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故事-南京的历史很好看》
第19节

作者: 陈子栗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太初宫的位置也正好在现在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校区中间偏下,如果在地图上看,南大、东大以及太初宫正好构成一个倒过来的“品”字形。(看来孙权同志爱学习,皇宫就在南京最好的两所大学中间)
  (位置示意图)
  太初宫里最大的建筑是神龙殿,南面有五座宫门,差不多正好在如今的珠江路上,中间最大的那扇叫公车门,东西北三面各有一座城门,分别叫做苍龙门、白虎门、玄武门(和现在的玄武门不是一回事)。

  太初宫西面是东吴的皇家花园——苑城,史料上记载能同时容纳3000名贵族子弟骑马操练,所以面积应该相当的大,东南大学应该也是皇家花园的一部分。
  当时的宣明太子孙登仁义贤德,孙权非常疼爱他,在皇家花园之外特意为孙登建了一座私人花园——西苑,大致范围就是现在南京大学南园。
  在西苑的南部是太子住的南宫,改建太初宫时,孙权也搬到太子家住了一年多。
  太初宫、南宫加上苑城就构成了建业的皇城,四周驻扎着皇宫卫队,都是东吴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兵中的精兵,保障着皇城的安全。
  皇城外面还有一个周长20里的都城,也就是最早的南京主城区,北面是玄武湖,南面覆盖了新街口,南大和东大校区全部被包括进去。
  抠门的孙权连城墙都不愿意建,都城四周用竹篱笆围起来。
  没办法,长江战线上的压力太大,孙权哪里有心意在家里搞装修,凑合住着呗!
  孙权还引长江水进入玄武湖,使当时的玄武湖面积变得很大,估计是现在的三倍左右,而且直接和长江相通,所以湖里面碧波荡漾,非常美丽。

  汉末时,南京地区的公丨安丨局长(秣陵尉)蒋子文葬在了玄武湖边,蒋子文是个酒鬼,也很好色,但是工作起来却相当拼命,一次紧追着盗贼到了紫金山脚下,被盗贼团伙给杀了。因公殉职,南京人给他建了庙宇,据说有求必应,灵验得很。孙权便将玄武湖赐名为蒋陵湖,将紫金山改名为蒋山,还封蒋子文为“钟山之神”。
  玄武湖畔到太初宫之间是巨大的“仓城”,源源不断的粮食和各种珍奇异宝从苏州运到镇江,镇江装船后,船队沿着长江直接航行到玄武湖里,再将所有的粮食、财宝卸货进仓城里储藏。
  老实讲,跟此时北方的魏国皇宫比起来,太初宫寒酸的很,还是旧材料改建的翻新货。但此后的几十年里,皇城一再扩建,也变得相当豪华,后面将继续讲到。
  日期:2016-07-17 10:21:57
  第十五章、东吴时代南京附近也吃大锅饭
  到了如今的地步,三国之间反而消停了起来,但这不过是大战之前的宁静,有句俗话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但现在倒好,一下子出现三个皇帝。
  吴魏蜀三家都清楚,他们之间进生死赌局,最终只有一家能够胜出。
  一场军备竞赛在三国之间悄然进行着,筹码就是人口和粮食。
  由于此时的长江以南大片土地仍然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孙权开始学习北方的曹魏,开展大规模的屯田工作。

  屯田的制度是从曹操手上学来的,但孙权对这套制度进行了“东吴特色”的改革,南京就是改革的试验地之一。
  当年孙权从镇江搬到南京时,南京附近的小县城都非常落后,人口很少,孙权撤消了江宁、栖霞、高淳、溧水等地的县政府,直接改为典农都尉来管理。
  典农都尉是干什么的呢?说白了就是大型的国营农场,典农都尉对农户进行军事化管理,所有粮食必须上交政府,政府统一发放各家口粮(碰上贪官,克扣口粮就难免)。(看来“大锅饭”在中国的历史真的很久远)
  为了鼓励屯田,孙权还把给自己拉车的八头牛捐献给了建业附近的典农都尉,也不知道皇帝家的牛干起活来卖不卖力。
  而在南京国营农场里上班的“农民工”们,主要是各地投降的山越民和北方逃难来的汉人。
  孙权的官员没事也会去长江以北走走,目的不是跟魏国人干仗,主要是忽悠北方的汉人南下到东吴去屯田。宣传口号估计是什么:到广袤的南方去,开辟自己的家园,享受美好生活之类的话语。
  别说,宣传的效果相当不错,仅仅淮河流域就有10万户居民被“骗”到了东吴。

  我为什么要用“骗”字呢?
  因为跟东吴比起来,其实魏国的农民舒服的多。
  魏国屯田的百姓和国家之间是员工和老板的关系,你从国家手里租下土地,勤劳种粮,交足国家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这个很容易理解,因为现在也是这样,只不过已经没农业税了。
  在整个东吴,只有大地主家(比如江东豪族),还有少部分汉人拥有自己的土地,粮食能自己收割,自己储藏,他们才是真正的农民,其他的甚至只能算“农奴”。
  常州武进有全国最大的国营农场,里面的农户就有几万人。

  除了这些民屯,还有一种军屯。
  东吴的军队粮草供应平时都是自给自足,就像新疆建设兵团一样,打仗时抄家伙,平时就开荒种地。
  石头城上的守卫经常能看到几百艘战舰运送数万名士兵到安徽南去拓荒,仅仅在皖城(今安徽潜山)前后就开辟了40万亩农田。可以说后来的安徽南也加入了鱼米之乡的行列,还是要感谢当年那些坐着战船从南京城出来的屯兵。
  老实讲,次等士族出身的老孙家和江东的大地主们之间有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大地主们支持老孙家当皇帝,但孙家政府必须严格保护大地主们的财产。至于低层的屁民们,只不过是东吴用来和曹魏、蜀汉对抗的棋子。
  这是一个残酷的剥削政策,但也是一个让吴国迅速强大的政策,是绝对正确的政策!
  要知道在老孙家经营江东之前,南方还是野蛮人的地方,但现在,长江沿线已经相当富裕,连最为偏远的越南也得到了开发。
  无数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残酷的未必是错误的,善良的也不可能都是时代所需要的。历史上的千古大帝,哪一个身上不是血迹斑斑;历代的仁君又有多少因为善良而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后人给他们的评价也不过是一声叹息。
  三国的棋局一旦展开,谁敢说自己不是一枚棋子呢?!
  日期:2016-07-17 15:51:31

  1800年前南京有个“三峡大坝”
  南方的人应该都知道,水稻田“喝水”那是相当厉害。凡是种田的农村都是河道纵横,湖塘遍地,但在孙权经营江东之前,南方可不是这样的。雨水虽然多,但基本上最后都流进大江大河里导致洪水泛滥,需水的农田反而干旱的很。
  在大帝孙权的安排下,全国开展了水利工程大会战,口号是“赶蜀超魏”!
  大量的人工湖、人工河道被开挖出来,灌溉附近农田(或许你们村附近有些湖泊、河道也是那时开挖的)。

  在南京,从秦始皇疏通秦淮河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百多年,河道已经被淤泥堵塞,污水在建业城四处流淌,一到夏天长江水涨起来,那河道两边的商户都会被水淹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