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栖风 东吴帝国的最后十七年》
第4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魏国自然也想用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此时已委派原任汉葭县长的郭纯代领武陵太守。郭纯率领涪陵郡百姓抵达原属蜀汉的迁陵县界,在赤沙驻扎,同时招诱武陵各少数民族的邑君,因东吴立国后曾多次对原住民进行清洗,所以原住民普遍对其怀有敌视心理,郭纯一招募,立时便有人起兵响应。郭纯还以武力进攻武陵郡下属的酉阳县,郡中震惧。钟离牧询问朝吏:“现在西蜀倾覆,边境受到敌人侵害,用什么方法抵御呢?”郡中属吏都回答说:“现在二县(指酉阳和迁陵)有连山险阻,各少数民族又设兵相截,不可用大军惊扰,否则诸夷盘结更加难治。应该渐次安定他们,可以派遣吏员宣教慰劳。”然钟离牧独悉其中关窍,他说道:“不然。外敌内侵,诳诱百姓,应当在他们根基未深的时候而扑取,这就是救火贵速的形势。”于是他下令外部戒严,所有僚属中对此有异议者就施以军法。

  钟离牧如此做,不仅僚属不甚理解,连袍泽也为其捏了一把汗。抚夷将军高尚就对钟离牧说:“过去潘太常(潘浚)督兵五万然后才讨伐五溪夷,当时国家外与刘氏联合,内部诸夷率化,现在既没有往日的援助,而郭纯已抢先占据迁陵县,现在您准备以三千兵卒深入群山,我未看出其中有利的地方。”高尚所举的潘浚讨五溪夷是孙权践祚不久的事,当时潘浚信赏必行,法不可干,斩首获生,盖以万数,也花费了很大精力才将盘根错节的五溪蛮夷镇压下去,所以高尚现在才说钟离牧此举有冒进之嫌。钟离牧的回答倒很简略:“非常之事,何得偱旧?”意为现在情形非同以往,不必援引前例横加约束。果然是“非常之事,非常人能为之”(王敦语),钟离牧随即率领部众昼夜进兵,缘山险行,几近两千里长途跋涉,突袭了五溪夷聚居地区,斩杀怀异心的魁帅一百多人以及他们的党羽总计千余人,郭纯在当地失掉了统治基础不得不狼狈逃回,五溪因而平定。

  此外,魏国亦于此时对吴国作了一次试探性攻击,即所谓的“句章之战”。战役的规模不大,但性质稍稍有些特殊,因为魏军主将新附督王稚是从海路绕到吴国句章(今宁波市)的。水战历来是东吴的强项,魏国于此时能出动水军做长途奔袭,则表明曹魏在数十年东吴的交战中,水军技法亦有长足进步。此次王稚攻击句章,掳掠东吴长吏及男女百姓二百余人,但王稚亦遭吴军截击,内中有一艘船被吴将孙越(孙韶次子,嗣建德侯,官至右将军)缴获,并获得船上被掳走的三十人。

  日期:2016-03-29 10:54:13
  008
  吴国的多事不是孤立的,上述的内忧外患多半都能与蜀汉灭亡找到联系。现在我们将视角前移到永安六年冬,来看一下东吴在当时的表现。本来魏国征伐蜀汉早有征兆,姜维亦提醒刘禅多加注意,然而蜀汉朝廷的内蠹大宦官黄皓征信鬼巫,认为敌人不会到来,劝刘禅不要将这件事告诉百官。正是因为刘禅错误地使用了信息不对称授权,才使得蜀汉位于成都平原的各郡县皆无应战准备。等到钟会、邓艾、诸葛绪以三路大军碾压蜀汉北部防线时,刘禅才知道这次真是狼来了。姜维虽然机智地从邓艾和诸葛绪的堵截中逃出生天并退往剑阁,但邓艾却穿越人迹罕至的阴平山路,突然来到了蜀汉腹地,刘禅遂命人向东吴告急。

  东吴尽管本身也遭遇到一些困难,但孙休本人还是对此给予了足够重视。三国到了后期,汉吴两国的国力都在长年累月的紧张对峙中逐渐消耗,魏国的人力优势慢慢凸显,只有合两国之力才能与魏相抗。现实中的唇齿相依关系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转移,因此孙休在关键时刻必须要拉蜀汉一把。史书上没有记载蜀汉的使者究竟是哪天到的建业,但从孙休于公元263年11月9日下令援汉分析,这个时间不会超过半月。孙休让大将军丁奉督率诸军兵出寿春,将军留平(左将军留赞子)前往南郡拜见上大将军施绩,因施绩负责巴丘至西陵段的防务,孙休令其与施绩商议后再决定从哪里出兵(显然这一路出兵方向应在施绩辖境内),此外孙休还让丁奉之弟丁封和孙吴宗室孙异(孙韶三子,孙楷、孙越之弟)入沔中。东吴的三路大军中,除最后这一路直接援救蜀汉外,前两路都是攻敌必救以作牵制。然而刘禅投降得太快了,孙休听到消息后下令暂时罢兵。

  蜀汉被魏国灭亡后,东吴中书丞华覈造诣宫门,并写了如下一篇表文:“间闻贼众蚁聚向西境,西境艰险,谓当无虞。定闻陆抗表至,成都不守,臣主播越,社稷倾覆。昔卫为翟所灭而桓公存之,今道里长远,不可救振,失委附之土,弃贡献之国,臣以草芥,窃怀不宁。陛下圣仁,恩泽远抚,卒闻如此,必垂哀悼。臣不胜忡怅之情,谨拜表以闻。”显然蜀汉灭亡也出于他预料之外,故此华覈作为文学之士,才会有如此感慨。

  日期:2016-03-29 18:31:27
  009
  然而长江上游巴蜀地区的得失毕竟关乎东吴国运,早在赤壁之战后周瑜就有全取巴蜀以作南北对抗的军事构想,虽然未能付诸实施,但毕竟为后代继统东吴者提供了思路,因此在这一点上孙休绝不能轻忽。所以在蜀汉初败之时,东吴已派兵西上,对外声称救援,实则欲溯江攻城略地。此时防守永安城的是原蜀汉巴东太守罗宪,在蜀汉遭遇危难的时候都督巴东的右大将军阎宇已率主力赶赴成都,永安城只有区区两千人。

  因刘禅已经委质投降,罗宪亦已归顺魏国,听说东吴进兵的消息,罗宪声称:“蜀汉已经倾覆,吴国作为唇齿相依的盟友,不怜恤我们的危难而希图其利,背盟违约。而且现在汉室已经灭亡,东吴何得长久,怎能成为吴国的降虏呢!”他保城缮甲,告誓将士,在属下的士兵中统一了思想,于是将士都尽心听命。东吴听说钟会、邓艾被杀的消息,且兼巴蜀的大批城池无人管理,更有兼并蜀汉的想法,但因巴东固守,大军不能通过,于是命令抚军将军步协率兵西上。步协是东吴第四任丞相步骘之子,步骘在成为丞相前,曾都督西陵二十年,素有威信,去世后孙权令步协继嗣且代领步骘的军队,从后来步阐反吴的情况来看,步协所部约在万人左右。抛去必须留在西陵防守的兵力,则步协实际上能用于攻击罗宪的不满万人。罗宪命士兵临江拒射,但步协人多不能抵御。于是罗宪命令参军杨宗突围北出,向安东将军陈骞告急,又送文武印绶、任子给晋王司马昭。步协统兵过江进攻永安城,罗宪出城与步协交战,大破步协所部。

  步协失利的消息传回东吴,孙休大为恼怒,加命镇军将军陆抗(时都督西陵)、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建平为今重庆巫山,当时与蜀汉接壤)盛曼率军三万人增援步协。陆抗等人将永安城团团围住,从春二月一直到秋七月,前后进攻了半年而城池不下。永安城中疾病者已有大半,有人劝说罗宪弃城外逃,罗宪说:“夫为人主,百姓所仰,危不能安,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于此矣。”后人因此而盛赞罗宪的守城壮举,因为双方的兵力毕竟相差十几倍,能以孤城抵御敌人半年之久,罗宪实可被称为善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