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第47节

作者: 听伟哥讲山海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9-25 10:21:56
  说完了刻舟求剑的迁徙路线,接下来说的是“环太平洋岩画”了。“环太平洋岩画”是怎么回事呢?说来话长这里就长话短说吧。
  在甘肃贺兰山和内蒙古阴山分别刻有大规模的岩画,引发众多专家如盖山林、李祥石、陈兆复等人前来研究,并且出了大量的成果。其中有个叫宋耀良的年轻学者在考察各大岩画遗址,并且在对众多资料进行了比较研究之后,发现散布于中国各地的岩画遗存中的人面岩画显示出了惊人的相似性。后来,他提出一个中国各岩画同源说的观点引发学界震动。后来宋耀良被哈佛大学聘请,前往美国研究岩画。在哈佛大学期间,宋耀良认真研究了美国西部的岩画之后,再次提出“环太平洋岩画”同源的观点,再次引发学界震动。

  日期:2016-09-25 22:39:56
  在环太平洋两岸的阴山、贺兰山、江苏、黑龙江以及北美出现大量的人面岩画,根据宋耀良先生研究,他认为这些岩画是四千多年前的人类从东亚迁徙到北美沿途留下的印记:
  贺兰山人面岩画
  内蒙古阴山人面岩画

  日期:2016-09-25 22:57:51
  中国研究岩画的不少,不过宋耀良先生的视野更为广阔。在收集了大量素材的基础上,他通过将环太平洋两岸的岩画综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比一般人更为卓越的见解。他认为,最早可能在距今4000年左右,两大洲之间还有一次相当规模的迁移,东亚人类途经阿留申群岛抵达美洲。对于北美洲西部人面岩画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这个观点我还是很认同,但要说这些岩画刻制于4000多年前,我觉得这个时间段并不对,下面就这点我们不妨来展开讨论。

  日期:2016-09-25 23:31:35
  首先,没有考古和基因研究等方面的证据能够证明4000多年前东亚向北美曾有过相当规模的移民行动。尽管从东亚和美洲的出土文物中找到某些线索上的共通现象,但要说东亚4000多年前有过大规模的迁徙行动,还远远不够。而这种所谓的迁徙说法目前仅仅只存在于猜想和小说当中,严格意义上的论证是从来没有过的。
  其次,如果4000多年前真的有从东亚到北美的大规模迁徙运动的话,那么,应该在美洲留下鲜明的东亚文化痕迹。既然是相当规模的话,那么如此众多的人数,应该在美洲建立一个具有浓郁的华夏文化色彩的的帝国,其遗存不说规模浩大,至少也在某段时间内称霸一方。但截止今天,从北美挖掘的遗址当中,并没有体现出这点,而仅仅只是零散的、依稀的相似痕迹。不但体现不出这种观点,甚至还需要牵强附会的说明来强化这种并不存在的感觉。

  日期:2016-09-25 23:40:05
  我的看法是,环太平洋人面岩画的联系是切实存在的,但这些岩画的产生时间并不是毫无根据的4000多年前,而是各方面都证实了的12000多年前的那次迁徙行动。宋耀良之所以不认为这些岩画产生时间在12000多年前,主要是研究方法的有误以及自身对华夏文明的极端不自信造成的。他首先是低估了这些岩画的产生时间,同时又低估了华夏文明的创造力。
  日期:2016-09-25 23:40:26
  说环太平洋岩画,先来聊聊什么叫“奥卡姆剃刀原理”。所谓“奥卡姆剃刀原理”,又叫“奥卡姆剃刀定律”,又称“奥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奥卡姆剃刀定律”,我的理解就是,如果能够用一个步骤证明的题目,就无需用两个步骤。或者说,两点之间,如果能够走直线,就没必要走曲线。
  在环太平洋岩画这个问题上,实际上就可以用到“奥卡姆剃刀定律”。在有着考古、DNA检验等各方面强大的证据下,12000年前东亚有人类迁徙至北美洲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再有过相当规模的迁徙行动。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些环太平洋岩画的产生年代跟12000年前那次迁徙行动联系一起呢?

  日期:2016-09-25 23:41:21
  只要把这些岩画跟12000年前的迁徙行动结合起来,不但简单流畅,而且无需另外再去编造一些不存在的东西来解释环太平洋岩画这种情况。他不但满足了各方面的条件和结论,同时又不需要强行扭曲某些东西来迎合不存在的看法。
  当然,我很清楚有不少人会说,12000年前人类的文明程度还没达到那个高度,所以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谁也不是从那个年代穿越过来的,怎么就那么有底气如此笃定地宣称那些岩画不是12000年前那次迁徙行动中的呢?凭什么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