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记事》
第31节

作者: 平易豆姥爷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吃完饭,洗过餐具,我们自行结伴回来。那两个家伙是否洗碗?是怎样回来的?我们都没有细心留意过。

  时间不长,我们把一台真实反映部队生活的文艺节目很快编排完成了。节目形式很是多样,吹拉弹唱、说学逗演,能用的都用上了。内容更为丰富多彩,主旋律当然是唱给我们这些坚守在大山深处、注视着五洲风云变幻的导弹兵的。节目中,我们真诚呕歌了战友们勤奋刻苦的砺剑精神,热情颂扬了战友们枕戈待旦、听从召唤、随时准备大显神威、让侵略者闻风丧胆的战斗意志!节目经团首长审查顺利通过,随即开始赴各营连巡回演出。

  由于节目质量上乘,场场演出激情四射,很鼓舞士气,深受全团官兵的热烈欢迎和啧啧赞许!
  每次演出回来,基本都是深夜了,猴子和狗都会在山垭口搔首弄姿、摇尾巴打滾地迎接我们,无一例外。当我们看到这一情景时,不免也会心头一热,真的说不出来有多么的高兴!
  本次的宣传演出任务圆满、胜利地完成了,我们又遵从命令回到各自的战斗岗位。
  那么,狗和猴子呢?

  好像是吹奏西洋铜管圆号的大权同志或是拉大提琴的应刚同志把狗带回他们营去了。
  机灵不受拘束的猴子不知跑到了哪里。后来,有人见到过它,说没有跑远,还在那里呢。是啊,没跑也对,它原本就生存、栖息在那一片近乎于原始的山野之中嘛!
  日期:2017-10-28 18:42:26
  (续昨)这处烈士陵园,紧邻屏边县城,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时才开始修建。一座高高的山丘,由下而上被开成梯田式墓地。每层梯地之间还没有来及垒砌上下的台阶,杂草也没有锄尽,不碍事的小油松还稀稀落落地长着。葬埋过烈士的墓丘没有排满,还有不少空着的坑穴,各座新墓前都插有一根临时的木桩,上面写有烈士姓名和部队代号。
  山丘下搭有一座简陋的竹棚,棚里码有一些没有用完的木棺,木棺制作得非常粗糙,由几快松木板钉成,白茬,没有上漆。棚边沿垒着个烧水用的大锅灶,灶膛里的柴炭似乎仍未燃尽,大锅里的水还有余温。有几位上了些年纪的民工正在上上下下忙于墓地杂活。
  一位50多岁的大爹正在为慰问团成员们讲述烈士下葬的过程。他说,每一位或一批烈士遗体送来,首先用温水仔仔细细地将周身洗净,而后穿戴上崭新的军衣军帽,装殓下葬。有的烈士因踩上地雷或遭遇炮击,死得壮烈,遗体巳残缺不全,也只好认真洗净后庄重入殓。
  这位大爹讲着讲着突然停顿下来,指着远处走过的另一位大爹说,

  “看见了吗?就是那个老倌!”
  大家随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有位老倌大爹已经路过走远了。
  解说的大爹讲,开战以来,刚刚走过去的那位老倌也一直在这里为烈士清洗遗体。有一天,天色阴沉,他正为一位血肉模糊的烈士清洗,洗着洗着突然“哇”地大叫一声,瘫坐在地上,眼泪扑扑地掉下来,一双满是老茧的手紧紧地握着烈士遗体的双手不放,民工同伴们迅速围拢过来关切询问,老倌大爹一字一顿地告诉大家:
  “这是我呐大儿子、儿子······”
  在场的人无不惊愕!惊愕之余,大家一起帮大爹认真察看了烈士手腕上戴的木牌,仔细核对了牌上写的姓名、部队代号、籍贯等,是真的,确定无疑。
  介绍到这里,我们都为之动容,个个掩面而泣。

  好些年以后,我在报纸上见过一篇有关大爹的后续报道,说这位献出了大儿子的老倌大爹,又将他的小儿子送去前线,小儿子在一次战斗中同样壮烈牺牲。大爹一前一后,相继失去一大一小两个心爱的儿子。老人暮年,因上有政策抚恤保障,下有村上人照顾,生活还算无忧,但是,明显地让人感受得到他的孤寂与凄楚,每当听到有人安慰,病中的老人还能断断续续地说清这样一句话:“冇得讲,冇得讲……国家好……就好,老倌我冇得哪样后悔。”

  解说的大爹继续平静地介绍,他说,好多战士战前曾在这里驻守过,个个都是我们老百姓的亲子弟,他们活泼可爱,就象我们自家的孩子一样,不训练的时候,很会玩,有的爱打球,有的爱照相,有的爱吃零食,还有的爱吸烟。都说云南一大怪,竹筒当烟袋,一点不假,在当地家家都有一个这样的竹筒烟袋,孩子们好奇,抱起老倌子们的大竹筒,嘴巴连着半个脸都埋了进去,好笑好玩,呼噜呼噜抢着吸......

  听到这里,慰问团有几位会抽烟的男士,不由自主地从口袋里、提包中,取出所带上好的“红山茶”、“大中华”香烟,一支一支点燃,分放在各座墓前,权作祭品,奉献给烈士,场景分外感人。
  后来许多电影、电视等文学艺术作品,凡有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烈士扫墓的情节,一律都少不了男男女女的点烟“鏡头”。我敢说,这一素材,全都源于这一次。因为,此时,这一场战争还没有完全打完,尚披征衣的战友们还没有来得及到这里为自己牺牲的兄弟点上最后一支烟。陵园没有开放,还没有被批准的其他扫墓者。所以,中央慰问团团员以点燃香烟的方式祭奠烈士英灵当为首次。

  注视着渺渺飘散的香烟烟雾,我蓦然梦幻般的想起曾往返过的成昆铁路......坐在隆隆行驶的列车车窗前,一路上眺望绵绵青山中那一座又一座的烈士陵园,每座陵园都安葬着几十位为修路而献身的战士……眼下,我和我的战友们正在山下的河谷中抢筑备战公路,当这条新路按照最低标准能够并排通过两辆59式坦克的那一天,路边的青山上,是不是也会平添几座这样的烈士墓碑呢......哎呀!我这是怎么啦?想到哪里啦?不能再想下去了……

  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缓缓地行走在烈士墓地,就宛如一场战斗刚刚结束,没有倒下的人,正向阵亡的战友一一庄重告别......
  离开陵园,我和小金开车引领着中央慰问团原路下山。
  下山的路上,我纳起闷来,我和小金上山前仓促中竟忘却了开具一封信函,当时电话又极不方便,到了屏边城,见到了县委书记,见到了杜副团长,竟缺少了呈递介绍信这一应有程序,当时身上确实再也掏不出其他任何一件身份证明,仅凭单薄的军衣和连日施工未洗却的烟尘,居然把两大轿车中央慰问团的首长和团员们接到了南溪河谷。(未完待续)

  日期:2017-10-30 18:14:40
  (续昨)中央慰问团到了,河谷里立刻沸腾起来,白鶴桥的父老乡亲和部队战友们,在临时搭起的几座迎亲门下,排着长长的队伍,敲起震天的锣鼓,夾道欢迎!在这样的场合见面,亲人们相互握手、相互拥抱、相互问候,各自激动的心情难以用言语表达!
  慰问演出的舞台和广场座落在寨子的西南角,上可仰望寨子,下可俯瞰整个河谷。
  南溪河谷今日显得格外秀美,河水匆匆流淌,两岸山峦青翠;河谷里分布着片片棕树、荔枝树、丛丛芭蕉林和一块块的庄稼地,还有一株株零散点缀其间的、高高的木棉树,木棉树枝头上,木棉花盛开,一朵朵红红的木棉花象一簇簇燃烧的火焰......是啊,山河如此壮美,岂容外敌入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