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志:八百年老坛》
第7节

作者: 卢江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你如果不想疯掉,那就要参照齐宣王的另一项自我批评,他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好货即是爱财。孟子针对“此疾”开处方说:“公刘(公亶父的九世祖)也爱财,但是他让居者有粮,军人有干粮。您老爱财,如果考虑到老百姓也爱财,何愁王政不成?”,这段话不会让人疯掉,意思说您吃饱、吃撑了都没关系,别让百姓饿着就行了。回头再看“好色”之疾就明白孟子在说什么了:“您老有多少后宫佳丽都没关系,您尽管HIGH,但你若能解决百姓的生理需求就OK了。”

  齐宣王脾气真的不错,难怪招揽到一帮名士,孟子便是其一。孟子的“高点”他真的信吗?如果他信的话,他就该问怎么才能让怨女旷夫找上对象、怎样才能让饥寒交迫的人吃得饱、穿得暖,高唱《国际歌》肯定不行。可是孟子只会唱歌,请教他治国之策还不如对牛弹琴,齐宣王聪明得很,养着孟子而已。因为孟子名气大,用他打广告挺划算。这位“多疾”的齐宣王其实比孟子想象的要聪明得多,到底谁忽悠了谁,“多疾者”知之。

  孟子嘴中如花似玉的公亶父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理论知识,但他会脚踏实地地做事。他和太姜选了个满意的所在建立小家庭之后,开始营建“大家庭”:崎周。
  公亶父接下来带领干部们丈量土地,根据家庭及人口定下每户田界,就是“包产到户”的意思。于是乎,从西到东,男女老少都投入火热的农业大生产中(“自西徂东,周爰执事”),手脚忙碌,嘴也不闲着,唱着“劳动的歌声,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太,满山川呀么嗬咳,妇女们呀么嗬咳,都争先呀么嗬咳”,人们的歌声嘹亮,人们的情绪高涨。(二十一)
  日期:2016-06-22 07:42:07
  划分土地是小CASE,建设城邦才是大手笔。公亶父真是有派头,那时他还只是个土豪而已,居然就有司空和司徒了。“乃召司空,乃召司徒”,让他们负责城建,首先建造的是宗庙,那是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那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地方,那是将来玩五色土过家家游戏的地方,那是江山社稷的象征。
  《绵》一诗非常逼真地再现了当时先民造房的经过,拉开绳墨定基准,竖起夹板筑土墙(“其绳则直,缩版以载”)。我小时候在外婆老家见过人造房子,真的就像诗经所说的那样,由此可见,那时的城墙仍是土墙,所以公亶父是个土豪,所以太姜是个地主婆。

  公亶父的工程队工作热情和效率都很高,号子声和鼓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百堵土墙一起动工,声势之大连鼓声都被淹没了(“百堵皆兴,鼛(gāo,大鼓)鼓弗胜。”)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公亶父的新都城:外城的城门高大雄伟(“乃立皋门,皋门有伉”);宫殿的大门庄严气派(“乃立应门,应门将将”);宗庙外的建起土台为祭台,人民排着队在祭台前祭祀(“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对于周朝来说,新都落成的那日是历史性的一刻,公亶父携太姜站在城门楼子上,喜气洋洋地对他的臣民们宣告:“崎周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了!”公亶父悄悄地对太姜:“妹妹,现在额不是一无所有了!”
  太姜自豪地说:“当然,哥哥你是这片土地的王!”公亶父胆子小,闻言恨不得把她嘴巴捂住,连连给她使眼色。太姜叉着腰,妩媚地说:“记着,哥哥,你是这片土地的王,额是王后!”,然后压低声音说:“放心吧,傻哥哥,周围都是额们自己的人,不会有人给商王打小报告的,再说,额说的的是,你是这片土地的王,有错吗?”接着她把声音压得更低一点说:“不过,将来就不好说了,因为额们拥有的土地也许不止周原”。(二十二)

  日期:2016-06-22 10:12:33

  太姜用手指指旁边的三个儿子,分别是泰伯、仲雍和季历,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公亶父松了口气,也幸福地笑着,虽然慢了半拍。夫妻俩搂着其中一个孩子的肩膀,那个孩子是他们的小儿子季历。
  当时,城外的农田里,传来农人整齐、愉快的歌声:“花篮的花儿香,听额来唱一唱,唱一唱。来到了岐山下,岐山下好地方,好地方。好地方呀么好风光,好地方呀么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公亶父听着歌声,开心地拍手、扭动身躯,跟着唱起来,我认为那就是原始的秧歌,或者说是原汁原味的秧歌。太姜领着三个孩子也唱起来、跳起来,场面非常欢庆。公亶父却突然停下来,神情突然忧伤起来,双臂伸开拥抱着辽阔的空气,说:“多么好的土地啊,多么勤劳的人民啊,可惜,可惜啊……”,公亶父慢慢放下双臂,低下头来,说不下去了。
  太姜扭头诧异地看着他,柔声说:哥哥何故叹息?
  公亶父的眼中滚出大颗泪珠,如同饱满的麦粒,说:“当初额们在豳州,也是形势一片大好,可是万恶的熏鱼戎狄抢走了额们的粮和牛羊,额们不得已才来到周原。现在又是一片大好,天知道天杀的熏鱼戎狄啥时候又来抢又来夺?”(二十三)

  日期:2016-06-23 09:39:28
  公亶父的三个孩子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和季历面对父亲突如其来的伤感,表现迥异。长子泰伯望着父亲,往前走了两步又停住了,双手交叉在一起,怔怔地望着父亲,欲言又止;次子仲雍背过身去,偷偷地抹眼泪。老三季历还是个少年,个子才刚及母亲肩膀,他抬起头,双手握拳,一字一顿地说:“父亲,待额长大,额替您看家,看谁敢来抢东西?!”
  公亶父双手扶着儿子的肩膀,目不转睛地端详着这个虎头虎脑的孩子,止住泪水,脸上露出无比欣慰的笑容。太姜把季历搂在怀里,用袖子擦拭公亶父脸上的泪痕说:“哥哥,有儿子给额们撑腰,怕什么?将来熏鱼戎狄会后悔他们做过的恶事。”
  太姜真是个有远见的女人,她的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她的小儿子姬老三威名镇天下,匈奴、戎狄被他打得满地找牙。只是太姜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
  公亶父可持续地建设着岐山脚下的新城,日子越过越红火。当年留守在豳地的人民听说公亶父的事业第二春如火如荼,全都扶老携幼前来投靠他(“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注意“尽”字,意味着豳地的公亶父子民倾巢而出。
  当年抢占豳地的戎狄人傻眼了,当年他们要“地与民”,是让民耕地,现在民都跑了,地也就荒了,那些荒芜的农田就像一张张破碎的脸。戎狄的苦日子来了,不仅粮食没得吃了,家也守不住了,在并不遥远的将来,他们将被老好人公亶父的孙子姬昌撵出豳地,重回他们的来处。
  “熏鱼”(匈奴)比戎狄人聪明多了,当年分了粮食和牛羊等赃物就逃之夭夭,不像戎狄人守候在原地苦苦地等着仇人的后代来报仇,当年辛苦获得的一切连本带利都物归原主。匈奴人虽没有傻傻地等在原地等着挨揍,但还是挨揍了,揍他们的是老好人公亶父的小儿子季历。当然这都是后话,以后再说。(二十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