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记事》
第30节

作者: 平易豆姥爷
收藏本书TXT下载
  “等你的报告文学发表出来,我们小嫂子早丫的就找了别人,怕是小孩子都生出来满街跑了!”
  这次姑娘倒没有觉得他的话有什么难听,反倒“扑哧”一下笑出声来。旋即,她又沉下脸说:
  “发可以,拿钱来,这么长一大篇,你们三个加在一起一个月的津贴费都还差得远呐!”
  “那你给算吧,两个月、三个月,我们掏!”

  “这样吧,你们就掏一个月的吧,剩下的,不管多少,我出了,谁让你们是给我们女生拍的求情电报呢!”
  “那不行!”
  “不行不发了!”
  “好,好,那就先发,发完再说。”
  “还有......”
  “哎呀,还有什么,说!”
  “你们这电文太啰嗦,不合规矩,我得替你们压缩整理一下,特别是最后一句,不准说,删掉!”
  “好,好,你改,你改!”
  姑娘改好,很快“啪嗒啪嗒”地在那台老式的打字机上打出了清样,又用带满口建水味儿的普通话,清清脆脆,唱歌似地念了一遍。他们听后非常满意。
  “那就发?”姑娘忽闪着笑眼问。
  “发!”三个人异口同声。
  一封属名为“三个新兵”、为苏指导员据理力争的加长加急电报,拍给了他们的“那叫一个漂亮”的小嫂子......(本篇完·且待下篇)
  日期:2017-10-22 12:20:52
  (22)深山军营里的狗和猴
  这篇算不得军旅记事,也没多大意义。但确实在深山的军营里发生过,倒也有趣,于是记了下来。
  那年,领导一直派我在外出差,大半年了才回到我们团的文艺宣传队。部队同志来自五洲四海,我们更是从各营连抽调聚拢在一起,这并不防碍我们亲如兄弟般真情相处。短短数月不见,刚放下行装,大家便愉快地打闹嬉戏起来。
  忽然,我发现一只狗和一只猴子也跑过来,摇尾巴撒欢凑热闹!
  “怎么还养了这样两个东西?”我问待我们一向和蔼的彭班长。
  彭班长说,“啷个是养的吆,看着我们这里好,它们自已跑来的。”
  “哦,不请自来呀!”
  团里有规定,营区里不准养宠物。

  既然不是专门喂养的,它们却日夜不离地跟着大家一起有规律地生活着。我们生龙活虎地工作,它们欢蹦乱跳,我们若无暇顾及,它们便知趣地卧在泉溪岸边,一个睡懒觉,一个捉虱子,很有意思。
  对此,外人很难理解,我好奇也很纳闷。
  兵不算新,但年龄都不大的燕雄、建设、还有来水同志,他们是玩琴高手,提琴、胡琴、打扬琴,水平都不低,脑瓜子也好使,我发现他们还特别具备哲学家的思辩天赋。没事时,我好跟他们山南海北地瞎聊,我说我不会拉琴,他们说会拉琴没啥了不起,关键是会听才重要,伯牙遇子期嘛。我们聊拉琴,聊知音,聊战友,聊环境,当聊到眼前的狗和猴的话题时,他们便你一句我一句地给我作了这样一番别开生面的解释:“其实呢,军营里,战友之间的情义是亲密无间的,大自然和我们兄弟之间也有一种天然的情结在里头,你注意没有?我们军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住下,营区里里外外,哪怕是一丛草一棵树,每天都跟着我们的生活节奏和情感变化而变化,我们忙了高兴了,它们就直挺挺葱绿葱绿的,我们累了倦了,它们也便无精打采跟着发蔫了,更别说是狗和猴子这么两个活家伙了,它们有灵性,更通人性!”

  我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
  我们的营区很特别,深藏在一片大山里,一栋栋青砖瓦舍,没有院墙。山峦高耸,林密泉凉,人烟罕至,四野处于少有的原始状态。七八栋营房,都因故暂时空置,我们20多人被临时安顿过来,只占了其中一栋。距团部和各发射营都很远,至少也要翻几座山。向南,山的深处有个直属通信连,北面坡上不远是测计队和气象室,再向北很远的大路口才有一座小小的哈尼族寨子。
  狗和猴这两个小东西的窝,安在营地边一处能遮风避雨的天然崖石下,夜里挤在一起取暖搭伴,这是它们自己的选择。据说是狗最先占据,猴子后来,开始总打架,直到在林子里打过一次最凶的之后,便相敬如宾了。究竟是狗降服了猴?还是猴降服了狗?无从考证。

  它们的作息时间完全跟着我们走,听远处军营传来的军号声,该起床则起床,该睡觉则睡觉。因为我们排练任务很紧,非常忙碌,狗和猴一般不打搅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寝室是非常整洁的,它们从来没有闯进去光顾过。
  没有专人饲养它们,也没有特意给它们起过名字,因狗是黑的,记不得是既会吹奏又会表演的张班长还是湖北籍知识广博的魏光同志唤过它几声“黑黑”,人们便叫它黑黑或小黑了,猴始终没名字,需呼唤时,只叫它“猴,猴,猴”。
  大家都喜欢可爱的小动物,闲暇时间也会逗着身边的狗和猴子玩一玩。党副队长在基地演过成本的《智取威虎山》,军姿军容非常正规,堪比标准的仪态仪表,看着不顺眼,批评我们:
  “堂堂一个军人,撩猫逗狗的,不务正业,吃饱撑得吗?”

  吓得我们面面相觑。
  可他呢,一旦口袋里有个糖果什么的,也会背着人,探着上半身,雷达似地转着找一找,喂给狗和猴。
  在这样空旷原始的大山里,我们也必须站岗,哨位在东面不远的山垭口,每人每周至少轮上一个夜班。山里没见过凶禽猛兽,但是,鹰鸦鸟雀、黄羊、麂子、獾等等,还倒常见。夜里,山风呼啸,伴着小动物们的鸣叫,显得有几分阴森,老兵们习惯了无所谓,新战士常常感到比防敌特还紧张,总想有个伴儿最好。记得有两次我站夜班岗,那狗和猴竟蹲在我身边不远处“陪伴”过我,所以,我对它们更增加了几分好感。

  它们吃食物的时候是最有趣的。
  我们自己没有食堂,要走两里多路到测计队搭伙。一日三餐,都要整整齐齐地排起队伍,谦和而严厉的周队长和张指导员隔日轮流带队,唱着雄壮的队列歌曲,“一二三四”喊着嘹亮的口号,齐步前往。
  狗衔着一个搪瓷盘,猴拿着一只小铁碗,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有时各蹦各的,有时猴子跳到狗的背上,由狗驮着走,样子很滑稽,我们看惯了,不觉得有什么可笑。
  独唱歌手蔡成同志善独立思考,想问题比较全面,也仁义,提醒大家说,“测计队炊事班的同志很辛苦,添了我们这么多人搭伙也就算了,凭白地还带了这样两个东西蹭饭吃,人家嘴巴上不讲,心里肯定不舒服!”
  擅长扮演欢乐老倌的国栋同志来自测计队,为给大家宽心,说,“有意见也白搭,有本事他们也找个狗和猴跟一跟,看跟不?”
  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炊事班同志对待我们特别好,天天变着花样给我们调理伙食。对狗和猴也不错,虽说没有指定专人负责,但只要哪位炊事员空闲,便随机弄些饭菜,放在墙角的小石槽里给狗吃。猴子往往很主动,把自己的小铁碗高高一举,炊事员盛给一勺子饭,猴子捧着铁碗转身跑到小石槽那边和狗交换着吞咽起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