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第48节

作者: 听伟哥讲山海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9-26 11:28:42
  其实,我们还可以从石器雕琢工艺来判断岩画的时间段。上面既然说到4000多年前,那么我们来看看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石器加工工艺吧:
  龙山文化的马头龙
  龙山文化的象鼻龙
  PS:上面这两个玉器学界都称之为“玉猪龙”,实际上,这种称呼是错误的。上面那张图一看就是很明显的马头形象,尤其是那一绺长长的鬃毛,将马的特征刻画得特别形象。在前面截图中多座“醜山”的样子你们应该看到了,上古的马崇拜是很突出的。

  下面这张图中这么大的招风耳和长长的鼻子,只有象才符合。猪的耳朵没有这么大,而且上古有象崇拜很是明显,反倒是猪崇拜没有看到。所以,我这里重新给予正确命名,以免让真相混淆。
  日期:2016-09-26 11:30:42
  这应该算是龙山文化最有特点的产品了。大家看看这加工工艺,如此精湛细腻,我们拿来跟上面那些岩画做个粗略的对比就会发现,两者完全不在同一层面。
  这是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我们再来看看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吧:
  上面两张图,一张是良渚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玉琮,下面这件玉器上的刻痕堪比头发丝还要细。良渚玉器的加工工艺是有口皆碑的,相信看过的人都会忘不了。

  日期:2016-09-26 16:03:21
  从上面列举的人面岩画和玉器、石器对比,至少可以反应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
  首先,加工工艺不同。虽然说岩画跟玉器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但是这加工工艺是不会撒谎的。用岩画跟玉器相比较,玉器加工工艺的精细程度都远远超出了岩画所展现的工艺水平。岩画所表现出来的工艺是非常质朴、粗犷的。虽然图样比较丰富,但是处理手法相对较为简单。而良渚、龙山、凌家滩等玉器加工工艺则非常的精美、细致,玉器、石器表面打磨光滑,充分展示了当时高超的雕琢工艺。两者比较,完全缺乏可比性。

  其次,岩画表现的艺术内涵是更为久远的太阳崇拜,而5000年前以来,太阳崇拜在各个遗址中表现就不那么强烈,而这些遗址所展现的文化特征与后来的殷商、周秦时代更为接近。其所表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内涵的文化特征,虽然两者其中必然存在某种传承的关系,但由于文化差异过大,文化传承的痕迹不太明显。这也同样反应岩画的年代极为久远,不可能是三四千年前的作品。
  第三就是,到了良渚、凌家滩时代,都可以直接采玉雕琢玉器了,你说谁还稀罕在石头上去刻画一些简单的图案呢?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一万多年前,人们爱在岩石上磨刻图案,以示对上天的虔诚。但到了4000多年前,人们都直接采玉、采石来制作工具、用品,不时兴那种磨刻法了。有什么想要表达的,直接挖一块石头来雕琢,不用去石壁上敲敲打打。不必经受烈日的曝晒,在家动工也方便得多。所以,打开方式不对,不是同一时代的产物。

  日期:2016-09-26 16:04:14
  我们回过头再用“奥卡姆剃刀定律”匹配下看看。一方面是大量出现的环太平洋岩画,无论是从数量还是内容的相似性,都可以判定为属于同一文化族群的迁徙途中留下的印记。另一方面是大量考古、DNA方面的证据证明12000多年前有一群人从东亚迁徙到美洲。而且,有着相当规模从东亚到美洲的迁徙人群,能够考证的只有12000多年前这一次,其他时段找不到确切迁徙证据。
  所以,宋耀良先生所说这些岩画是4000多年前的先民从东北亚经阿留申群岛渡海去北美洲的说法存在年代上的误判。如果把时间调整到1.2万多年前的话,那么整个过程、环节也就完美了。
  日期:2016-09-26 16:05:29
  现在网上有流传商朝末年,在山东跟东夷作战的商人大将攸喜带领25万人东渡美洲的传说。这事殊无可考,完全就是一个网络玄幻小说而已。
  我们从这张地图上看,从山东出发,东渡的最佳落脚点就是朝鲜和日本,再远一点就没必要了,库页岛并不太适合人类居住。而往南走,可以到台湾,甚至菲律宾、印尼都不失为理想的居住地。

  至于说什么到美洲去,你绕过朝鲜半岛不停,绕过日本岛不停,是不是一行25万人的船队,左手捧着地图,右手举着望远镜,横穿太平洋,浩浩荡荡直奔美洲而去?除了神经病和神棍外,这种不靠边的话没其他人说得出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