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柴烧窑升温降温煤气炉慢的多,好像蒸馒头,急火蒸死体积小,慢火蒸活体积大,效果截然不同。烧瓷同理,故木柴烧窑胎质相对滋润疏松。”
“古代烧窑主要用松柏木,木质内含松脂等多种物质成份,燃烧后含有多种成份的气体会跟瓷器发生化合反映,所以古瓷釉面有滋润者亦有略浊者。”
“木柴窑挥发快,釉面煤炭窑浊度要轻。为提高质量,精品多用匣钵装烧,才能烧出釉色晶莹滋润,光泽柔和似水之品。”
说完从棚里拿出一对瓷碗,在灯光下对给鲁善工道:“这件是古法烧制,这件是煤气窑的产品,你自己看看有什么不同?”
鲁善工接过瓷碗,仔细对,很快明白道:“气泡有区别,古法都用柴烧,烧制过程由于要不断加柴,所以温度时高时低,表现在气泡是大小不一,有很强层次感。”
“而现代工艺的气烧和电烧,则气泡大小均匀密集,如果有的釉较薄,气泡容易炸开,形成无数个大小不一的芝麻点。”
“不错,还不止这些!”丁老接话道:“柴木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宜接窜入窑内,在素胎产生自然落灰的现象,经长时间的高温融合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与一般华丽光亮的釉不同,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最后烧窑的成果。”
“这才是窑变之美,算是最顶级把桩师傅也不能百分百掌握所有细节,每次打开窑门的瞬间,都是一场跟老天爷的赌博!”
唐明看着远处的窑口,目光痴迷,喃喃自语道:“不,应该说是老天爷赏赐的鬼斧神工才对!”
烧窑最少一天一夜,交代完三人下山休息,剩下工作交给徒弟们自己处理。鲁善工躺在床,脑不断回忆整理今天的见闻,虽然没有机会用金手指偷师,可受益匪浅。
从泥土开采,到拉坯修坯,最后入窑看火,每个环节都博大精深,容不得半点马虎。
所以一件精品瓷器能出世,九分靠手艺,一分还要看运气。可想而知当年清三代鼎盛时期,这个窑口有多少窑工夜以继日,不眠不休为这门艺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按照清宫档案记载,当年雍正让唐英烧几个粉彩大盘,亲自确定图案,唐英兢兢业业整整两年,终于攻克所有难关,完成任务。
可惜成品率太低,几十窑最后只成六个精品,唐英亲自护送进京,面见雍正。皇帝看完瓷器,又喜欢又心疼,最后咬牙下令,以后不准再烧,以防劳民伤财。
现在终于深刻体会为什么瓷器能成为炎黄子孙在世界的代名词,连老外都被这门艺术深深震撼,美是一种感觉,发自内心,不用任何语言能传达,这才是经典。
鲁善工突然有种明悟,算是残器也有他们的价值,也曾经辉煌过,如次三件乾隆官窑,说不定某天摆在御书房,曾经被九五之尊拿起,把玩欣赏过,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也算实现它们的价值。
很快到开窑时间,所有人聚在一起,唐明给风火仙师香,祈求成功。然后大声道:“停火,歇窑!”
又是足足十几个小时,直到窑完全冷却后,众人才进窑搬出一摞摞的匣钵,取出一件件烧好的瓷器。
唐明亲自拿起一个龙纹葫芦瓶,仔细查看笑道:“嗯,还不错,发色正,釉色白,这次不亏!”
鲁善工看着徒弟们轻车熟路把窑里开出来的瓷器,按品种、规格、质量好坏来分类检查和挑选。一般分为色、二色、三色、脚货四个等级,鉴定产品质量。
对需要釉彩绘的瓷器,要按规定该配对的配对,该配套的配套。
还有几个人抬着水泥进窑,柴窑烧过多次,难免会有损伤,窑柴后堂或烟囱会有裂痕,需要进行修补。
唐明又拿起几件瓷器,用手指轻轻弹击边缘,发出清脆悦耳之声。
下等货胎厚,弹之发出咯咯带硬之声;等货,弹之发出咚咚之声;等弹之则发出卟卟的脆声。
“老唐,我们千里迢迢来而来,不让后辈见识一下你半刀泥的手艺?”
“什么?半刀泥!”
鲁善工大吃一惊,看着唐明好道:“难道是传说已久的玲珑瓷?”
唐明微微一笑,摆手道:“别听老丁咋咋呼呼,玲珑瓷可不敢当,那是宋代失传已久的千古绝学。我只是略通皮毛而已,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哼,少在我面前假装低调谦逊!”丁老一瞪眼,笑骂道:“有这种好手艺还不赶紧多传给后辈?难道非得等你老的提不起刀才行?”
“哎,谈何容易!”
一句话让原本高兴的唐明瞬间低沉下来,长叹口气道:“不是我不想传,而是没有人能做到!”
“你们也知道,所谓半刀泥,其实也是一种陶瓷刻花技法。说白了是一边深一边浅的刻花刀法,原本是在继承景德镇宋代刻花装饰工艺的基础而发展起来。”
“图案纹饰简练明快,手法以印花、刻花和堆塑为主。其半刀泥法的刻划纹样,每根线条都具有深浅变化,虚实相间,使图案有凸起之感。”
“刀法讲究灵动跳脱,奔放潇洒,轻快酣畅如行云流水,可谓鬼斧神工。其如冰似玉的艺术效果,成为当时陶瓷装饰的一种主流。”
唐明回忆道:“想当年我的师傅黄卖九,14岁开始学习陶瓷绘画,由于酷爱这门艺术,从小便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难能可贵的是其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帮助他逐渐摆脱一般工匠墨守成规的陋习,不仅在陶瓷绘画,而且在陶瓷雕塑等不同领域都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世纪70年代,由他创立的半刀泥瓷雕技法,承宋代影青刻花,清代雍正、乾隆刻划花的技法,师古不泥古,推陈而出新,以刀法的深浅变化塑造艺术形象,产生出强烈的立体感。其作品影青刻花皮灯曾被选作人民大会堂内装饰艺术品,作品广受国内外藏家所珍爱。”
说着从屋里拿出一套茶具,放在桌,鲁善工眼前一亮,好漂亮的影青瓷。
“所有素面刻花都是在继承景德镇宋代刻花装饰工艺的基础发展而来,瓷质洁白如玉、釉色莹润、胎薄透明、刻花纹样流畅生动、精巧细腻、在灯光映照下,通明淡雅、玲珑清晰,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
唐明随手拿起一个茶杯,在灯下不停转动,瞬间流光溢彩,熠熠生辉,算没有水,仿佛清波荡漾,美不胜收。
“影青瓷是半刀泥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运用清新淡雅的青釉与半刀泥的技法相结合,瓷器剔透如玉,雕花精细,应用于房四宝、功夫茶具之,更能体现人雅士之志。”
日期:2018-05-12 08:44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