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第20节

作者: 听伟哥讲山海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3-05 17:39:02
  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
  这里又是一幅地画了:
  这里再截取两张谷歌地球的立体图,让大家看看这是山形,不是植被或光影等其他因素造成的视觉误差。看这只牛眼睛:
  日期:2016-03-05 17:46:58

  《山海经》地理系统自证
  《山海经》跟《山海图》是配套的工具书,两个物件是同时完成的。《山海图》就是地图册,《山海经》是地图册讲解词。《山海图》上的地理距离现在才一万多年,除了地貌会有所改变,地形基本没变。所以,《山海图》上的地名自然也可以在现今的地图上找到相对应的地方,前面也是这样做的。既然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地名,那么整个《山海经》自身的记录也是可以做到相互对应的。
  这里我就给大家甄别出来:
  《海外东经》:嗟丘……在东海……一曰……在尧葬东。
  《海外南经》: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
  这里的“狄山”其实就是“柢山”,不用多说了。
  关于“帝尧”的葬地,湖南工业大学史学教授刘俊男对此有过考证,他也是参阅了《山海经》,并对此进行考证。经过他的实地考察和对《山海经》原文的分析研究,考证帝尧葬于今湖南省株洲市攸县高枧镇高垅村尧山组尧山。其学术成果已经收录在他出版的著作《华夏上古史研究》一书中。
  刘俊男教授的研究成果是得到史学界的认同,全国相关史学专家参与了论证大会:
  2007年8月11-13日“攸县尧帝史迹专家论证会”在株洲金龙大酒店及皇图岭镇胜利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教授亲自主持了专家论证会,来自全国十三位教授、专家(包括中国先秦史学会秘书长官长为博士、中央民族大学陈连开教授、湖南省原考古研究所所长马世之研究员、陕西博物馆杨东晨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钱宗范教授、安徽师范大学裘士京教授(博导)、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袁家荣研究员、湖南省文物局何强副局长、株洲市文物局席道合研究员等)、专家一致认为尧帝生于攸县、葬于攸县是有充分的古文献根据的,其说是有理有据的。——刘俊男《南北尧迹疏证》

  日期:2016-03-05 17:53:43
  刘俊男教授是依据《山海经》来考证的,他的考证跟我对《山海经》的考证结果也是相符合的。都是以《山海经》为依据进行考证,而且考证结果也相互印证。所以,我偷懒把刘军南教授的研究成果直接拿过来使用。
  我想,看到这张图的人大部分人可能第一时间不是关注帝尧的墓葬地,而是很吃惊"东海"怎么会在这里。你说"西海"是四川盆地已经惊世骇俗了,现在又说"东海"是鄱阳湖地区,太过分了吧。呵呵,是的,东海是在这里。上面我引用的《山海经》原文就是这么写的。如果不相信我的原文,你们随便去找任何一个《山海经》的版本翻来看看,看上面是不是写着"东海"。
  别急,这个"东海"以后还会出现的。从这里开始,这张"山海经地理图"会不断添加新的地址上来,而且都是从《山海经》本书中的原文记载上来的,绝不添加《山海经》书外的字。
  帝尧的葬地出来了,帝喾的葬地请大家拭目以待,后面会添上来的。
  日期:2016-03-05 17:55:46

  “柢山”即夏朝都城
  夏朝一直是上古历史争论的热点,自可信文献记载以来,都没人怀疑过夏朝的存在。但近百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兴起,夏朝变成了考古上的尴尬:迄今为止,没有挖到任何可供证明的夏朝物件和文字,于是,夏朝的存在就成了问题。虽然问题的出现,史学界出现了两派:一派以考古为依据,对夏朝的存在提出质疑,甚至有否定夏朝存在。一派以史料为依据,对夏朝的存在坚信不移,只是暂时没找到而已。这两派在各方各面都相互争吵,谁也不服谁。不过相比较之下,倒是考古派占了上风,所以迄今为止世界史学上只承认华夏文明从商朝开始,只有3500年左右。

  中国的史学界在寻找夏朝,各种民科也在寻找夏朝,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民间人士,大抵上也分为一些派别。简要来说,主要分为两派:一是本土派。这派坚信夏朝在中国本土,所以拼命在各地寻找夏朝。一派是海外派,这一派的人士眼光比较开阔,眼看本地无望,便放眼世界,远赴西亚、非洲寻找祖宗。
  对于以上种种行为,伟哥都表示无能为力,只能从《山海经》中去寻找夏朝了。经过研究,终于有所发现,今天就在这里给大家说了。
  关于“柢山”的直接证据,我们可以从地图上印证,所以不必说。但是跟这个问题相关的还有几个地名需要证明,那就是柢山、狄山、砥山、砥石这几个地名是否指同一地。首先我们来逐步证明。
  日期:2016-03-05 17:57:14
  1、柢山=狄山。
  《海外南经》: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
  这是《山海经》上的原文,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对照上面的地图就知道,狄山即柢山。这个无需过多赘言。
  2、狄山=崇山

  《史记�6�1司马相如列传》:“历唐尧於崇山兮,过虞舜於九疑。”张守节正义引张揖曰:“崇山,狄山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6�1瓠子河》:“《山海经》曰:‘尧葬狄山之阳。一名崇山。’”
  《国语�6�1周语下》:“其在有虞,有崇伯鲧。”韦昭注:“崇,鲧国。伯,爵也。”
  《竹书纪年�6�1卷上》:“(帝尧)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
  《汉书�6�1楚元王传》“昔者鲧、共工、驩兜与舜禹杂处尧朝”[唐]颜师古注:“鲧,崇伯之名。”
  狄山即崇山,这是古籍所记载,无需我来考证了。
  3、崇山=砥山
  《吴越春秋�6�1越王无余外传第六》: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孕
  上面记载的是鲧的妻子女嬉在砥山下吞了个什么东西就怀孕了。这是神话,去掉神话成分,其实就是说鲧的妻子女嬉在砥山这个地方怀孕。女嬉怀孕的地方当然就是她跟鲧居住的地方。上面说了鲧是崇伯,居住在崇山。这里说鲧也居住在砥山,那么,砥山也就是崇山了。
  根据上面各条互证的证据,我们就形成一条证据链:
  柢山=狄山=崇山=砥山
  日期:2016-03-05 17:58:51
  推理到这里,实际上很接近夏都了。但现在充其量只能说明柢山是鲧的居住所在,鲧并不是夏朝帝王,所以,还不能证明柢山是夏朝帝都。那么下面我们接着来继续推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