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狱到天堂 记实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第53节

作者: 偏轨道化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1-25 22:26:00
  住户小区永远都是海报渗透的第一站。在那个年代,很多小区都没有“物业”这一说,基本上都是居委会在承管小区的大小事宜。那个年代的小区根本就不用偷偷摸摸地进去,即便大摇大摆地出入也无人问询,更无须像现在贴小广告的四处防范,只需大大方方地将海报贴在小区每栋楼的单元门上即可,甚至都不用担心海报会被人撕掉,因为居委会的大爷大妈才懒得管这种闲事呢。
  我所在的城市小区数量足有数百个,分别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一般人面对这种情况,往往都会挑选些有代表性的去粘贴海报,可是我偏不,非要一心贴满所有小区的单元门。我觉得每个小区内都会有我的潜在顾客,所以这份坚持和辛苦是很有必要的。有时候,营销就是搂草打兔子,只能大面积撒网,因为谁也不敢确定兔子究竟会从哪个角落钻出来。
  穿着军大衣,蹬着山地车,背着旅行包,这就是我去各个小区贴海报时的造型。每天天还不亮,我就上路了,好在这个城市并不大,大部分的道路我都很熟悉,再加上脑子里记下的小区位置分配图,我倒很少走冤枉路。美中不足的是当时下了场雪,道路极为湿滑,不管我多小心,还是摔了好几次。
  我只用三天时间就跑遍了全市的小区,其中的辛苦无须多说,我自然累得浑身脱节。可即便这样,我也没有歇一天,因为接下来我还有很多块“硬骨头”要啃,这只不过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很多时候我都会如此鼓励自己,生怕自己停下前行的脚步,很多双勤奋的双腿就是由于一时的耽搁而滋生了惰性。对于一个创业中的人而言,惰就意味着堕,它就像一个可怕的杀手,总是悄悄地隐藏在半路上,伺机袭击那些不够专注的人,创业者一旦被它缠身,也就失去了创业者所该具备的精气神儿。

  海报渗透的第二站是人口流动密集的公共区域,例如银行、邮局,以及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部门,这里每天往来人数非常多。但是这种地方附近往往多是公职部门,想要在人家眼皮子底下贴广告,那简直比登天还难,我自问没有这个本事,但是我的朋友以及朋友的亲人中却有很多在银行和邮局里供职。对于他们而言,这就不是件大事了,所以我很快就做出了一个决定,凡能将海报贴在银行和邮局门口或是大堂的人,我一概奖励500元。俗话说,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我的海报已经粘贴到了城市中近50%的银行和邮局中。

  日期:2017-01-25 22:27:00
  那年月,充缴语费是一件很烦琐的事情,既没有现在网络缴款这般快捷,也不像现在随处都售充值卡这般方便,若想办理通信业务,只能去各自的营业厅里排队。我记得那时候我所在的城市只有三家营业厅,即移动、联通和电信,这三个冤家彼此竞争极为激烈,都想尽一切办法来扩展自己的用户,这就给了我一个钻缝子的机会,于是我想到了资源互换。与三家营业厅相比,家电商场的客流量只多不少,所以我就将海报做成了人物模板的形式,然后中间配有诸如此类的两句话,第一句是“爱浪电器友情提示:中国移动的信号就是强”,第二句则是“中国移动友情提示:购买爱浪电器,免费赠送生猛海鲜”。如此一来,两家的广告诉求同时得到了满足。

  我拿着准备好的人物模板海报走访了三家通信营业厅,其中有两家通信营业厅都对这种资源互换的模式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并且很快签约成功,只有一家通信营业厅觉得这种方式没有太大的效果,从而婉言拒绝了我的合作请求。对此我并不气馁,很快就利用人脉资源与这家营业厅的负责人攀上了交情,几顿宴请加礼送之后,他的通信营业厅自然向我的人物模板海报敞开了大门。直至今日,我还记得当年我的家电摊位处摆着三个不伦不类的人物模板海报的情景,由于海报上的广告语比较相近,使得过往的人群不禁有些费解,到底哪一家的信号才是真的好?

  可以说,与这三家通信营业厅进行资源互换合作,使我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广告效应,而是将这三家通信巨头与我的电器品牌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带动了家电产品的销售。例如,爱浪电器是与三家通信巨头齐名的电器品牌;爱浪电器是中国通信巨头唯一联合推荐的电器品牌;爱浪电器是中国通信用户唯一指定的电器品牌。
  这种营销手段属于偷换概念的一种,因为对于名声并不大的爱浪电器而言,很多人都没有什么印象,但绝对没有人不知道移动、联通、电信这三家通信企业,将这四个品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会让人在不经意间产生一种错觉,从而判断这四个品牌应该属于同一个高度。未曾听闻过爱浪电器,一定是自己孤陋寡闻,而并非爱浪电器的实力规模不够。如此一来,顾客就会习惯性地给予爱浪电器信任,为我接下来的营销打下了结实牢固的根基。

  海报渗透的第三站是城市中毫不起眼的食杂店。在当时,超市还未盛行,只有几家大型商场中开设了超市,而小区、街道依旧是食杂店的天下。这些小店大多销售一些日常用品,由于地理位置极具优势,几乎垄断了消费日用品的半壁江山,无论是固定的小区主顾,还是街道的流动人口,都常常光顾这种小店。可以说,那个年代的生活里,食杂店是每个人都无法脱节的一环。
  对于食杂店,我采取的方法很简单,事实证明,越简单的方法往往越有效。据我所知,开设食杂店的多是下岗人群和退休人群,每天的几十元盈利便是他们的开销来源,可以说,他们的盈利很固定,仅仅够维持温饱。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便与每家食杂店都达成了一个协议,按照规定,他们每家都要在店内最为醒目的地方粘贴我的海报,时间为三个月,而我则需要一次性支付每家食杂店10元钱的酬劳。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对于下岗人群和退休人群而言,也是一笔额外的创收,况且只是粘贴一张海报而已,他们实际上并没有付出任何成本,所以他们也很乐意与我合作。

  海报渗透的第四站是城市中的大小型饭店。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饭店便是生活中的一个主流场所,小到面馆,大到酒店,永远都不缺乏食客的光顾,这里每天人头攒动,属于广告投放的绝佳场所。一般人可能觉得饭店与电器扯不上什么关系,最多也就适合一些酒水类的广告。但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是家用电器的潜在消费者,我需要他们随时随地地听闻我的家电摊位,并了解我的营销活动,如果其中藏有受众人群,那就极有可能转化为我的顾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