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11-13 18:24:51
咱接上回哈
1991年,吕梁35岁。
吕梁原名吕新建,早年间从事的是文化行业,既画画又搞文学创作,上世纪80年代,从河北进京后一直都是自由撰稿人。1988年,吕梁有中篇小说《国运》在最负盛名的文学期刊《收获》上发表,颇受好评;随后在《东方纪事》杂志先后发表长篇报告文学《龙年邪说》、《疯狂.理智-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印象》。90年代初,吕梁开始到深圳炒股。
1991年,魏东24岁。
魏东1967年生于北京,湘西永顺人,中央财经大学硕士毕业。曾任职财政部,后在财政部下属的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中经开)工作。现在的股民可能知道“中经开”的人不多了,可在上世界90年代中后期,“中经开”被誉为股市中的“头狼”,头号机构,堪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魏东的父亲魏振雄曾经留苏,是中国当代的会计名家,任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第一任院长。作为中国当代的会计名家魏父在实践中也是业界翘楚。从1992年起魏父担任有中央财大背景的中惠会计师事务所的董事长和主任会计师。魏东的夫人陈金霞为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的门生,后任上海涌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
在蒙古草原上牧马时的郭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来还有“义守襄阳”的辉煌篇章;
在华山侧勤恳练剑、和宁女侠谈情说爱时的岳不群,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来竟隐藏着那样多阴险狡诈;
在酒楼上单挑田伯光时的令狐冲,不知道自己以后会脚踏黑白两道,“我的邪教女友”,并作了尼姑的掌门……
此时的股市刚刚起步,列传中人,有的已经身居高位,有的还是青涩岁月,有的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的不过是自己一路走来,未来二十年,好走。
打量下这时的列传中人,总体看来,这些股市中人的学历、知识水平普遍都是相当过硬的。
资本市场毕竟还是有点专业性的,普通小民,昏头昏脑进去玩两把可以,可真想玩出点动静来,没点知识积淀,怕是玩不转的,注意下,知识积淀不是说学历啊,高学历是具备知识的一个凭证,但知识不只是通过学历才能体现和证明的。那些北大、清华的名校中人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明白这些人士的知识含量,就说唐万新等学历一般的人士,尽管他们学历平平,但其人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对各种知识的欲望也是相当强烈的,正是这种知识积淀对其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日期:2009-11-14 11:04:07
1991年,辛未羊年。这一年的股市开场很冷啊。
这股冷风是从1990年吹过来的,这只熊是从1990年爬过来的。
经过1990年下半年,深圳市政府的频繁出手,股市熊了,一路下跌不回头。
印花税是朵什么花?
值得注意的是,在1990年的股市调控中,印花税横空出世,成为了调节股市方向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手法一用二十年,堪称药效持久、反应迅速、一经使用,于股市患处立竿见影,实为二十年调控历程中的必备良药。
让我们先详细回顾一下印花税的出台情况,为调控股市,1990年6月28日,深圳市政府参照香港证券市场制定《关于对股权转让和个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税的规定》,由于印花税属于地产税种,是凭证税,而非行为税,所以地方政府可以自行决定征收与否,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证券交易印花税实际上是深圳市政府的创作和引进,套用了印花税的书据印花,设立了一个实际上具有自己特色的税目。中央政府当时默认了地方政府征收这个税目来抑制股市。
证券交易印花税最早是1990年7月1日,在深圳开始征收,由卖出方按股票成交金额的千分之六单向征收;
1990年11月,深圳市对买方也开征千分之六的印花税,我国证券市场双边征收印花税的历史开始。
该税种以后还将频繁的出现在个个重要顶部、底部,在短时期内严重刺激、或灼烧着股民们的钱袋子和神经。
一路下跌不回头
为抑制股市泡沫,不光深圳政府频繁出手,上海交易所也陆续出招。
1990年12月26日和31日,为抑制行情暴涨,上交所股票两次调整涨跌停幅度,先将涨停幅度由5%调低到1%,再从1%调低到0.5%,而跌停幅度始终保持在5%,趋向如此明显,资金也就纷纷反应了,半个月之内,大盘跌幅达15.6%。
股民有句老话,“戴花要戴大红花,炒股要听党的话”,既然如此,那就只有下跌了。
深市一跌就是几个月,下跌途中还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1991年4月22日,深市零成交!全天没交易,哈,这一天零成交不是因为没有人卖,而是压根没人肯买,深圳的股票无人敢进。下跌过程中,深市总市值抹去了七八个亿,只剩了35个亿,股市一片恐慌。
谁家的孩子谁家爱
看着深圳股市一病不起,深圳市政府又着起急来。
深交所的两位当家人看着自己的场子日渐萧条,日夜焦虑,商议出台措施救市。
1991年7月10日,深交所开会商讨救市方案,交易所副总经理王健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没救市,先救人,抢救20天后,缓了过来,从此淡出股市。
1991年8月19日,深圳市政府面对连续9个月下跌的局面,召开有企业家参与的“救市”会议,动员机构入场,加强市场的支撑力。但此次会议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与会的企业家并没有出面救市。
1991年8月21日、8月23日、8月25日,深圳市政府又继续邀请企业家们商谈救市。
关键时候,商人重利啊,呵呵,会议效果不大。靠企业家怕是够呛。
1991年9月2日晚间,深交所副总经理禹国刚向深圳市委书记李灏要求依靠国家财力救市。禹国刚事后多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他认为用行政手段救市并不符合市场原则,但是深证交易所当时只有10个月大,没有很强的免疫力,必须用一下特效药,救活股市比什么都强。
禹国刚表示,当时深市的市值有50个亿,不要政府多投入,只要2个亿,就可以把股票价格托起来,把股民的信心恢复起来。
其后,深圳市长、市委书记相继表态,并要求行动一定要绝对保密,遵循市场规则,巧妙自然的把股价托起来,唤起广大股民的信心,变熊市为牛市。
看看领导的表态,领导就是领导,表态的水平相当之高,思虑相当周全,既要行动,又要自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