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传统的写实外,更多的是兼工带写,强调写意和抽象共生共荣,相辅相成。写实者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将描绘对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精美绝伦。”
“写意者泼辣大度、气势磅礴,袅袅数笔,形神皆出,扑面而来潇洒的笔墨神韵和情怀。可谓匠心独运、意蕴深邃,令人余味无穷。”
丁老赞叹道:“景德镇传统名瓷有一种薄胎瓷,薄如蝉翼,轻若浮云。利坯难度最大,尤其在最后阶段,真可谓是争胜负于一丝一忽之间,定成败于一刀一息之,少一刀则坯体嫌厚,多一刀则坯破器废,即使是一个大喘息也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如果没有娴熟精湛技艺、没有必胜信念、没有顽强毅力、没有一丝不苟精神、没有良好心理素质,都无法取得关键的最后一刀的胜利。”
“眼前这套茶具是薄胎瓷之精品,算是老唐毕生最高水平的代表作。”
唐明慢慢挺直身,眉宇之间难掩自信之色道:“利坯技术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乃陶瓷艺人长期实践的结晶。唐家先祖曾有云:款式粗细,关乎旋手之高下,故旋匠为紧要之工。”
鲁善工紧盯着桌的茶具,强压兴奋,慢慢伸出手,轻轻拿起一个茶杯。金手指发动,瞬间进入幻境之。
只见四十多岁的唐明左手拿着素胎,右手持刀,神情专注,先在素胎用毛笔抹一层水,刻刀向外移动,一半露在外边,线条一边深一边浅,让素胎呈现倾斜状。
“半刀泥!单刀侧入!”
各种信息传入鲁善工脑海,双手微微颤抖,新的技能注入,这是传说的半刀泥。
唐明屏住呼吸,全神贯注,眼里只有素胎和手的刀,在不到一毫米厚的瓷坯雕刻出立体效果的图案,多一份力则坯破,少一份力则无立体效果,力用到恰当方能成。
线条简洁、体态修长、转折流畅、对强烈。完全摒弃清代以来那种繁缛、满饰、华贵、浮躁的宫廷之风。
以简练、空灵、淳朴、明快的风格,一扫昔日拘谨沉闷、生硬刻板的时弊,瓷器被轻松活泼、生动灵便的特色所取代。
鲁善工痴迷的看着对方行云流水的动作,不带一丝烟火气,十分佩服。要知道薄胎最少要经四十多道工序,分三次烧成。
尤以利坯和修胎最为精细,要经过粗修、细修、精修等反复百次的修琢,才能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0.5毫米左右,胎体厚度大多在1毫米以内。
然后还要在面雕刻线条,仿佛在蛋壳跳舞,悬崖走钢丝,可想而知其难度。
明隆庆万历年间,景德镇有个自号壶隐老人的制瓷名家,其所制卵幕杯,薄如蝉翼,轻若绸纱,一枚才四十八分之一旧市两重。
被誉作天下驰名,昊十九。所制精瓷,妙绝人巧,以流霞盏、卵幕杯两种最负盛名。
杯簿如蛋壳,莹白可爱,一杯仅重半铢,才1.1克。
流霞盏,其胎薄如蝉羽,色明如玑珠,犹如晚霞飞渡,光彩照人。
因雅制各色壶类,他的作品亦被时人称之壶公窑。
为觅丹砂斗市廛,松声云影自壶天。凭君点出流霞盏,去汛兰亭九曲泉。
宣窑薄甚永窑厚,天下知名昊十九。更有小诗清动人,匡庐山下重回首。
丁老看着鲁善工拿着茶杯发呆,暗自点头,这才是匠人心性,见到高超手艺痴迷不已,这次带他来没有错。
对于眼前这个年轻人,老人十分重视,否则也不会千里迢迢专门带他来见唐明。鲁善工天赋极高,为人谦虚好学,家传深厚,乃前所未见之百年才!
丁老已经年过古稀,名利财富已经看淡,反而对化传承念念不忘。师傅耿宝昌已经九十高龄,身体越发衰弱,自己的师兄弟也寥寥无几,如果他们这一代全部逝去,那……
每次想到这些,老人惴惴不安,虽然年过七十,还不遗余力收徒传道,身体力行,是想在生命最后几年,尽可能把毕生所学传承下去。
唐明看见鲁善工的表情也很欣赏,能在年轻人身感觉到资深匠人的气质,特别是私下听完丁老的介绍和见过乾隆官窑修复的照片,对这个后辈充满好和期待。
鲁善工回过神,看着两人笑道:“不好意思,见到好手艺容易入神,唐老果然名不虚传!”
“好说,好说!”唐明掩饰不住满意之情,能得到同行高手的认同最爽,拿起茶壶道:“现在也老喽,达不到年轻时候的精力和手感,这门手艺虽然已经传给徒弟们,但毕竟需要时间累积,所以……”
“您放心,手艺绝对不会失传,这点我可以保证!”
唐明有些吃惊的看着满脸正色的鲁善工,拍拍他的肩膀,寄予厚望道:“好,有你们年轻人这句话在,我们老家伙死而无憾!”
时间不早,众人回去休息,这一窑成果不错,精品率达到百分之八,已经很不容易。
第二天鲁善工和丁老准备回京城,在景德镇已经呆了好几天,亲眼见识过唐家老窑,还得到一门高超手艺,可谓满载而归。
临行前鲁善工跟唐明达成合作意向,每个月固定收购三十个高档素胎,用于练习手艺。最后每个五千元成交,已经算是半卖半送。
听唐明介绍,景德镇制瓷有着千年历史,实际开采高岭土已长达1700余年,而如今在高岭村已经没有任何瓷土资源。
目前剩三宝蓬和宁村两个瓷矿还在开采,仅凭这两个矿的产量,根本无法维持景德镇制瓷需求,再过20年,景德镇将面临本地瓷土资源断档的局面。
特别是优质高岭土,一千斤瓷土才能选出不到十斤的精品,可想而知其珍贵程度。幸好唐家毕竟是背景深厚,自己拥有一个小私人矿,虽然出产不多,可自给自足基本能保证。
要不是大家成为朋友,每个唐家出品的素胎,市场被炒到一万五,很多时候还有价无市,这次算是另一个收获。
“是不是有点钱不够花的感觉?”
飞机丁老看见鲁善工若有所思,笑问道:“原本以为两千万不少吧?结果……”
鲁善工叹口气,无奈道:“您老说的对,钱……真不太够花!”
“哈哈哈,现在你终于明白?”丁老大笑道:“你以为手艺人都过的很清贫?吃完顿没下顿的悲催状态?”
“那是一般水平!真正手艺高超的匠人,生活远普通人,甚至某些土豪过的滋润惬意!”
丁老喝口茶,问道:“我听说你们现在年轻人都崇尚什么慢生活?动不动把回归田园,放飞心灵挂在嘴边?”
“我看电视还有大学生毕业不工作,直接跑到深山老林,追求所谓隐士生活,美其名曰效仿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听起来好像很美,很悠闲,全是狗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