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栖风 东吴帝国的最后十七年》
第30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5-24 17:25:13
  065
  接着朝廷的公卿就庾纯没有供养老父的问题展开讨论。齐王司马攸等人认为,判断这类事一定要依据礼、律。按制年纪八十岁的,儿子之中有一人不能从政,九十岁的,全家都不能从政。新的律令也是这样规定的。现在庾纯之父有八十一岁,六个儿子中有三个儿子在家,其父供养不缺,庾纯没有回家侍奉父亲,没有违背礼、律的要求。司徒石苞认为:“纯荣官忘亲,恶闻格言,不忠不孝,宜除名削爵土。”司徒西曹掾刘斌则认为,忠孝难于两全,“若孝必专心于色养,则明君不得而臣;忠必不顾其亲,则父母不得而子也”,所以才要“在朝则从君之命,在家则随父之制”,而且庾纯兄庾峻因父亲年迈而请求回去。庾峻如果回去,庾纯没有不回去的情势,庾峻如果不能回去,那庾纯也没有回去的道理。而且刘斌还举了辽东太守孙和和广汉太守邓良(蜀汉车骑将军邓芝之子)的例子,他们都有老母在堂,而且邓良也没有兄弟,想要回来侍奉母亲也没被批准。而且庾纯近为京尹,父亲就在治下,经常有机会回去定省。如果单以礼法予以贬黜,那不是很恰当。

  庾纯的部下河南尹功曹庞札等人也上表为庾纯开脱,司马炎又下诏为此事作一了结:“自中世以来,多为贵重顺意,贱者生情,故令释之(西汉廷尉张释之,史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定国(西汉丞相、廷尉于定国,史称“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得扬名于前世。今议责庾纯,不惟温克,醉酒沈湎,此责人以齐圣也。疑贾公亦醉,若其不醉,终不于百客之中责以不去官供养也。大晋依圣人典礼,制臣子出处之宜,若有八十,皆当归养,亦不独纯也。古人云:‘由醉之言,俾出童羖。’明不责醉,恐失度也。所以免纯者,当为将来之醉戒耳。”并且肯定了司马攸和刘斌的说辞。

  后来庾纯又被任命为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后将军荀眅和庾纯当年都是被司马师征辟的,但荀眅整丽车服,而庾纯衣饰朴素,荀眅甚为不自在,故此又于朝会中上奏说庾纯因不孝被免职,不应该再被升迁。侍中甄德(晋武帝的姐夫、京兆长公主之夫)说:“孝以显亲为大,禄养为荣。诏赦纯前愆,擢为近侍,兼掌教官,此纯召不俟驾之日。而后将军眅敢以私议贬夺公论,抗言矫情,诬罔朝廷,宜加贬黜。”于是荀眅被免官。免官后庾纯觉得过意不去,又到荀眅哪里予以安慰,当时的人都认为庾纯通情达理懂得宽恕别人。

  日期:2016-05-25 19:21:14
  066
  凤凰元年(公元272年)秋八月,孙皓征昭武将军、西陵督步阐,以任命其为帐下督为由,要其赶赴建业。步阐在抚军将军步协去世后,继任为西陵督,封西亭侯,而步协之子步玑则继承了步协的爵位。自黄龙元年(公元229年)步骘为西陵督代陆逊巡抚二境以来,步家已累任西陵督三十三年,骤然听闻孙皓召见,担心自己失职,又怕喜怒无常的孙皓听信谗言,会借机将他扣起来或诛杀,思前想后决定投奔晋国。他命侄子步玑与步璇到洛阳为质,并阐述自己投降之意。

  步玑到洛阳时已是九月,司马炎得知后大喜过望,册封步阐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领交州牧,封宜都公。以步玑监江陵诸军事、左将军,加散骑常侍,领庐陵太守,改封江陵侯(步玑在东吴原袭临湘侯);步璇为给事中、宣威将军,封都乡侯。这时在乐乡都督军事的陆抗听闻步阐反叛,令将军左奕、吾彦、蔡贡等人径直赶往西陵,晋武帝也出动了三路大军援救步阐:他命荆州刺史杨肇到西陵接应步阐,车骑将军羊祜率五万人的步军出江陵,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攻击建平郡(今重庆巫山县)作为牵制。晋吴之间的西陵之战因而爆发。

  陆抗深知西陵战略地位的重要,然而他下令给西上诸军的命令却并非直接攻击,而是筑起高墙,从赤溪一直蔓延到故市(今湖北宜昌),这道高墙对内可以围困步阐,对外可以抵御晋军。陆抗对这道工程催得非常之紧,日夜命令军士施工,好像敌人已经到来了一样。东吴军队在此严令之下,都苦不堪言。众将都劝谏陆抗说:“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何事於围,而以弊士民之力乎?”陆抗对此给出了解释:“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所缮修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原来陆抗自永安二年(公元259年)主持这一地区的防务以来,对西陵的城防累次加固,自至西陵仓猝难以攻克,因担心腹背受敌,故作长久围困。但是众将对此不理解,都想攻下步阐速战速决,陆抗每每不许。宜都太守雷谭言辞恳切,陆抗为服众心,听令让其一攻。众将试图拿下西陵,但果然没有成功,众人这才信服陆抗的先见之明,加班加点构筑防御,终于赶在晋军到来之前,成功合围西陵城。

  羊祜率领的大军即将抵达江陵城,众将都认为陆抗不应该西上,而应以全力对抗羊祜。陆抗说:“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假令敌没江陵,必不能守,所损者小。如使西陵槃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竟言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陆抗从西陵与江陵的对比上,认定西陵得失将会关系到荆州南界少数民族部落的向背,因此西陵才是此战的必争之地,所以他果断放弃直接与羊祜对抗,而以主力直接西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