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故事-南京的历史很好看》
第21节

作者: 陈子栗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赵夫人的作品名扬三国,是三国所有贵族梦寐以求的。她的织锦、刺绣、丝幔被世人称为吴国的“三绝”,天下再也没有能和这三样相媲美的东西了。(吴有三绝,四海无俦其妙)
  日期:2016-07-19 08:25:33
  罗马帝国和南京的联系

  曾经有人研究过,中国人其实是世界上创造能力最强的民族,只要三十年的和平时期,立马能从一穷二白中创造出一个繁荣的新世界。历史上无数次几乎摧毁中国的战斗后,只要君王能够休养生息,三十年基本上全国都能缓过劲来(改革开放是经济奇迹吗?不是,只是中国人复兴能力的传承!)。
  而从荆州争斗战之后,一直到东吴灭亡,接近60年的稳定时期让建业城里的商业非常发达,甚至超过了北方首都洛阳。
  当时的南京有两条著名的商业街,“横塘”和“长干”,两个地方也是败家娘们和剁手族最爱去的地方。
  横塘大致位置在中华门到水西门中间的秦淮河两岸,而从长干桥一直到雨花台都属于长干商业区。
  街道上商铺林立,商客云集。最受欢迎的就数皇宫里宫女手中织出来的丝织品,或者是绍兴运过来的青瓷器,武昌运来的铜铁器。
  后来在政府的规划下,秦淮河两岸共有三个大型的集市,分别为大市、东市、北市。要知道后来的大唐盛世下长安也只有东西两市,大家可以想象当时南京城里的盛况。

  来到这里的商人除了本国的,还有许多是从蜀国、魏国、辽东赶过来的,所以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前方各国的将士们正在殊死搏杀,后面三国的商人坐在秦淮河边的酒馆里谈着买卖,讨价还价,堪称奇景!
  三国时代,东吴一直保持着对魏国、蜀国的出口优势,曹家、刘家眼睁睁的看着大量的外汇进了老孙家的腰包,却也无可奈何,谁让人家的制造业发达呢。
  东吴的商品本身走的就是国际化路线,那时的南京人走在大街上看到外国人也不是稀奇事,因为来南京做生意的还有现在的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泰国人、印度人。
  建业城的繁华让这些原本住在茅草屋里的老外们惊掉了下巴,东亚岛国第一次见识到了天朝的荣耀。
  最让人吃惊的是南京城曾经还有一个东罗马帝国商人。
  黄武五年(公元226年),这老外从印度来到中国,孙权对欧洲挺感兴趣,召见了他,给他取了个中国名字——秦论。
  秦论在秦淮河边住了七八年后,由东吴政府安排船只将他送回。
  那么为什么地球另一面的罗马帝国商人也能够来到南京城呢,这就要说起一段被中国人遗忘的航海史,也是中国最早的大航海时代。
  日期:2016-07-19 14:39:52
  第十七章、东吴的大航海时代
  南京虽然不是中国航海事业的发源地,但是中国史上最大的几次航海活动,南京都是起点!

  中国人或许会觉得自己很了解三国时代,但对于东吴的水军,大家对他们的印象应该只是在长江里横行无敌。事实不是这样,东吴战船都是V字底,具有远洋航行能力,他们的航程曾经也遍布东亚。
  由于东吴的航海史规模相当巨大,航程特别密集,我们先从东吴史上的一次叛乱说起。
  黄武五年(公元226年),交趾太守的儿子士徽叛乱,广州军区海军三千人航行到越南,平定了叛乱。东南亚各国都意识到了东吴的强大,泰国、柬埔寨、南部越南等小国纷纷强烈要求向东吴进贡,承认孙权为大帝。
  为了讨好孙权,柬埔寨国王专门送了一支乐队到了建业城,孙权专门在皇城附近建造了一座“扶南乐署”(扶南是当时柬埔寨王国名字),让宫女们到乐署去学习柬埔寨歌舞。
  扶南乐在建业城流行开来后,从南京传到了全国,唐朝长安城里的王公贵族们都很喜欢,被列为隋唐九部乐之一。
  也许是尝到了甜头,此后孙权对于航海事业特别痴迷,在众多大臣的反对下,几乎以一己之力促成了东吴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黄龙二年(公元230年),大将卫温和诸葛带领三十艘战舰、一万名士兵组成的庞大舰队向传说中徐福求长生药的亶州 进发,最后船队到达了夷洲(今台湾)。

  这次出海的目的其实是抢劫,没办法,为了跟曹魏干仗,孙权几乎什么招都用上了。
  船队到了台湾岛,岛上除了野人还是野人,抢什么呢?
  卫温拨弄着算盘,完蛋了,大老远的来了,不带点东西回去,恐怕孙权不给报销路费啊!
  于是,他们在开始在岛上抓壮丁,几千个高山族人稀里糊涂的被这帮“天兵天将”抓上了大船,高山族人持续懵圈中。

  那时候远洋航行还是很艰难的事情,船队在大海上飘零了一年多,还是没找到传说中的仙山——亶州,可是带出去的士兵已经死了90%了,只能回程。
  但孙权的航海梦想并未结束,嘉禾元年(公元232年),4年前东吴海军舰队开辟了直达辽东的航线,此后建业城里的货物被源源不断运到辽东交易。
  孙权决定索性一次性大赚一笔,海军部队近百艘船装满了各种货物从南京出发,出长江,一路北上直达辽东,但此时魏国的间谍已经知道了吴国海军舰队的行踪,他们在胶东半岛最顶尖上的成山重兵埋伏。
  魏国太守田豫算准了东吴舰队必定会停靠在这里,补充食物、淡水后南下。
  吴国的舰队在渤海遭遇大风,果然停靠在成山修整,埋伏的魏军倾巢而出,一百艘吴国军舰要么被魏国烧毁,要么触礁沉没。从辽东装满的金银财宝全被魏国人抢走了。
  血本无归啊!
  消息传回建业城,朝野震惊,回想一下历次的海军远征,带出去无数金银财宝、精兵良将,但回到建业城时只剩下少数侥幸活下来的士兵,战船沉没触礁无数,金银财宝不是沉到海里,就在半道上被人抢了。
  航海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本来孙权已经打算暂停航海活动了,但此时传来一个好消息,振奋了孙权。
  日期:2016-07-20 09:06:00
  高句丽人被忽悠了
  就在吴国舰队覆灭的一个月后,辽东刺史公孙渊与曹魏决裂,送来大批貂皮马匹到建业城来,要求归降东吴。
  孙权喜出望外,天下人都认为三家皇帝中就数孙权最不名正言顺。鬼话!连万里之外的公孙渊都承认我的皇位,谁还能说三道四!
  孙权被喜讯冲昏了头脑,立马准备了大量的宝物送给公孙渊,还派了一支一万士兵组成的海军舰队去册封公孙渊为燕王,赏赐九锡。
  其实有点常识的人都看得出来,辽东完全在魏国的控制下,公孙渊再有胆子也不敢明着投靠孙权,因为东吴根本没有能力保护他。

  孙权的舰队到了辽东,公孙渊左右为难,把心一横,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死了东吴的使节,抢走了所有宝物。
  又是一场残酷的打击,东吴的海军官兵在辽东四处逃命,其中有一批人竟然走到了高句丽王城附近。这批人脑筋灵活的很,立马说他们是东吴大帝派来给高句丽王送礼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