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第33节

作者: 听伟哥讲山海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6-01 10:46:28
  【南次三山之考证过程】
  “南次三山”的破译考证过程是曲折的,但成果是巨大的。前面我说过,原书中整个一条线路我都“破译”了出来,不但赏心悦目,而且还相当有创见,算得上是当时最为完美的一条线路。但随后在跟《山海经》其他章节的校对过程中,却被无情地粉碎了。这个校对印证对象就是《海外东经》的内容。
  日期:2016-06-01 10:48:58
  还记得这张图吗,这是我早期“破译”出来的一张线路图,我本人当时相当满意。但是后来在跟《海经》校对地理位置的时候,却被《海经》无情地碾碎了。这里被碾碎的主要是这只可恶的“青丘九尾狐”。
  之所以被打乱,就是因为这只“九尾狐”没有出现在图中的“青丘之山”边,而是在将近千里之外的湘鄂赣边境地带。
  也就是这只“青丘九尾狐”,把整个一条优美的线路打乱之后,我开始重新的思考。除了“南首山”不变外,其他山都要调整了。而原本优美的一条线路,也因此被打乱成三条线路,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定位。还不包括有一座找不到地方的“堂庭之山”。
  日期:2016-06-01 10:49:54

  在破译过程中,总会有最折磨人的线路。其中《南山经》当中的几条线路基本都不省心。总是在分分合合当中不断肯定、否定、再否定、再再否定……中打转。虽然说这几座山排在《山海经》的前面,但实际上最后定位的时间并不早,跟“南次二山”一样,也就几个月前而已。去年被打乱之后,一直在距离和定位点的掐算中徘徊。因为去年对测量和定位点的判断和分析上经验不足,所以作为一个遗留问题留到今年才解决。

  不过这几条线路的破译其实算是比较幸运的。可能是这几座山都比较重要,所以原书中描写那些“怪兽”特征多。越是写得多的地方,那么辨认的条件也就越多,也越容易根据这些特征进行辨认和定位。所以,这条线路虽然当时没有确定下来,但实际上大体位置是定了下来,只不过是细节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确认罢了。当把后面许多山破译了之后,回过头来再去看这两条线路时,那些细节似乎都不成问题了。

  很幸运面对这个问题上我坚持下来,也就因此把一条“完美”的线路打乱,从而找到真相。如果我跟别的那些“研究”《山海经》的人一样,都是为了维护这些“优美的线路”而不去思考细节上的矛盾。那么,我自然也找不到真相了。
  日期:2016-06-01 10:56:38
  很多时候,我在距离测量上,竟然为了一里、两里路程而在地图上斤斤计较。甚至有时候在某个节点上因为位置不对耗尽心力。举个例子吧:
  中间那条线是湘桂边境线。看到图中那片浅绿色的人型平顶山没有?这就是把整片山峰的山顶全削平了,削成一个人型。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我测量的一条线路的距离只能到这个黄色的“坐标点”,而实际上正确地点应该到红色的“坐标点”才行。就这么一点点距离的差别,我就否定了这座山。
  日期:2016-06-01 10:57:35

  这是值得重点提到的细节和破译标准。有很多自称破译了《山海经》的人,在说到距离问题的时候,一张口就是从甲山到乙山多少里云云,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假设你是勘测小组的组长,那么,你如何确定两座山之间的距离?
  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才是真正考验人。这问题首先需要你提供一个测量标准。即,甲地到乙地之间的距离是按照什么定位标准的?既然是距离,肯定是指从甲地某个点到乙地某个点之间的长度,这个长度我们通常认为是两地之间的距离。而这两个点我称之为“定位点”。
  那么问题来了:你的定位点是设置在哪里的?
  日期:2016-06-01 19:24:01

  举个例子吧,比如从上海到广州的距离是如何测量的?我把两地两个“定位点”都设置在市政府,你们觉得可以不?面对这些纸上的讨论,我估计有一些人不自觉是这样认为的,但我认为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去看待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时,绝不会这样混账。现实生活中,我们测量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一般是两座城市之间靠近对方城市的城区边缘。比如上海到广州的定位点自然设置在上海城区的最南边和广州城区的最北边。这两个“定位点”之间的长度就比较合理地反应了两座城市的距离。

  同样的道理,当我去模拟测量距离的时候,我假装达到一座山,我就把这座山的“定位点”设置在靠近我这边山脚下的某个地方。这个点既要符合最近的距离,同时又要凑成整五整十的测量数据。一般情况下,我会把这个定位点设置在山脚下的某块平地上。而这块平地一般往往是有人居住的市集、村庄等,这样才显得合情合理。
  日期:2016-06-01 19:25:20
  当然,跟计算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会有不同,两座山之间的距离就不适用这个方法。因为需要数据上的连续性,所以刚才这个到达的“定位点”又将成为去下一座山的起点。所以,除了第一座山的“定位点”设置在最靠近第二座山的某地,其他两座山之间的距离都是到达的“定位点”为准。
  为什么一开始我就说我来“模拟”勘测小组的行为,这个“模拟”就是要用来实地解决勘测定位和测量的一些具体细节行为。我每每看到别人随便一个点打上去,定位在那座山的中心点或者超过中心点的时候,就忍不住一阵揪心。我的天,你计算你家跟你邻居家的距离时,不是丈量到你邻居家房子的墙根或者院子的边缘,难不成非要丈量到他家的厨房、客厅为止?

  日期:2016-06-01 21:47:00
  跟“南次二山”一样,“南次三山”缺乏特征明显的“坐标山”,虽然每座山有“怪兽”特征,但是也量得异常艰苦。比如寻找“青丘之山”的时候,“九尾狐”其实并不在“青丘之山”,而是隔了老远一段距离,这让我曾经一度怀疑我的定位是不是错了,因为跟“亶爰之山”相差太远,我甚至多次要把这条线路拆分成两条线路。直到后来才明白为什么这只狐狸在那里,而不是在“青丘之山”。

  说到这里,倒让我想起某些人无法理解地画,说这是进行心理暗示来进行误导,甚至说是故意抠图抠成我想要的形象。幸好我截图的时候同时也截取没做任何处理的原图,既然我有原图在,那么,我究竟是不是“误导”大家,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更为可笑的是,如果真要如某些人所说,我干嘛要把《山海经》中郭璞校订的线路来打散呢?我干嘛不依我最初那条“完美的线路”,也就是上面那条从四川到浙江的线路图,按照某些人说的那样进行附会呢?我要能在那条“完美的线路”附会出一系列的“怪兽”出来,这样既满足了大家的需求,自己也不用这么劳神费力,耽误一年才把这两条线路整理完毕。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起吃着火锅唱着歌,这该是多么和谐的社会啊!但是我偏偏不肯那样做,偏偏要把自己折磨得死去活来,那么,我到底是不是在附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