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第24节

作者: 听伟哥讲山海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浏阳网11月14日讯(记者刘志光)北纬28.13°,东经113.61°。这是浏阳城区在地球上的空间坐标。北纬30°是世界自然景观最为奇妙、人类文明最为繁盛的地带,浏阳人在这个神奇的地方生活了多久?留下了什么?
  远古的文明,远去的村落,都要从1964年的那次挖掘说起。城西,浏阳河边,西湖山下,樟树潭。曾经挖掘出了石斧、石箭镞、石网坠等磨制石器,挖掘了古代住房遗址,挖掘了象征龙山文化的黑陶,还出土了商周时期风格的大口尊……
  11月9日,细雨下了三天,天气愈发寒冷。我们开始了樟树潭访古之旅。
  寻找樟树潭,氮肥厂下曾有一次历史性的发掘
  沿着浏阳河西去,绕西湖山有一条水泥路。过了废弃的铁路桥,走上10来分钟,就到了浏阳氮肥厂。
  曾经红火一时的企业如今铁门紧闭,熄火多年的烟囱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中,映衬着远处西湖山顶的楚文塔。
  氮肥厂对面开店的两鬓斑白的店主,并不知晓樟树潭考古的往事。询问数人后,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了93岁高龄的程年珍(音)老人。这位在姚家冲住了一辈子的老娭毑,回忆了许久,说听过这么回事,“拖了一车石头去长沙。”

  “是有这么回事。不过,我也没有去现场看。”程年珍老人的儿子、62岁的姚永秋向我们介绍,考古挖掘的地方后来建了氮肥厂,原来的东西找不到了。
  87岁的浏阳文史专家潘信之,上世纪60年代在县文化科工作。潘信之回忆,最初是文化科干部李海量在城西樟树潭边上一处叫乱石山的地方拣到了一些石器,清理辨认属于新石器时代,就上报了省博物馆。其后,省博物馆派人来浏阳进行了挖掘。
  一些文献资料显示,浏阳樟树潭遗址是1964年7月挖掘的。而《浏阳县志》明确记载,1970年,浏阳县氮肥厂建成投产。
  我们可以推断,在那个文物保护观念淡薄的年代,樟树潭遗址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氮肥厂轰鸣的机器声中。这也难怪多数人不了解这个遗址,这个记录着浏阳数千年前文明的地方。
  樟树潭是浏阳河的一处迴水湾,肥沃的河滩可以种植农作物,还可以捕鱼;西湖山可以抵挡寒流,茂盛的山林还有鸟兽野果。这里是远古人类生活的好地方。
  樟树潭遗址,对于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科科长任新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尽管他未参与那次挖掘。
  在市文物局编撰的图书《浏阳文物》中,对樟树潭遗址有一段介绍。8000年前,湖南的古人类开始形成以原始稻作农业和印纹陶器为地域特征的氏族部落文化。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代,聚居部族在浏阳河、捞刀河流域广泛分布,樟树潭遗址便是这时期典型代表之一。樟树潭遗址位于浏阳城西,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上层为商周时期遗存。
  “樟树潭遗址反映了五千年前的浏阳人有着比较高的文明。”任新民说,当时的浏阳人已经学会了建房子,学会了纺织,还会种植水稻和其他农作物。
  已故的省博物馆考古专家张欣如(1918.10-2008.8)主持参与了樟树潭遗址的挖掘工作。张欣如所著文献《湖南浏阳樟树潭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中记载,考古队员在樟树潭发现了“一间住房遗迹,在房内及其周围又发现大量的石器、陶片等物,共300余件。”
  原始人最先住在树上,后来生活在山洞里,但山洞阴暗潮湿。再后来,人类砍伐树木用柱子,盖上茅草,建造了简单的房子。“从发掘遗址来看,这应该是半坡式房屋。”潘信之介绍,当时的考古队员在洞穴外不远发现了两个桩洞,中间区域发现了烧过的炉灰,还有石凳子,“就像很多商家搭建的室外遮阳棚一样。”
  “学会建房,意味着远古人类有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任新民说,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在樟树潭遗址中,还发掘了一个石纺轮。“这说明当地的浏阳人已经学会了纺麻制衣。”任新民解释,人类从最早的赤身裸体,到以树叶为衣服,到葛麻衣服,再到后来的丝质衣服,不仅是生产力的进步,更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对于当时的纺麻,任新民还提供了一个证据——出土陶片上清晰的麻布纹和绳纹。紧致有序的麻布纹说明当时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利用葛麻、兽皮制作衣服不成问题。
  日期:2016-03-05 18:17:35
  史海钩沉:浏阳文化遗址知多少?
  “浏阳发掘的新旧石器时代及商周时期遗址有十多处。”任新民介绍,在小河等地,现在还经常可以挖掘一些磨制石器。
  目前挖掘规模比较大的遗址,除了永安芦塘旧石器出土点、樟树潭遗址,还有大围山锣背山遗址、小河苦竹山遗址、淳口沙冲遗址等。
  锣背山遗址,分布在大溪河阶地的山坡上,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约0.4米,出土了磨制石斧、石箭镞、石锛、穿孔石刀等,陶片有夹砂红陶、泥质灰陶、黑皮陶等。(本报7月5日曾报道)从出土器物分析,浏阳河流域此时期分布着以耕种农业、渔猎采集经济为主的氏族部落,距今约三四千年。
  苦竹山遗址,分布于小溪河南岸的台地上,约2.5万平方米,出土了打制石器、磨制石锛、铜釜、铁三角架等,陶片有黑皮陶、灰陶、红陶等。
  沙冲遗址,分布于捞刀河与炉烟河交汇的阶地上,约6000平方米,文化层约2米,出土了夹砂红陶、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及硬陶等。还出土了青铜镜、青铜镈等。

  考古追问
  最古老的浏阳人生活在哪里?
  从目前发掘的情况来看,永安芦塘是浏阳人类活动最早的地方--1991年,在这里挖掘了旧石器时代中期打制石器,距今已有15-20万年。(本报5月30日曾报道)
  更早之前,浏阳有没有人类生活?11月6日,省地质研究院教授童潜明匆匆赶到浏阳。因为5天之前,浏阳高坪松岗山矿洞挖掘十多块骨化石。(本报11月8日曾报道)
  6日,童潜明教授和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科科长任新民一同探勘了松岗山的溶洞。童潜明初步鉴定,这些骨化石属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距今约200年,而这些化石是寻找更古老人类的线索。
  虽然当天没有发现古人类化石,但童潜明坚信“找到更古老的湖南人,只是时间问题。”

  像松岗山那样依山傍水的地方,浏阳有很多,而且浏阳纬度适中、光照充足。综合这些条件,童潜明认为,浏阳比较适合古人类生活,按现在的话说,“浏阳很宜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