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栖风 东吴帝国的最后十七年》
第8节作者:
陟云子
纪陟和弘璆到了魏国以后,入境就问避讳,而到了某一郡国之后则询问该地的风俗。他们来到寿春时,寿春守将王布夸耀武功,向他们展示骑马射箭的本领。王布武将出身,这马射原是手到拈来,表演完毕后王布问纪陟:“吴国的君子也能这样吗?”纪陟淡淡回答:“这是军人骑士未修完本业便能达到的,至于士大夫君子没有练这个的。”一句话说得王布惭愧不已,而又无法反驳。等到二人到了洛阳,时间已经到了夏四月,二人向司马昭奉上国书,内容如下:“知以高世之才,处宰辅之任,渐导之功,勤亦至矣。孤以不德,阶承统绪,思与贤良共济世道,而以壅隔未有所缘,嘉意允著,深用依依。今遣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弘璆宣明至怀。”比起司马昭的长篇大论,孙皓的回书倒是简单得多。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别的事以后再说吧。等于是孙皓并未正面回答司马昭要求归顺的设问,不过这也原在司马昭的料想之中,要是孙皓直接闻风解甲反倒是一件稀罕事。
日期:2016-04-05 21:02:29
016
魏帝曹奂接见了两人,并让侍从询问:“来时吴王何如?”纪陟回答说:“来时皇帝临轩,百僚陪位,御膳无恙。”司马昭设宴款待二人,朝中文武尽皆作陪,连头一年刚刚迁居洛阳的安乐公刘禅也在其中。司马昭令傧者介绍诸人,称:“这个人就是安乐公,那个人是匈奴单于。”纪陟对于曾经是蜀汉皇帝的刘禅不能不有所表示,但在魏国群臣面前又要给足司马昭面子,于是便以外交辞令回答:“西主失土,为君王所礼,位同三代,莫不感义,匈奴边塞难羁之国,君王怀之,亲在坐席,此诚威恩远著。”司马昭又问道:“吴国的戍守战备有多少?”纪陟当然不能据实回答,犹如昔年李密出使东吴,吴主询问蜀汉马匹多寡,李密便回答“官用有余,人间自足”一样,纪陟只以两国沿江防线的长度作对:“西陵以至江都,五千七百里。”司马昭想试探一下吴国的江防情况,便问:“道里甚远,难为坚固?”意思是防线这么长,肯定不能面面俱到吧?纪陟答道:“疆界虽远,而其险要必争之地,不过数四,犹人虽有八尺之躯靡不受患,其护风寒亦数处耳。”纪陟以人躯体御寒为喻,点明防守需有轻重缓急,重要的地方吴国皆已妥善驻守,无有疏漏。但裴松之认为纪陟情急之中,所举的例子不太适当。他说人的八尺之体都受风寒,防护身体岂能只有数处?不如将其比作“金城万雉,所急防者四门而已”。
纪陟和弘璆来到曹魏,并没有立即返还建业,从前面司马昭与纪陟的对话来看,很可能是司马昭想进一步地从随行使团口中获得东吴消息,甚至做些渗透工作。但在公元265年9月6日,司马昭身故,刚刚即位的司马炎忙着封赏大小臣工,一时无暇顾及二人。直到当年冬季,才将二人遣还。
就在东吴使者出使的时候,远在江南的孙皓也没有闲着。在去年冬天他以雷霆手段将碍事的濮阳兴和张布诛杀,现吴国上下已无人能够阻挡他的意志。景皇后朱氏及孙休四子尚在,孙皓不免耿耿于怀,于是在当年七月,孙皓逼杀景后朱氏,由于朱氏并非在正殿中身故,且死后孙皓又于苑中小屋治丧,不欲使人知晓,百官便知朱氏并非因疾病故去,心中莫不痛切,然而无一人敢稍有显露。朱氏死后,与孙休合葬定陵。
附带说一句,在发掘宋山墓时曾于右前侧还清理出一座中型砖室墓葬,由于破坏严重,仅有一枚银质五铢出土。但从该墓墓砖分析,年代与宋山墓相当,且建造也极为考究,内有七层铺地砖,这是马鞍山地区六朝墓葬中铺地砖层数最多的一座。据栗中斌等学者考证,认为该墓很可能就是朱氏墓,也就是说朱氏最后是以另立坟茔而非合葬的形式安葬定陵。这个苦命的女子因为政治需要而出生(朱主嫁于朱据是孙权为了拉拢吴之四姓中朱姓的代表人物朱据),又因为政治需要而嫁人,最后又因为没有了利用价值被逼杀,结局和被伪诏赐死的父亲朱据及被冤杀的母亲朱主如出一辙,实在令人可叹可悯。
日期:2016-04-06 20:48:05
017
除了逼杀朱皇后,孙皓还将孙休的四个儿子送往吴小城(据《越绝书•吴地传》,春秋时伍子胥奉吴王阖闾令建吴国大城,内有两座小城,分别为吴小城和伍子胥城,吴小城周长十二里,为当时的吴王和贵族聚居区,内有姑苏台),不久又杀掉了其中年长的两个,即前太子豫章王和汝南王。春秋时晋国有位叫师服的大夫,曾举证过君主的名字与国运之间的关系。于是后人纷纷感叹,孙休给儿子取这么怪僻的名字,不幸果然降临了。
在该年九月,孙皓还接受西陵督步阐的上表,将都城从建业移至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步阐是故丞相步骘之子,抚军将军步协之弟。在步协去世后,步阐继任西陵督,这已是步家连续三任都督西陵。步阐之所以有此主张,显然是因为武昌地处长江水路通道中心,以此为都可更好地沟通上下游江防守备的联系,更可进一步地抬高自己的位置。这不是东吴第一次以武昌为都,事实上在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至黄龙元年(公元229年),武昌曾作为东吴都城八年。
由于武昌在东吴历史上的独特政治意义,这里再对武昌的历史作一回顾。武昌也就是鄂地在春秋战国时已成为楚国有舟楫通航之利的水路节点。然而直到东汉末年该地战略地位并未凸显。直到黄巾起义后,天下南北对抗的格局初步形成,孙策在取得江东六郡后开始向长江中游扩张,与占据江夏的刘表部将黄祖发生多次交战。孙策孙权兄弟先后在建安四年、八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五征江夏,最终消灭黄祖。随即孙权委派金曹从事胡综为鄂长,然而随着孙权返回江东,刘表之子江夏太守刘琦又收复该郡。
后曹操大举南进,刘琮归降,刘备投奔刘琦并进驻鄂县之樊口,孙刘两家在鄂县会合后进兵赤壁,击败曹操。曹操退兵之后留曹仁守江陵。刘备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前后交战一年,夺得江陵及其属地。这时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荆南四郡。后刘琦病故,孙权乘机占据江夏郡南岸的沙羡、鄂县和下雉等地,并以程普为江夏太守,治沙羡。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刘备“与权连合,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孙权因此全据江夏,并对江夏郡南部的鄂县实现名正言顺地控制。
日期:2016-04-07 20:19:16
018
随着全取荆州想法的落实,孙权对长江中游几处要塞城市的关注度逐渐升温。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岁末,孙权弃刘联曹,突袭荆州,斩馘关羽。随后,孙权及东吴主力离开都城建业溯江西上。在占据江陵后,孙权移驾公丨安丨(今湖北公丨安丨),并逐步巩固了对当地的统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