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栖风 东吴帝国的最后十七年》
第5节作者:
陟云子
但是必须看到,作为援军主帅的陆抗很可能在进攻中并未使出全力。陆抗本人出身于“顾、陆、朱、张”这吴之四姓中的陆氏,这四姓在东吴的政治生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以这四姓才俊作为主体的江东本土豪族构成了江东士人集团,这个集团的成员表现出强烈的本土化利益倾向:当有外敌入侵时,他们为保证家国不被倾覆往往能用命抵抗;而当上峰严令他们主动出击的时候,他们因惧怕自身实力的损失而消极保守甚至畏敌避战,如诸葛恪北征之时要反复开喻这些本土将领,即使这样还要“违众出军”,孙綝援救寿春时授兵三万人给名将朱异让其死战,朱异居然抗拒不从。凡此种种,皆是江东大族自身控有部曲的负面效应,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吴国中央政府政令的推行,也使得东吴在整体上表现趋于保守。孙权去世后东吴的江东化进程加快,在“两宫之争”中被强力打击的江东士人开始在朝廷中反弹,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越来越多,有时皇帝对他们也无可奈何。基于此就不难理解身为东吴最后军事支柱的陆抗以众凌寡居然拿不下一个永安城,原因就在于他不想将有限的实力消耗在对外扩张之中。陆抗未用全力,恰恰成就了罗宪的美名。
陈骞转告司马昭罗宪的处境后,司马昭即派遣荆州刺史胡烈率步骑两万人攻打西陵救援罗宪。西陵正当长江东出三峡水势渐趋平缓之处,有“国之藩表”之称,乃是荆州江防区诸处要点(建平、夷陵、乐乡、江陵、公丨安丨、巴丘等)中的重要节点。胡烈引兵救援,就给了陆抗一个退兵的理由,吴国这次进攻以顿兵坚城无功而返。
日期:2016-03-30 20:15:34
010
当年夏天,孙休针对交州南部三郡失于魏国的情况,对行政区划作出了重大调整,他重新分交州设立广州。在东吴的历史上,这是第二次设立广州。广州第一次出现是在黄武五年(公元226年),时孙权尚为吴王。分交州置广州的背景是交趾土豪士燮的去世,士燮于东汉末年攫取了交趾太守的职位后,“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由于中原战事迭兴,士燮本人又有好贤的声名,因此趁此机会延揽了大批中原士人。在他的悉心经营下,交趾这块远离中原的乐土二十多年没有遇到大的战事。在交州刺史朱符被杀后,士燮表请其弟分领合浦郡、九真郡、南海郡太守,东汉政府大权已落入曹操手中,而曹操本人尚无力难顾,因此任命士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又拜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事实上已承认了士燮对交州的统治。
赤壁之战后,孙权趁曹操无力难进,同时也为取得岭南的资源,委派步骘为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虽然士燮率领兄弟奉承节度,但实际上的半独立状态并未改变,史称其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出入鸣钟磬,备具威仪,笳箫鼓吹,车骑满道,胡人夹毂烧香者常有数十”。因此陈寿才称他“尉他不足踰也”(尉他是秦末汉初割据岭南的军阀)。而且步骘为刺史的第二年,交州治所即由苍梧郡广信县(今广西梧州市)内移到南海郡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可见对交州的控制力比东汉时已然减弱。不过等士燮一死,孙权立刻以“交趾悬远”为据,宣布“分合浦以北为广州,吕岱为刺史;交趾以南为交州,戴良为刺史”,同时还任命士燮的儿子士徽为安远将军,领九真太守,并委任校尉陈时替代士燮。总体来看,孙权就是要剥夺士燮家族在交州的统治,将岭南置于中央控制之下。但士徽对此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他举兵卫戍海口抗拒戴良,吕岱因而上疏请求讨伐士徽,督兵三千人从海路进兵。有人曾对吕岱说:“徽籍累世之恩,为一州所附,未易轻也。”吕岱回答道:“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稽留不速,使得生心,婴城固守,七郡百蛮,云合响应,虽有智者,谁能图之?”于是与戴良等人进兵,士徽对此没有预料,大为震怖,不知所措之下,率领兄弟六人肉袒迎接吕岱,但是都被吕岱斩首。士徽被吕岱镇压后,大将甘醴、桓治等人仍然率兵攻打吕岱,吕岱虽然陆续平定叛乱,且进讨九真郡,但交州吏民未服东吴的情况却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更何况孙权的注意力已随着曹丕的去世转向北方,他于当年秋八月攻打江夏郡,又令诸葛瑾和张霸进攻襄阳,岭南得失反倒成了不急之务,于是不久就恢复旧观,交州仍治番禹,没有回到东汉时的治所龙编(今越南河内东)。
孙休将交州重新调整为交、广两州,不单单是因为交州“土广人众,阻险毒害,易以为乱,难使从治”,更主要的原因是出于对魏国进逼交州不得已的反应。在吕兴叛乱之后,东吴丢掉了交州南端的三郡,霍弋更派遣建宁爨谷为交趾太守,率原属蜀汉的将领董元、毛炅、孟幹、孟通、爨能、李松、王素等蚕食边境,这样东吴北、西、南三面都受到了魏国的压力。孙休新设广州,可以委派得力的官员更好地管理交州东部地区,而对于交州西南已丧失的地区,仍可委任名义上的交州刺史,如果该刺史能拿下交州全境,则刺史之位实至名归,也能刺激其对外用兵。
新设的广州从此就一直存在于东吴的版图之中。东吴此时下辖荆、扬、交、广四州,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东南和中南诸省区,靠着这半壁江山,东吴拉开了与北方强邻的对峙。
日期:2016-03-31 18:04:55
第二章 孙休之死与孙皓继位
011
在内忧外患之中,吴国君主孙休的人生也走到了终点。公元264年9月2日,他下诏大赦全国,次日即薨逝。临死之前,孙休口不能言,但尚能用笔写字,于是手书召唤丞相濮阳兴入内。俗语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孙休以三十岁的寿命告别人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四个年幼的儿子。他命令太子出拜濮阳兴,又用手把着濮阳兴的胳膊指向太子,意思是太子以后就托付给你了。在孙休看来,将托孤重任交给濮阳兴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因为濮阳兴不仅使他的藩邸旧人,而且还是他力主任用提拔起来的心腹,贯彻自己的意志该不是什么难事。但太子年龄实在太小,缺乏独立理事的能力,而濮阳兴本人又不是意志坚定的纯臣,使此事平添了许多变数。
回头看孙休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孙休由于受儒学影响太深,治理国家重儒而轻法,对于很多事情处理得失之于宽,例如张布素来奸邪,多有擅权举动,孙休对此不是不了解,只是碍于张布的情面不忍深责,致使张布在高位上愆留不去。而孙休本人虽有心关怀民瘼,但他既不能改变东吴高层江东化的事实,也未对豪族进行削弱,所以大部分举措也只是纸上摆设。至于在武功上孙休在位的几年基本上是保境息民,除了在蜀汉灭亡前后的几次军事行动,他也没有别的建树。所以孙休总体上算是一个平稳过渡的守成之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