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10-27 18:20:12
续:
女权升上去了,男权自然逊色得多。
在权力顶峰,这位孤独的女皇开始伺养大批男宠,大唐风气为之开化,她本人也就成为后宫及朝中女性的效仿者。但是,男权意识浓厚的王朝,武则天一直有着浓厚的负罪感;为了减轻罪愆,同时让万民有所依托,便对佛教大力推崇,大兴土木建造佛寺。
在其晚年,还曾派太监胡超在中岳嵩山投放金简,乞求三官九府各路神仙代为消除罪名……
作为男权社会的中国,皇位都是通过嫡子血脉相传,女人称帝就显得很尴尬;若要巩固武周政权,就必须以武氏后人掌权。武周十五年,武则天安排侄儿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担任重要职务,同时任用酷吏监视群臣,经常绕过门下省和中书省,直接对官员发号施令,官吏制度因此遭到破坏。
武氏侄儿,毕竟不是自己的亲骨肉,在亲情和宗族的权衡以及世俗的压力下,武则天最终不能再脱俗,最终还是选择了亲情,召回自己的儿子——废帝李显复为太子。
武则天临死时,在文武大臣的逼迫下,武则天只有还政于唐。
(本节未完待续)
日期:2015-10-29 18:11:42
续:
之后就是中宗掌政。
李显在太后的阴影下,修成了十足的懦夫;被流放的落魄过程中,更有韦氏的一路相与支撑。这样,皇位的突然到来,竟然无所适从,最终死在了宠幸的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手中。中宗的四子李重茂,被他身边这两名女子扶上皇位,韦氏的权势也达到了顶峰,却引起了另一个女人的激烈抵触,她就是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最终在太平公主的协助下,韦氏母女被年少而富有心机的皇侄李隆基袭杀,并且诛连九族。
之后,另一个被武则天罢黜的废帝——睿宗李旦又被扶上皇位。
本节未完待续
日期:2015-11-09 17:22:12
续:
睿宗跟中宗一样,续位后仍旧是一个傀儡;不过他的命要好得多,因为操纵者是自己儿子。这儿子毕竟拥有良好的宫廷教育,人也聪明得多,不会像作为人妻的韦后和作为人女的安乐公主那般胡来,因而李旦还是安心做了两年皇帝;两年后,李旦禅位于太子李隆基。
这个大唐最关键的人物登上了权力巅峰,他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皇帝”,清朝时避康熙名讳,以后玄宗的庙号少提起,而依据其谥号叫成了唐明皇。
李隆基继位之初,年号为开元;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帝国进入鼎盛时期,这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盛世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鼎盛,史称“开元盛世”。
这时的首都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曾号称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达到百万的城市。当然这值得质疑,依当时长安城面积83平方公里的规模,远容不下百万人口;因为当时的民间建筑顶多三四层,又都有过精细的方块形规划,阶层分区明确,容积率也高不到哪去;何况当时的城市人口,均以高墙护佑为安,城墙之外就基本列入农业人口,农业人口要保证每人相应面积的土地,所以即使加上辖区人口,也很难达到100万;另一种说法为50万还可以商榷。
(本节未完待续)
日期:2015-11-13 10:10:50
续:
话题再回到唐玄宗身上。
他就是这么一个复杂的人物,大唐帝国的拐点就在他的任期内出现。他在位44年,这44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代,拥有最耀眼的光环,同时又必须为大唐的衰落担当起责任。
盛世之后,改元天宝,唐玄宗志得意满,纵情享乐,纳杨玉环为贵妃,更多沉缅于后宫酒色,沉迷在表面的盛世景象中。天宝年间,唐玄宗接连任用无行权奸,李林甫、杨国忠等,均是极专横、极来事的主,弄得朝风败坏。由于对盛世的迷恋,自我欲望的膨胀,玄宗开始幻想开拓疆土,建立霸业,边境将领投其所好,不断向胡狄民族挑起战争,盼望建功立业荫及子孙。但他们连自己也没料到,会在这征战中积蓄能量,发展成地方军阀。
这其实就是大唐募兵制的后果,地方节度使招募兵力,兼领藩镇管理,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就不可避免出现拥兵自重,“安史之乱”就在这情形中爆发,给了这煌煌一记闷棍。整整经过了八年抗战才告平息;平息过程中,藩镇势力又蔓延到腹地,藩镇割据从此成为帝国版图中的一个个梦魇。
如果说先辈留给玄宗一个好体制,他却留给后人一个烂摊子。从安史之乱起,盛唐就陷入无止境的内争外斗。其实,唐玄宗的后裔多不是糊涂人,都想有一番作为;纵使在位期间一直被控制的昭宗李晔,心中也一直怀揣着中兴大唐的理想。无奈帝国已经积弱难返沉疴难医,盛唐从天宝年间开始称为残唐,国运直线下滑,最后坠入到各藩镇裂土称王的泥沼中。玄宗之后,出现过宪宗“元和中兴”、武宗“会昌中兴”、宣宗“大中之治”;元和年间的宪宗一度纲纪颇振,雄风已显,但这终归为镜中花水中月,宪宗本人也命丧宦官之手。
(未完待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