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栖风 东吴帝国的最后十七年》
第53节作者:
陟云子 日期:2016-07-11 19:49:22
113
王浚自以为功大,却被王浑父子及其党羽抑制,经常被有司参奏,所以他每次觐见司马炎,都要絮絮叨叨地陈述征伐的功劳,以及被冤枉的情况,有时候不胜愤怒,居然不经拜辞径直走出宫殿。对他的种种表现,司马炎一概予以优容。不过如果单纯地认为王浚仅仅要一个首功的名分,那显然太过小看了他。王浚鉴于前次攻拔蜀汉立下大功的钟会邓艾都没有生还回朝的往事,深知持盈保泰的道理,而自己在六路大军的主帅之中是背景最为单薄的(司马伷是司马炎叔父,杜预是司马炎的姑父,胡奋是司马炎岳父,王浑和司马炎是儿女亲家,王戎出身琅琊王氏,本人为名士,又曾为司马昭的僚属),凡事不得不谨慎小心。
有一件事颇能说明王浚的心态:益州护军范通是王浚的外亲,他对王浚说:“你的功劳是很大,但遗憾的是未能尽善尽美。”王浚问他原因何在。范通说:“你凯旋归来的时候,就应该戴上隐士的角巾,回到自己家中,绝口不言平吴之事。如果有人问起,就回答说:‘圣主之德,群帅之力,老夫何力之有焉!’像这样的回答,则颜回老聃不夸大自己的德行,西汉龚遂‘皆圣主之德,非小臣之功’的雅对都无法和您相比,这是蔺相如为什么能让廉颇屈从的原因,王浑听到这样的消息能不惭愧吗?”王浚回答说:“我一开始就担心邓艾那样的事发生,担心祸患到来,不能不说出口,也不能把话藏在心里,这是我的褊狭啊。”此后王浑曾经拜访王浚,王浚严加戒备,方才与王浑相见,可见两人隔阂之深。而王浚自从平吴之后,为了昭示自己没有大志,所以生活奢靡,玉食锦服,不再守清素之业。
8月7日,司马炎下诏封赏平灭吴国的有功之臣。贾充以总统六军之功,增加采邑八千户。王浚为辅国大将军,领步兵校尉,置司马,封襄阳县侯,食邑万户,封其子王彝杨乡亭侯,邑一千五百户,赐绢万匹,又赐衣一袭、钱三十万及食物。杜预封当阳县侯,增邑并前九千六百户,封子耽为亭侯,千户,赐绢八千匹。王戎进爵安丰侯,增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琅琊王司马伷封二子为亭侯,各三千户,赐绢六千匹。不久又并督青州诸军事,加侍中之服。京陵侯王浑增封八千户,进爵为公,封子澄为亭侯、弟湛为关内侯,赐绢八千匹。司马炎又因尚书张华与羊祜共同创建大计,进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封子一人为亭侯,千五百户,赐绢万匹。荀勖以专典诏命之功,封一子为亭侯,食邑一千户,赐绢千匹。唐彬升任右将军、都督巴东诸军事。征拜翊军校尉,改封上庸县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扬州刺史周浚随王浑共行东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日期:2016-07-12 21:55:35
114
当然司马炎也没有忘记羊祜,他以克定之功,策告羊祜之庙,并按照萧何故事,册封羊祜的遗孀夏侯氏。策文如下:“皇帝使谒者杜宏告故侍中、太傅钜平成侯祜:昔吴为不恭,负险称号,郊境不辟,多历年所。祜受任南夏,思静其难,外扬王化,内经庙略,著德推诚,江汉归心,举有成资,谋有全策。昊天不吊,所志不卒,朕用悼恨于厥心。乃班命群帅,致天之讨,兵不逾时,一征而灭,畴昔之规,若合符契。夫赏不失劳,国有彝典,宜增启土宇,以崇前命,而重违公高让之素。今封夫人夏侯氏万岁乡君,食邑五千户,又赐帛万匹,谷万斛。”
该年司马炎以司隶所统十二郡设立司州,这样全国共有十九州,一百七十三郡国,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户,人口总数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而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全国有一千零六十七万七千九百六十户,人口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尚不及彼时的百分之三十,可见人口的凋敝程度。
虽然司马炎在众多谋臣猛将的辅佐下,最终一统天下,但他的一些错误做法,使得沐浴在“太康之治”神话中的国家已产生了深重的危机。
首先是裁撤州郡兵。司马炎专门下诏说:“昔自汉末,四海分崩,刺史内亲民事,外领兵马。今天下为一,当韬戢干戈,刺史分职,皆如汉氏故事;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交州牧陶璜因为辖境广大,而少数民族部落又时有反叛,故而上疏说:“交土荒裔,斗绝一方,或重译而言,连带山海。又南郡去州海行千有余里,外距林邑才七百里。夷帅范熊世为逋寇,自称为王,数攻百姓。且连接扶南,种类猥多,朋党相倚,负险不宾。往隶吴时,数作寇逆,攻破郡县,杀害长吏。臣以尪驽,昔为故国所采,偏戍在南,十有余年。虽前后征讨,翦其魁桀,深山僻穴,尚有逋窜。又臣所统之卒本七千余人,南土温湿,多有气毒,加累年征讨,死亡减耗,其见在者二千四百二十人。今四海混同,无思不服,当卷甲清刃,礼乐是务。而此州之人,识义者寡,厌其安乐,好为祸乱。又广州南岸,周旋六千余里,不宾属者乃五万余户,及桂林不羁之辈,复当万户。至于服从官役,才五千余家。二州脣齿,唯兵是镇。又宁州兴古接据上流,去交址郡千六百里,水陆并通,互相维卫。州兵未宜约损,以示单虚。”尚书仆射山涛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也认为不应去州郡武备,论述甚为精当,时人都认为山涛虽然不学孙子、吴起的兵法,但却与之暗中相合。司马炎说道:“天下名言也。”但最终不能用。而二十年后,盗贼蜂拥而起,州郡之中没有防御,天下果然大乱,正和山涛所预言的一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