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1-18 18:31:50
续:
而与“藩镇割据”相伴而生,就是“宦官专权”。
宦官实力在玄宗一朝就有了榜样,当时的宦官高力士权倾一时,一个个有名的宰相都得通过他的关系上位。不过高力士终归对玄宗忠心耿耿,眼界也很开阔,心胸也很坦荡,玄宗对他极其依赖,被誉为“天下第一贤宦”。但随着玄宗逊位,高力士的势力淡出宫廷,取而代之的是辅佐肃宗登上皇位的李辅国势力。
监于边将叛乱,肃宗已不相信部将,只相信家臣,一度将兵权掌控在宦官鱼朝恩手上;但鱼朝恩领兵无方,于是贴身太监李辅国开始走进权力中心。
李辅国的的专横跋扈与高力士的赤诚忠心形成鲜明对比,肃宗因为心力交瘁而对他有过多依赖,让他野心得到培育,最后竟然登上了丞相之位,为大唐第一个登上相位的太监。李辅国一手遮天,肃宗因为体弱多病,大多诏书由他矫创,让他变得为所欲为。
未完待续
日期:2016-01-19 02:52:09
续:
肃宗在位六年驾崩,太子李豫由李辅国和另一位宦官程元振扶持上位,成为大唐第一位由宦官干预上位的皇帝,是为代宗,是年为宝应初年。
宝应二年正月,最后一位叛军首领史朝义在穷途末路中上中自杀;安史之乱经过二姓四朝,前后共八年,到这时才算彻底平息。
除掉强藩,又有恶奴。宦官李辅国在代宗继位中起到重要作用,认为皇帝只能依整自己,就完全忘了自己身份,言行变得肆无忌惮,开始独揽朝政,甚至得意忘形地对代宗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李辅国在自我膨胀中低估了天子的智商,李豫慢慢转移了他的权力,然后找人扮作盗贼刺杀了他,但取代李辅国仍旧是太监。这位甚重情义的皇帝,深恐藩镇坐大,军权便只有托付家奴,将神策军交由指挥无能的太监鱼朝恩统领,开启了宦官执掌禁军的先例,为以后历代皇帝饱受宦官蹂躏埋下伏笑。
(本节未完待续)
日期:2016-01-21 11:42:28
续:
代宗以后还有十二位皇帝,若一个个详细说下来,这书就成了白话历史,可能会把读者也累个半死,不如以下的皇帝就这样概说了。
代宗在位十七年后病故,皇太子李适继位,是为德宗。
德宗登位后,打算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来一番大整肃,对宦官严加约束,严禁干政,同时削减藩镇势力。但发展到这一步,藩镇已经尾大不掉,他们在受到威胁时,就会抱团对抗皇权;剿得急了,就引起激烈反弹。朝廷调来泾原兵马剿乱,却没给予相应的待遇,这样反倒变成引狼入室,他们反戈一击攻入长安,德宗慌乱中逃离长安,叛军拥立已解除藩镇兵权在朝中任太尉的朱泚称帝,朱泚称帝后杀死七十七位李唐皇族。这就是“泾师之变”。
经此变故,李适放弃了削藩,皇权最终拗不过藩镇。而在德宗颠沛流离的逃亡日子里,身边太监却表现出极大忠心,让李适感觉还是家奴可靠,宦官干政的禁令由此松动。最终,宦官分掌左右神策军,各藩镇也均由宦官监军,以后大唐的典军制度均依此推行。
从此宦官牢牢控制兵权,势力得到巩固,成为与藩镇抗衡的主要朝中力量。
(本节未完待续)
日期:2016-01-25 16:22:31
续:
德宗当了二十六年皇帝,他的长子李诵便当了二十六年皇太子。
在这温长的嗣君岁月里,李诵变得极端谨慎,宽仁有断,随遇而安。他多才多艺,又擅长诗文,因而身边以东宫侍读王伾和王叔文(史称二王)为中心,聚集起一批极有前景的清流文人。但是,长期的压抑又使李诵的健康急转直下,到快继位时却得了中风,大多时候处于瘫痪状态,一度连话都说不出来。
顺宗李诵于四十四岁登上皇位,年号永贞,“二王”及刘禹锡、柳宗元被委以重任。这支少壮力量也想跟顺宗一样,施展一下久被压抑的抱负;他们开始摩拳擦掌,向朝外的藩镇和宫内的宦官叫板……结果是:宦官势力匆忙将皇长子李纯扶上太子位,然后又逼迫顺宗退位,太子继位。李诵才做了八个月皇帝就黯然下台,被供奉成太上皇;随他之后被拉下来的还有“二王八司马”,这些书生气浓的少壮文臣遭到一一流放,“永贞革新”匆匆收场。
在大唐皇帝中,除了殇帝李重茂,数顺宗在位时间最短,而且就在“永贞内禅”的第二年正月,他就遭遇离奇死亡;与那班清流文臣一样,顺宗可谓壮志未酬,成为唐朝第一个遭太监废黜的皇帝。有此肇始,后来的宪宗、敬宗、武宗、宣宗,无一不是被太监或废黜或谋杀……不过,顺宗的理想还是在儿子宪宗身上得到了实施。
(本节未完待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