也好,可就这么不跑,不和谈,最后高傲的把自己吊死在歪脖树上,把国家就这么随意的葬送了。只想保留“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的高贵,却不知道就这么把权力大棒扔下不管,是最大的不负责。

  崇祯在位十七年,就杀了这么多的著名大臣:
  杨镐,兵部侍郎,崇祯二年1629年因萨尔浒战败被杀。

  刘策,蓟辽都御史,崇祯三年1630年因辽东战事失利被杀。
  袁崇焕,督师,辽东巡抚,崇祯三年1630年被杀。
  孙元化,巡抚都御史,崇祯五年1632年因辽东战事失利被杀。
  杨一鹏,漕运总督,崇祯七年1634年因农民军破凤阳被杀。
  熊文灿,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崇祯十三年1640年因招降张献忠、罗汝才失败被杀;同时还杀了总兵官33人。
  郑崇俭,三边总督,崇祯十四年1641年因剿农民军不力被杀。
  薛国观,内阁首辅,崇祯十四年1641年因劝说皇亲国戚捐助军款被杀。

  陈新甲,兵部尚书,崇祯十五年1642年因泄露崇祯与满清议和的消息被杀。
  周延儒,内阁首辅,崇祯十六年1643年因贪污、谎报军情被杀。
  其它下级官员被杀的不下上百人
  说的有点偏了,不说崇祯了,还说我们的林妹妹,林妹妹为什么是病恹恹的,那是因为崇祯时代大明的气数已尽衰弱不堪了,那林妹妹又怎么老是哭哭啼啼的,动不动就流眼泪?读过红楼的人都知道,林黛玉这是在还眼泪,是对木石前盟的报答。看看书中的原话:
  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

  林妹妹用眼泪报恩,抵偿木石前盟的恩情,那么她的眼泪实际上就是大明的福泽,大明祖上的荫蔽,眼泪流完了,也就是大明的福泽耗尽了,所以也就亡了。

  黛玉葬花,葬的是崇祯,崇祯亡了,还有南明,而宝玉和薛宝钗大婚,则是天下政权皆归了女真,大明彻底亡了,再无片土寸瓦,所以黛玉的眼泪也就没了,黛玉自然也就亡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