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栖风 东吴帝国的最后十七年》
第28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5-20 19:27:30
  061
  在建衡三年(公元271年),东吴还有两位重量级高官去世,他们分别是右大司马丁奉和司空孟宗,这两人的去世也是东吴政界的重大损失。丁奉出身贫苦,并未接受文化教育,和蜀汉的将领王平一样都是从军旅之中成长起来的名将。他早年先后跟随甘宁、陆逊、潘璋等人,以斩将搴旗渐被人所识,后又参与东兴之战,援救诸葛诞的寿春外围之战,都力战有功,由此逐渐成为东吴军界的擎天巨擘。然而丁奉也并非屡战屡胜,在建衡元年(公元269年)他最后一次出征之中,他屯兵徐塘(在东关之东),进攻晋国的谷阳(县名,治所在今安徽灵璧西南)。但谷阳县的百姓知道吴军到来已提前撤走,丁奉一无所获。孙皓大怒,斩杀了丁奉的导军。而丁奉贵重有功,渐渐也骄狂起来。在丁奉去世后,有人据此进以谗言,孙皓想起从前他出军的事情,更兼怀恨他于自己出游华里时与万彧、留平密谋,将他的家族徙往临川郡。孟宗生平已详前述,他因为支持孙皓为孙和正名而获得较为完满的结局。

  这一年孙皓已从左夫人王氏去世的悲痛中缓过神来。他看到了故尚书仆射薛综传下来的文章,甚为叹服,于是命薛综之子选曹尚书、太子少傅薛莹继作。原来在黄龙三年(公元231年),孙权下令祭祀祖先不能用常规文字,需另创新辞以显别出心裁。薛综奉命造文,其文辞藻灿烂,孙权看后十分满意,又命其再作两篇,使总数满三。薛综才识机捷,胸中词句万千,昔年张奉出使东吴时,曾用阚泽的姓名嘲笑他,阚泽无法回答,薛综因而劝酒说:“蜀者何也?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张奉又问吴字作何解,薛综答道:“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所以接到孙权命令后他又再创新篇,辞令与前次又有不同,众人都以此称叹。

  此时薛莹继作文章,他因此创作了一篇文章,全文皆用四字句,先回顾了家族的历史:“惟臣之先,昔仕于汉,奕世绵绵,颇涉台观。暨臣父综,遭时之难,卯金失御,邦家毁乱。適兹乐土,庶存孑遗,天启其心,东南是归。厥初流隶,困于蛮垂。大皇开基,恩德远施。特蒙招命。拯擢泥汙,释放巾褐,受职剖符。作守合浦,在海之隅,迁入京辇,遂升机枢。枯瘁更荣,绝统复纪,自微而显,非原之始。亦惟宠遇,心存足止。”

  他还特地投孙皓心思,强调自己父亲薛综为太子少傅,辅佐孙和的情景:“重值文皇,建号东宫,乃作少傅,光华益隆。明明圣嗣,至德谦崇,礼遇兼加,惟渥惟丰。哀哀先臣,念竭其忠,洪恩未报,委世以终。”
  接着他又写自己和兄长薛珝是如何受孙皓器重:“嗟臣蔑贱,惟昆及弟,幸生幸育,讬综遗体。过庭既训,顽蔽难启。堂构弗克,志存耦耕。岂悟圣朝,仁泽流盈。追录先臣,愍其无成,是济是拔,被以殊荣。珝忝千里,受命南征,旌旗备物,金革杨声。及臣斯陋,实闇实微,既显前轨,人物之机;复傅东宫,继世荷辉,才不逮先,是忝是违。”
  最后他对孙皓表达了自己的忠心:“乾德博好,文雅是贵,追悼亡臣,冀存遗类。如何愚胤,曾无仿佛!瞻彼旧宠,顾此顽虚,孰能忍媿,臣实与居。夙夜反侧,克心自论,父子兄弟,累世蒙恩,死惟结草,生誓杀身,虽则灰陨,无报万分。”
  同样是在这一年,宠臣何定忽然突发奇想,觉得江淮不相通行,应该凿通圣溪而将两大水系沟通起来。他跟孙皓这么一说,孙皓当即同意。那这件苦差事派谁去呢?孙皓在脑中一思索,便圈定了薛莹。你薛莹不是说“虽则灰陨,无报万分”吗,那这件事交给你办是最好不过的。薛莹带领上万人前往施工,然而开始动工后才发现,当地多盘石,施工耗费大而不见进展,此事因此作罢。孙皓觉得薛莹大言炎炎却办事不力,也懒得再见到他,一纸诏书将他派到长江中游做武昌左部督了。

  日期:2016-05-21 20:54:16
  第八章 西陵之战
  062
  在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夏天,又一位日后伐吴名将走到了历史前台,他便是弘农人王浚。王浚出身于两千石的世家,早年因不修名节而被乡里所轻,随着年纪渐长才变得疏通亮达,气度宏阔而有大志。他曾经建造住宅,在门前留有数十步宽的大路,别人都问他原因,王浚回答说:“我想要让这里容纳长戟幡旗。”大家以为他是胡言乱语,故而一笑而过,王浚用陈胜之语慨叹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后来州郡辟为河东从事。魏国名臣徐邈时为司隶校尉,有个才貌双全的女儿还未出嫁,徐邈就大会属下官员,让女儿在后面观察。徐氏相中了王浚,徐邈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羊祜镇荆州后,王浚参征南军事,羊祜极为赏识他的才干。羊祜兄长之子羊暨对羊祜说:“王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能用他专任,应该对他加以约束。”羊祜就说:“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在他的举荐下,王浚任车骑从事中郎,后转巴郡太守。而巴郡靠近晋吴边境,百姓苦于征役,生下的男孩大多弃而不养。王浚因此宽以待民,家中有孩子出生的都给予减免徭役的政策,在他的主持下巴郡有数千人得以存活。王浚又转任广汉太守,在任垂惠布政,百姓依赖。但王浚仕途蹭蹬,该年已六十七岁,若放到今天早已过了致仕的年龄,但他却依然只是一郡长官,距离他当年立下的宏愿还很遥远。

  然而当年夏天汶山白马胡事件爆发,王浚突然得到了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汶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蜀汉时代这里也曾爆发过武装叛乱,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发生在延熙十年(公元247年),居住在这里的平康夷作乱,被蜀汉大将姜维讨平。此时白马胡人侵占掳掠其他部族,益州刺史皇甫晏想要讨平,州中典学从事何旅劝他说:“这些少数民族互相残杀,就是他们的本性,还不足以成为大患。现在盛夏出军,暑湿弥漫,一定会出现疾疫,应该在秋冬之际讨伐他们。”皇甫晏没有听从。又有胡人康木子烧香声称出军必败,皇甫晏认为他是有意惑乱军心,就杀了他。

  然而皇甫晏没有料到,自己的部下对征讨白马胡并不热衷,很多人甚至对此颇为怀恨。大军走到观阪(今四川都江堰,刘禅曾于此地视察)时,益州牙门将张弘等人认为汶山道路艰险,又害怕胡人军队,趁夜掀起暴乱,诛杀了皇甫晏。兵曹从事杨仓勒兵力战也死于军中。张弘得手后立即上书倒打一耙,声称皇甫晏率领自己共同作乱,因此才杀了他,并将其传首京师。皇甫晏主簿何攀正在为母守丧,听说后前往洛阳,力证皇甫晏不反。张弘等人率领乱兵四处抄掠,这时主簿李毅对王浚说:“皇甫晏从诸生而起,有什么需求才会造反!而且广汉郡与成都十分接近,却把它归属于梁州管辖,正是朝廷用以控制益州要害的手段,预防像今日这样的叛乱啊!现在益州有乱,也是广汉郡的忧心之事。张弘不过一竖子,众人并不亲附,应该即时赴讨,不可坐失良机。”王浚想要向上汇报,李毅说:“杀主之贼,为恶尤大,当不拘常制,何请之有!”王浚就发兵进讨张弘。之前王浚夜里做梦,见到卧室的屋梁上悬挂着三把刀,随即又添上一把。王浚醒了之后,觉得这个梦特别不吉利。主簿李毅却有不同的看法,他听了王浚的描述,对王浚称贺道:“三刀就是‘州’字,又添益一把,您该做益州的长官吧!”果然这时朝廷任命王浚为益州刺史。王浚根据张弘的情况多设方略,果断攻击张弘,因此夷灭张弘三族,朝廷加封其为关内侯。

  王浚在益州时怀辑殊俗,待以威信,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看到王浚办事公道,都陆续前来归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