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故事-南京的历史很好看》
第20节

作者: 陈子栗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赤乌八年(公元245年),校尉陈勋带领3万名屯兵将秦淮河重新开挖了一遍,形成了现在秦淮河的大致样子。
  军民鱼水情,南京老百姓给陈勋部队送鸡蛋、送热水、也送温暖。
  陈勋部队干的更起劲了,又在南京各地挖掘了很多人工河,连通秦淮河和玄武湖,南京城内现在有部分小河就是当年陈勋开挖的。

  秦淮河两岸,玄武湖畔都开辟了大量水稻田,供给着建业城庞大的粮食需求。
  兴修水利在中国都是奇功一件(隋炀帝表示历史教材不要再黑我啦),但开挖秦淮河不是陈勋最大的贡献,此后在他的带领下,东吴士兵将创造人类水利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
  曾经看过一个日本纪录片节目,主持人亲身体验三峡大坝分级调控水位,巨大的轮船在分级水位系统下能够平稳的从上游到下游去。这套先进的水坝系统惊呆了日本主持人,三峡大坝完工于2006年。如果我们告诉日本人,在1700多年前,南京已经有一条具有相同功能,规模上比三峡更大的分级水坝工程,估计能惊掉日本人的下巴!
  建业成为皇城,皇城里官员、驻军、老百姓一大堆,都张嘴等着吃饭,建业附近玩命的开荒,也喂不饱所有人。大量的粮食、各种手工艺品、珠宝首饰都要从苏南、浙北运到建业城里。
  建业和太湖平原之间有汤山和茅山,全是森林峭壁,没通公路。所以货物运输只有一条线路,先用马车将物资拖到镇江,从镇江装船,顺着长江运到玄武湖边的仓城里。
  但问题是古代的长江波涛汹涌,比现在要吓人的多,无数货船沉进了长江中,人死,货也没了,那时也没有保险业务,所以对东吴政府来讲损失惨重。
  假如长江里打仗,那货船就得派战舰护航,要不然就不敢进长江,建业的补给线也就断了。

  东吴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才济济,水利专家们在地图上给孙权划出了一道线,线的起点在南京江宁的方山,终点在丹阳市延陵镇(延陵镇有河道直通太湖)。
  陈勋带着他的三万建设部队来到了句容,在水利专家的指导,建设士兵充分发扬革命精神,凿开了方山、茅山丘陵等无数座山峰,挖通了一条近百公里的运河,为了纪念大家凿山的不易,运河的名字就叫“破冈渎”,“破冈”就是凿开山冈的意思。
  这是除了秦始皇南征百越大军修建的灵渠外,南方第二个运河工程。
  但麻烦出现了,南京和丹阳的海拔比较低,但中间全是宁镇丘陵。破冈渎两头低,中间高,河沟是挖通了,但里面根本存不住水。
  水利专家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一座巨大的水坝在南京方山被树立起来,相同的水坝一直到破冈渎终点共有14座。

  14座水坝将整条破冈渎分割成一段段独立的河道,破冈渎中的河水被坝体阻拦,水位变得很深,巨型船只也能通行。
  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是每座水坝都设立了调节水位高度的闸门,而且还为来往船只通行专门设计了滑道。滑道安装在水坝一侧,用巨大的条石铺成,上面铺满了稀泥桨等等润滑剂。
  上游的船只可以轻松的通过滑道滑到水坝下游;下游的船上去,比较麻烦,需要牛拉动巨大的绞盘,拖动船只滑向上游。(历史记载中最大的船需要22头牛来拉)
  (100多年前中国某些地方仍然有此类大坝)
  在今天看来,一条船想从苏州来到南京,要走破冈渎的话,需要通过十三道水坝,看起来比较麻烦,但在那个时代这套水坝分级系统却是革命性的发明。
  这是人类记载中第一条能通过人力调控的河流,也是第一条能够直接让船只直接通过拦河大坝的工程!而西方人自负的以为水闸、坝体系统是16世纪初达芬奇最先发明出来。(破冈渎笑而不语~~哥甩你5个美国历史)
  要知道中国人完成这项工程时,日本还处在半原始社会,那时的中国领先世界太多。
  日期:2016-07-18 09:36:35
  第十六章、孙权大帝的生意经
  破冈渎将苏南、浙北和南京连通了起来,苏南、浙北的奇珍异宝、粮食物资通过破冈渎源源不断的送到建业皇城,供皇族、大臣们享用。

  南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吴核心,众多城镇在皇城建业的辐射下发展起来,最早的“南京都市圈”就在这时产生了。
  如果说之前各种“金陵王气”的故事只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传说,如今孙权让南京拥有了实实在在雄踞东南、傲视天下的“王霸之气”。
  以致于后来南宋大臣李纲对宋高宗说当今天下只有长安和建康(南京别称)最适合做首都,其它城市可以不用考虑了(北京不服)。
  破冈渎成了南京的生命水道,也成为东吴的财富水道!
  孙权比三国中其他英雄人物高明的地方是他一手抓军事斗争,一手抓经济建设。而且两者都做的相当不错,三国中期的时候,甚至江东已经超过关中地区,成为最富庶的地方。
  比起军队建设,战争指挥来讲,搞经济脑子得活泛,思路要开阔。
  东吴人在每座水坝附近都建造了饭店、旅馆,大量的商人开始聚集到各个水坝附近,很多本来要运到建业的货物直接在水坝边上就卖光了,一座水坝就形成了一座商业城市。

  而在起点的江宁方山水坝,更是成为当时最大的贸易码头,商贾云集,船来船往。
  日期:2016-07-18 16:34:06
  传奇赵夫人
  在建业城里,孙权开办了很多的国营工厂,并且从东吴各地征调数千人的手工业者到建业国营工厂里“上班”。
  为官府铸造铜钱的冶城规模越来越大,但最厉害的还是丝织业,南京后来成为中国丝织业的一个核心,东吴就是南京丝织业辉煌史的开端。
  而说到东吴的丝织业,就要提到中国丝织历史上的一个奇女子,孙权的老婆赵夫人。
  孙权希望能找到一个高明的画师将吴魏蜀三国的山川地势全部准确的描画出来,以后打仗导航就准确多了。
  当时皇宫里的一个方士总算找到了拍马屁的时机,赶紧将自己有绘画天赋的妹妹推荐给了孙权,也就是后来的赵夫人。
  赵夫人并没有画出地图,而是用五彩丝线将整个中国的名山大河,城镇村落全部手工绣在了一张巨大的帛布上。
  整个皇宫都轰动了,大家争先恐后的跑来看这幅绣出来的地图,上面的河流走势精准无比,更重要的是整张地图就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文武百官佩服的五体投地。
  才女配英雄,孙权自然把赵夫人留在了身边。
  太初宫就在玄武湖附近,夏天蚊虫非常多,赵夫人剪断自己的头发,用一种郁夷国进贡的胶水粘合,竟然织出一件薄如蝉翼的蚊帐。孙权睡在床上,凉风照样能吹进来,蚊子却被挡在外面。从此,即便是打仗,孙权也随身携带这件蚊帐。(这件蚊帐恐怕是世界史上最有故事的蚊帐了)
  东吴的将士们在外出征打仗,血染疆场,女人们也不甘落后,赵夫人带着皇宫里一千多名宫女子在皇宫里织布绣花,日夜不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