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悲风——后主李煜传》
第29节

作者: 萧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11-26 16:09:34
  (上一节有大调整,重新发过):
  话题再扯回到唐玄宗身上。
  他就是这么一个复杂的人物,大唐帝国的拐点就在他的任期内出现。他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44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代,拥有最耀眼的光环,同时他又必须为大唐的衰落担当起责任。

  毕竟中世纪都是人治,国家大事的定夺都由一人说了算,这人头脑清晰且有抱负时,国势随之上升;相反,他的国家就随时都会坠进万丈深渊。面对盛世景象,改元天宝后,玄宗变得沉迷自恋,且年岁渐长,锐气渐耗。感到来日无多,玄宗渐渐就退到二线,沉缅于后宫。
  宫闱的明争暗斗和刀光剑影便又浮了出来,“三庶之祸”中,三个儿子于同一天贬为庶人,最后赐死,表现出一代雄主的冷酷和干练。但是,他又是一个地道的情种,早先宠幸武惠妃,武惠妃死后一直心中郁结;而听说寿王妃杨玉环有美貌和才艺,在召进宫后顿时为之着迷,留之不谴,这寿王正是武惠妃之子。这一年李隆基六十岁,杨玉环受册封为贵妃,从此一个女人的喜怒哀乐主导了这个老男人的行为,朝野之间顿时刮起了奢靡之风,玄宗从此不早朝,更疏于政事。在这种风气下,好的宰相轮换淘汰制,变成了奸滑之徒在相位上的经久连坐,李林甫就在相位呆了十九年,大权独揽,塞目闭听,打压异己,以致朝政紊乱。若说李林甫擅于权谋,作为杨贵妃族兄的杨国忠则纯粹是借女人上位的混账,结党专权舞弊营私排斥异己等无不其极,可以说是完全不干事尽是瞎折腾,甚至忘记了自己其实就是一个暴发起来的新贵,连根深蒂固的太子、高力士、安禄山等,都被他一一推到对立面,完全没有给自己留条后路,朝廷也因此更加乌烟瘴气。曾经有过开元盛世的玄宗皇帝,虽到暮年也不至于太昏愦,杨国忠的所作所为应该都看在眼里;但这老迈的男人为了讨好“一笑回眸百媚生”的杨贵妃和她那一一得宠的三个胞姐,竟然对这权倾朝野的外戚一再地包庇纵容。

  (未完待续)
  日期:2015-12-04 15:34:48
  续:
  到后来,杨国忠还表现对藩镇的控制;在表面的盛世景象之下,他命名劲撺掇玄宗开疆拓土;在自我的不断膨胀中,晚年的玄宗又有了建立霸业之心。
  杨国忠于是派心腹两次对南诏作战,两次大败而归,折腾了共二十万人马,却还被他说成取得胜利,更大规模的征兵工作展开,各路边将也都蠢蠢欲动,不断向胡狄民族挑起战争,欲藉此捞得战功荫及子孙。他们或许连自己也没料到,在这些征战中能积累起家底,一步步发展成为地方军阀。
  这局面,其根源还得归结于极有作为的宰相张说,他建立募兵制,让地方节度使自行招募兵力,兼行藩镇的辖境管理,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就不可避免出现拥兵自重,发展成了一个个诸侯;
  由于玄宗对杨国忠的放任,将与杨国忠闹掰的安禄山送上了反叛之路, “安史之乱”就在这情形中爆发,给了煌煌一记闷棍。
  (本节未完待续)

  日期:2015-12-11 10:06:30
  续:
  如果说先辈留给玄宗一个好体制,他却留给后人一个烂摊子。
  从安史之乱起,盛唐就陷入无止境的内争外斗,他本人也在这时接受了帝王生涯中的最大教训,听信杨国忠建议去蜀地避祸途经马嵬坡,疲于奔波的部将们开始闹腾了,到这时他才感到皇权并非全能,受到方方面面的牵制;其实他也隐约感到,走出长安城,藏在的政敌——太子李亨也蠢蠢欲动了。
  其实,烽烟乍起玄宗就有心禅位给太子,却遭到杨国忠等人极力劝阻;杨国忠到这时还执迷不悟,对历经劫难还屹立不倒的太子仍然限制,最终引火烧身。在太子势力的暗中操纵下,早已对杨国忠看不下去的将士们,借机将他乱刀砍死,最后还不解气,因为他借杨贵妃上位,这尤物让玄宗从此不理政事,以致有了今日这乱世,她绝对可称得上是红颜祸水,这就必须清君之侧……于是,生离死别的一幕发生了,杨玉环被人从玄宗身边任拖出营帐,缢死于军旅中;与她同受恩宠贵冠后宫的几位胞姐也一一受诛,杨氏一族斩绝!

  历史就这样残酷,富贵又如何?才是贵极人臣艳冠六宫,顷刻间就灰飞烟灭……
  (本节未完待续)
  日期:2015-12-21 11:41:58
  续:
  带着沉重的悲伤,兼之接二连三的打击,玄宗更加衰朽;但他还是皇帝,还是兆民心中的坐标,他受到将士们苦苦劝留,要求在此坐镇剿乱。但是,心中是满满悲痛的玄宗皇帝,再也无法振作起来;一代雄主,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变得脆弱不堪,世间的况味一一尝到。于是,太子李亨被推到了权力的前沿,被玄宗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剿乱重任就压在了这位长期受压抑的太子身上,父子二人就在马嵬坡分道扬镳。

  四十五岁的李亨,在自己新培植起来的势下拥护下挥师向北,一路战乱颠沛,于次月到达他所领的朔方军所在治所的灵武,在众人的鼓噪下仓促登上天子位,是为肃宗,建元至德;玄宗被遥尊为太上皇,他的时代宣告结束。
  肃宗剿乱,无疑成为唐将剿乱的重心,他联通吐蕃兵、回纥兵等多种势力的穿插下,终于将叛兵赶出东西二京,还都长安,并且接回了太上皇。此时,长安洛阳二京几乎就成了废都,还不时要受到援军的荼毒。肃宗在位六年而亡,儿子李适继位,是为代宗,直到代宗年间,安史之乱经过二姓四朝,前后八年,这时才被彻底平息。
  但是,在这过程中,各藩镇势力都藉此膨胀起来,使原来的边境蔓延到腹地,一个个守将依据重要城镇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成为帝国版图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本节未完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