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客户信任的拜访技巧:信任五环》
第43节作者:
寒崖蚀骨 很多销售也好、顾问也好、老师也好,曾经太多时候,自己在上面讲得快要吐血,问大家问题,居然没有回答,那种感觉,怎一个郁闷了得!
“嗯一下就算回应啊?”小杨觉得这也太简单了。
“对啊,嗯一下,至少给对方返回了一个信号,说明你在听,或者你听明白了啊!”我这为越是简单的技巧,越有大用处。
“照你这么说,‘啊’一下也算了?”小朱也问。
我说:“对啊,你们想想,还有什么类似的回应方式?”
“是!”
“哦!”
“没错!”
“明白!”
“好啊!”
……
大家纷纷哼哼哈哈。
我笑了,接着问:“除了这个,还有吗?”
“真的吗?”
“原来是这样!”
“说说看!”
“哦,是吗?”
……
大家被我的问题激活了,纷纷想了许多应景之词。
“老寒,就这么回应,过于简单了吧!”小杨觉得这个太没有技术含量了,不禁问我。
“是吗?”小杨或许以前用得太多,形成了本能,以至于还没明白这里面的妙处,我便想起了一个朋友的回应,说,“其实这是最简单的回应,在我们关注地倾听时都会有,所以慢慢形成了本能。当我们没有倾听时,也就不会有那种最真实、最原始的回应。别小看这么一个回应,有时候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我记得以前有一位同事,听人说话时有个毛病,但自己一直没有察觉,就是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习惯不住地‘啊、啊、啊’一直回应,不管是人家在说,还是在停顿,他自己就一直啊,还特别快。我当时和他聊项目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他听得不耐烦了,我说的他都懂了,他真的不想再听下去了’,所以每次和他说话,我都很痛苦,我也从来不把最真实的想法告诉他,因为他让我觉得很不舒服……”
“哦,这样的人,我也遇到过一个!”小杨迫不急待地说。
小牛问他:“你有同感吗?”
“有,确实是,我一和他说话就累,觉得跟他说什么都没用,索性不说了,让他说,说完就让他走。”小杨回想起那个人来,好像就在眼前似的,那么形象。
“所以,我们不要小看这个‘哼哼哈哈’的回应,这也是有门道的!”我说。
小朱好奇地感叹:“这还有门道?”
“对,就像我们听国粹京剧,你知道什么时候叫好吗?咱们听相声,你知道什么时候叫好吗?票友叫好都是有规矩、有说法的!我们和客户谈话,什么时候给回应,也是有门道的!”我觉得回应真是门学问。
“那什么时候给回应?”小朱的问题总让我很崩溃。
我想了想,说:“你的问题真的很有难度哦!不过我觉得,如果客户说出了一些带有关键词的关键信息,或说出他自己的态度后看着你,或者他停顿的时候,你就要给他这些简单的回应,让他知道你听见了,也理解了。”
“这些简单的回应?你的意思是说,还有不简单的回应?”小朱这次真的倾听我的话了,从我的话里找到了关键信息。
小牛在旁边也笑着说:“呵呵,小朱这次倾听不错啊,还捕捉到了老寒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
说实话,除了这些简单的回应之外,确实还有些不简单的回应。其实那已经不单单算回应了,而算是询问或沟通的范畴了,不过要是没有全身心的倾听,很难进行那种层面的深入沟通。
日期:2009-10-29 20:38:19
37思维助推器
关于除了简单的回应之外的方式,我觉得可以和大家多聊一些,毕竟有很多人都是很有经验的,可以晒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我想了想,说:“是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回应,那些回应就不是‘哼哼哈哈’的了,是要在全神贯注的倾听之后,从客户的话里寻找到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和客户展开深入交流的功夫!”
“你能说具体点儿吗?”小朱问我。
我看着小朱,说:“兄弟,你刚才问我这句话,就是一句回应,很有价值的回应!”
小朱听我表扬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习惯性地脸红了。
小杨一愣神,然后也呵呵笑了:“这就算啊?”
我说:“对啊,这算啊,这算‘信息追踪式回应’,当我们听到客户说到了某些关键词,或某些关键信息,我们针对那些信息进行追踪,进行深入发掘,客户也就把这个信息讲得更透彻明白,就是追踪式回应。比如‘你能讲具体些吗’、‘你能举个例子吗’、‘你能给我讲讲当时的具体情形吗’,这些都是‘无我’的倾听回应!”
“这不就是问问题吗?”小马没有感觉到什么不一样。
“虽然这也是问问题,但和问问题相比,我们要注意的是,‘信息追踪式回应’是在倾听时的回应,仅仅是就客户说的话进行追踪,不是我们岔开话题、或再抛出另一个话题!”我说。
“哦,听起来,好像还有别的什么式回应啊!”小马好像感觉到了应该不只这一种回应式提问。
“就是,老寒,你就不要兜圈子了,有什么尽管掏出来吧!”小牛也在旁边有些着急。
我其实有些迟疑,没有考虑好要不要讲,一是,我没有太大把握,这算不算有效的回应,二是,这样的回应对很多销售来说,是把双刃剑,用不好的话,会伤了自己。不过销售无定式,既然大家问,就一起分析一下吧。
“好!我觉得在倾听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寻求一下对方当时的想法,这对了解他的态度和概念,或许都会有帮助。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问一个‘征求看法式回应’,比如我们可以问‘哦,是吗,您当时是怎么想的’、‘您当时怎么看’、‘您觉得怎么样’这一类,这类问题也是源于客户所说的话,源于客户所讲述的现状或事实,我们在倾听时,适当地征求一下他们的看法,他们很可能会把真实想法说出来。”我又给大家介绍了一种倾听式回应。
“嗯,你怎么看这类回应?”小杨问我。
小杨这家伙真灵光,我刚说完征求看法式问题,他马上就问了我一个“征求看法式回应”,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的活学活用,还算是沟通的本能,根本是下意识的。
日期:2009-10-29 22:00:10
我回答说:“其实在客户和你说某个现状和事实时,或是说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时,刚开始都是讲一些公开的、表面的信息,说一些只跟业务有关系、跟个人没关系的话,通过这样的回应,可以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试过,有时候还是很有效的。但在使用的时候,一定不要拐弯,不要岔开话题,一定要顺着客户的话说下去。”其实每个人说话,大脑里都有这些话的隐含影像,即使很模糊没办法一下说出来,但要点到点儿上,给他思考的时间,他都能够说出个大概。
“明白了,不是自己想说什么,而是激活他忍在嘴边一直想说的话,让他说出来。”小杨说。
小朱不知道什么拿着笔在那里记个不停,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小伙子有前途。就在小杨说的时候,他停下来,问“你刚才说了两类,还有什么?”
“第三类,我们把它叫作‘极限式回应’,也是属于征求客户看法和态度的,但与前面的‘征求看法式回应’不同,这个是征询客户‘最’的问题,比如,小朱,你现在用的什么手机,它有什么特性,你能给我们简单说说吗?”我突然问小朱。
小朱一愣,说:“我现在用得HP6515啊,也没什么太明显有特性,就是一个小电脑,功能很全,上网看电子书、看股票、上QQ和MSN,特别是还能处理文档,收发邮件,当笔记本用,功能挺强大的!”
我又问:“你最喜欢里面的什么功能?”
“我最喜欢……”小朱迟疑了一下,然后慢慢地说,“可能最喜欢它的键盘,那按上去感觉不错,特别是再配合点讯输入法吧,怎么了?”
“你最不喜欢它什么?”我又问。
“我现在发现它块头有些大,装着不方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