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1-06 01:34:05
第十六章 土特产品尝会
列车到达北京时已是夜里十二点半,晚点了四个半小时。好在临行前几天夏天考虑到列车晚点的极大可能性和带着一大箱瓷器的不便,给北京同学白乐东写了一封求援信,请他帮忙接站,因为他知道,如果没人接站,他很有可能在火车站呆一宿,等到第二天坐早班公共汽车才能返校。
白乐东四个半小时前就到了。那个年代列车晚点是常态,白乐东也有经验,大部分时间都猫在候车室里,隔一段时间出来问一下列车可能的到达时间。但尽管如此,冬日凌晨凛冽的寒风也把他冻得够呛。
当夏天看到满脸冻得通红的白乐东如约在接站口等候时,心里非常感动。更让夏天惊喜的是,白乐东居然准备了两辆自行车,这让夏天不得不佩服白乐东心思的缜密和细致。
夏天和白乐东把行李尤其是那箱瓷器捆扎好,一人骑一辆自行车向学校进发。一个假期没见,自然有不少话说,两人边骑边聊。夏天得知,自己居然是小组外地同学里第一个到校的,其他同学会在第二天陆续回来。
白乐东半开玩笑地说:“你的魂儿让什么勾住了这么早就回来了?”
夏天哈哈一乐,调侃道:“想你了呗!”
白乐东表情复杂似地看了夏天一眼,道:“别,你说得我冷痱子都起来了,我看是有人想你了还差不多。”
夏天大大咧咧地笑道:“咳,谁会想我呀,估计是有人惦记我这兜里的家乡土特产了吧。”
想起同学聚齐后即将举行的土特产品尝会,夏天和白乐东还是充满期待的。寒假前李固老师交代夏天牵头组织的这个品尝会,夏天想拉着白乐东一起搞,路上他跟白乐东一说,白乐东高兴地满口答应了。
一路骑行,冬夜的长安街幽冷空旷,人声稀少,他们俩脚蹬自行车“咯吱、咯吱”的声音似乎都有回响,夏天和白乐东越骑越快,一会儿脑袋就像蒸笼似的冒白烟了。
过木樨地,拐进白颐路,便是他们熟悉的林荫大道。此时道路两旁高大的杨树林的树叶早已掉了个精光,树干在路灯的映射下,泛出青灰色的光芒,显出钢铁般的质感,而夏天他们自我感觉就像在钢铁丛林中飞驰的骑士。
夏天一点也没有感觉到旅途的疲惫,仿佛自己浑身有源源不断、用之不竭的力量,要不是顾忌后座的那箱瓷器,恨不得把自行车蹬得飞起来,将近二十公里的路途,他们似乎瞬间就穿越了。
日期:2017-01-09 21:53:38
第二天,他们对了一下班里尤其是小组同学到京的列车时间表,发现很多都是夜里到站,于是到北京站接站成了他们俩责无旁贷的任务。
这一天,他们骑车往返北京站三趟,接站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到晚上最后那趟,接站的几乎是一个自行车队,先到的同学把能借的自行车都借上了,他们浩浩荡荡穿街过巷,杀奔北京站,把最后一拨晚点的同学全部用专车接回来了,一个都没有少。
这些自行车有的驮人,有的驮行李,组成了一个方阵,一路上用自行车铃声、欢笑声、歌声,碾碎了冬夜的宁静,给清冷的大街平添了一份喧嚣。
夏天小组的陈若珊和阿蓉也在这拨晚点的同学里,陈若珊毫不扭捏地坐上了夏天的车,并让夏天把她手里网兜的东西放在自行车前面的筐里,叮嘱千万别摔了。夏天见这网兜里的东西大如篮球,表皮坚硬粗糙,斑点凹凸,便好奇地问陈若珊这是什么东西,陈若珊笑着说:“我们那的土特产啊。”
夏天继续追问:“这土特产是什么呀?”
陈若珊调皮地说:“你猜!如果猜不出来,答案土特产品尝会再揭晓。”
夏天自然猜不出来,只好盼着快点开会。
白乐东车上驮着的是阿蓉,阿蓉除了行李,还拎着一个蛇皮口袋,也让白乐东放到车前的铁筐里,也叮嘱不能摔,白乐东问她里面是什么,她也学着陈若珊的语调说:“你猜!如果猜不出来,答案土特产品尝会再揭晓。”
她们俩的故意卖关子,让大家对土特产品尝会的期待值呈几何数增长。
夏天笑道:“干脆我们定一规矩,在土特产品尝会之前,大家从老家带来的土特产,谁也不许泄密,谁保密工作做得好,谁带的东西以前大家没见过,谁就可以获得神秘大奖,至于神秘大奖是什么,也允许我卖一下关子,等到品尝会结束前再揭晓。”
“如果大家同意,请用铃声表示支持!”夏天说这句话时,特意提高了声量。
夏天话音未落,大街上自行车铃声忽然响成一片。
在一片铃声中,陈若珊故意尖着嗓子的声音忽然破围而出:“铃声可以有,神秘大奖可以有,但请不要卖关子!”
陈若珊喊完,大家又是一片笑闹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