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上学期半年的相处,李固老师已经和班里的同学相互稔熟了,在男生群里,李固老师俨然就是大哥大。当时老师的住房条件比较艰苦,李固老师和他刚调到北京的妻子住在学校一间老旧的平房里,连厨房都没有。尽管如此,他有时候也会招呼一些男生到他的小房间吃喝聊天。
李固老师来自内蒙,用煤油炉煮一锅白开水,放点葱姜蒜,切上两盘羊肉片,就算是蒙古涮肉了,这是去李固老师家的保留节目。经常被李固老师邀请去的有同样来自内蒙的阿峰、来自山东的江驴儿、来自山西的阿朗、班长老凯和夏天,都是貌似能喝两口的人。男生里面老凯最有眼力价儿,每次去都会带上一瓶老家的古井贡酒。李固老师颇有酒量,也好这口,因此每次见老凯从怀里掏出酒来时都目光灼灼,颇有深意。
夏天懵懵懂懂,蹭吃喝时也不知应该做点什么,好像打酱油的,但实际上连酱油也没给李固老师打过一瓶。只是心里暗暗感激,下决心只要老师交办的事自己一定尽心尽力。唯一一次做了贡献的就是李固老师家私搭小厨房的时候,夏天帮着搬砖、码墙、盖油毛毡、搬蜂窝煤,忙得不亦乐乎,当然最后顺理成章又蹭了一顿蒙古涮肉。
放寒假前,夏天和哥几个上李固老师家辞行,李固老师照例又是蒙古涮肉招待。这回涮肉锅是架在新砌的蜂窝煤炉上,大家围炉而坐,新炉子火力凶猛,羊肉即烫即熟,吃得非常过瘾。吃完肉,李固老师还让师母在煤炉上又煮上了一锅正宗的蒙古奶茶,大家人手一杯,喝得心里身上暖洋洋的。
酒酣耳热之际,李固老师说话也很开放,开始给这些学生讲起他在党报当记者时的经历,尤其是采访后被地方人民群众招待的经历,李固老师介绍说:“当记者后,最不愁的就是吃喝,虽然天南海北地奔波,有时候采访环境也比较艰苦,但地方的很多群众包括当地领导,对党报的记者非常尊敬,认为党报记者不仅传达了党的声音,也会把他们的呼声和所做的工作直接汇报给党中央,是党和地方联系的重要纽带,因此照顾好记者的生活,让记者吃好、喝好、休息好,有充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写好报道是他们天经地义的责任。”
李固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一次我们在东北采访,采访结束后,一位当地领导请吃饭。当地领导非常谦虚,吃饭前一个劲儿地抱歉说,我们这个地方条件非常简陋,也没什么好吃的,都是山里、林子里的一些土特产,上不了台面,请各位记者多多原谅,但有一点,只要我们有的东西,一定管够、管饱。领导话音未落,菜就一道道上来了,领导也一道道地介绍:这是天上飞的,叫飞龙,这是地上蹦的,叫林蛙,这是树上长的,叫松茸,这是林子里跑的,叫傻狍子……”
夏天他们哥几个以前对东北的这些珍稀食物,只是从书本上略有所知,这回听李固老师一一道来,都呆立当场,一个个真跟傻狍子似的。这也让他们对未来的记者生涯不禁有些憧憬,他们相信,过完学校这段吃糠咽菜的时光,脑满肠肥的好日子很快就会向他们招手。
日期:2017-01-03 21:48:03
吃喝过程中,阿峰非常兴奋,一时手滑把一个碟子打碎了,阿峰囧得直搓手,李固老师安慰他说:“没事,没事,碎碎平安!换一个碟子就行了。”可当他去碗柜里找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可换的了。
江驴儿在旁边哈哈大笑道:“我们把老师家吃穷了,连碟子都要吃没了。”
李固老师也是呵呵一乐,道:“看样子是得再置办一套新家当了。”李固老师目光一转,看着夏天道:“上次在系主任鲁风家看到一套餐具不错,是景德镇出的青花玲珑瓷,九十二头的,来多少人都可以招呼了。”
夏天见李固看着自己,脑子忽然灵光一闪,忙表态道:“那就是我们老家出的,寒假回家我帮您看看。”
李固老师笑了笑,赞许地点了点头。
吃喝完毕,李固老师透露了他想在寒假回来后班里举办土特产品尝会的想法,特意嘱咐让夏天张罗一下。夏天看到李固老师当着班长老凯的面嘱咐自己牵头张罗此事,不禁有些受宠若惊,赶紧点头称是,说回宿舍后马上跟外地的各位同学打招呼。
夏天几个告辞出门,李固老师送出大家,并示意夏天慢走一步,李固老师拍着夏天肩膀轻声说:“关于加入组织的事寒假要认真考虑,写出一个东西来。”
夏天听了连连点头。
在寒假期间,夏天把帮李固老师买这套青花玲珑瓷当作一件大事来办。那时候青花玲珑瓷也算是紧俏物资,在南昌市里根本找不到。他向父亲夏山水求助,夏山水好在学生多,修书一封,请他春节回景德镇探亲的学生直接找到厂里代为购买并坐火车运回来。
准备好青花瓷,夏天心里非常高兴,觉得自己总算能帮李固老师干点事,没白吃那么多顿蒙古涮肉了。只是当时他并不知道,后来这套青花瓷演变的故事,可以说对他的人生道路都有深刻的影响。
这次回京,是夏天一个人的旅途。一路上,夏天心中,除了满满的自信,还有一些隐隐约约的期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