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第19节

作者: 听伟哥讲山海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3-04 19:44:44
  柢山
  【原文】:又東三百里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
  【解读】:多水,無草木
  在《山海经》中,很多地方都是“无草木”,这让《山海经的智慧》作者长卿感到无言的恐怖:
  日期:2016-03-04 19:45:34

  五、劫后余生的世界
  先来看《南山经》,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有水有草木;往东三百里,堂庭山,有水有木;往东三百八十里,猨翼山,有水有草木;往东三百七十里,阳山,有水草木不知;往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往东四百里,亶爰山,多水无草木;往东三百里,基山有草木水不知;往东三百里,青丘山,有水草木不知;往东三百五十里,箕尾山,其尾踆于东海,有水草木不知。
  从西海到东海,地理问题我们暂且不去考虑,问题就怪在‘草木’之上,‘柢山,多水无草木’、‘擅爰山,多水无草木’,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有山有水却无草木?这是什么原因?柢山有鱼,亶爰山有兽,也就是说食物链必然是完整的,生态环境还能继续维持。但是怎么会没有草木呢?
  在我们的常识里,南极北极没有草木,那是因为气温过于寒冷;另外在戈壁滩沙漠草木也很稀少,那主要是因为缺水的缘故。李白有句诗“秦地无草木,南云喧鼓鼙。”这是说天宝年间关中大旱,所以才造成草木不生。但是山海经中有水有鱼有兽却无草木,这似乎只能有一个答案,就是这两座山极度寒冷,南次一经纬度是大致一致的,所以只能是高原气候高山气候所至,高耸入云,冰雪覆盖,这可能是最合理的解释了,例如珠峰。

  接着看南次二经,长右山,多水无草木有兽;羽山,下多水上多雨无草木,多腹虫;瞿父山,无草木;句余山,无草木;夷山,多水无草木;咸阴山,无水无草木;区吴山,有水无草木;漆吴山,无草木。
  这其中就有个极特别的,‘羽山,下多水上多雨无草木,多腹虫’把我们刚才给的答案彻底的否定了,多雨,很显然不会太冷,而且腹虫类生物是不可能在严寒之下活动的。这草木不生必然另有原因!
  接着看,南次三经说了个明白的,‘发爽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我在渤海边生活了十余年,我始终不知道什么时候渤海附近的山没有草木。渤海的气候寒冷?渤海附近干旱?都不可能。那么这种平淡中的奇异现象就逼迫我们另寻新路了,什么样的原因能造成多水而草木不生的现象。
  答案是可怕的,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干旱可以使植物大面积死亡,另一种便是洪水或大爆炸。‘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强烈的干旱过后,植物会慢慢复生;洪水、大爆炸过后也是这样的,植物会生长的更加茂盛。那么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山海经记载的是什么年代,难道它的记载真是在一场大洪水大爆炸过后的世界?
  《国风。魏风》称有草木的山为岵,无草木的山为屺,也就是说《山海经》的作者应该没有看过《国风》,否则应该卖弄一下。

  宋时画师郭熙、郭思有一论,颇有奥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可惜《山海经》的作者仍然不屑一顾,皮毛该不要就不要,他只要真实!
  ……
  我翻闲书的时候发现另一个证据,大江健三郎的《广岛札记》,我当初有个疑问,核爆炸后幸存的生物不会很多,如老鼠蟑螂自然可以存活,但是我不明白鱼能不能幸免。大江健三郎收集的回忆信件提到了这个问题,“在浅野泉邸的水池里,在死尸的中间,还有活着的鲤鱼在水中游。”、“烧掉羽毛的燕子,已不能在天空飞翔,只能一蹦一蹦地在地面上走。”
  也许我们的分析应该告一段落了,也许你会提出一些尖刻的问题,但我没有任何勇气回答。我所知道的是,《山海经》所记载的年代,是一个劫难后万物复生的年代,至于那是什么劫难,是洪水还是核战还是哈雷彗星撞地球已经不是我所能了解的了。
  ——长卿《山海经的智慧》
  日期:2016-03-04 19:46:43
  长卿的疑问是很有道理的:“有山有水却无草木?这是什么原因?柢山有鱼,亶爰山有兽,也就是说食物链必然是完整的,生态环境还能继续维持。但是怎么会没有草木呢?”
  对此,我进行了各种猜测,最后经过对比分析,终于找到答案。其实结果根本就不恐怖,不但不恐怖,而且属于司空见惯的类型,只不过古人的描述方法跟现在不同,所以造成误会而已。
  经过分析,我发现《南山经》中,如出现“无草木”的话,往往会随之出现“多水”,而三座“不可以上”的山中,有两座山出现“多水”,一座山出现“无草木”。这其中是否有什么联系,其中问题出现在古人的表达方式跟现代人表达方式不同上。

  当然,“无草木”的山中,肯定有部分是确实是无草木,比如《山海经》中有的山在沙漠地带,说无草木也正常,有的山在极寒地带,无草木也正常。而另外一部分分布在南方,南方植被是很丰富的,整座山“无草木”几乎不存在。我想这可能是表达方式问题。
  日期:2016-03-04 19:50:36
  于是,我筛选一部分食物链齐全的山陈列如下:
  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

  又东五百里,曰夷山。无草木,多沙石。溴水出焉,而南注于列涂。
  又东五百里,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
  又东五百里,曰区吴之山,无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又东五百里,曰阳夹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东五百里,曰灌湘之山,上多木,无草;多怪鸟,无兽。
  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无草木,多火。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爰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日期:2016-03-04 19:54:26
  大家看看这些光秃秃的山体,还真是“无草木”啊。瞬间,我明白了,原来“无草木”并非是说整座山没有一棵树,一棵草,而是想表达这么一个意思:这座山到处都是悬崖峭壁,草木稀少。悬崖峭壁都是不适宜长草木的,所以通常都是光秃秃的山体,原来真相如此。
  原来这里的“无草木”实际上是指悬崖峭壁,草木稀少。
  日期:2016-03-04 19:57:41
  看伟哥讲解《山海经》是不是觉得很顺畅?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怎么想都想不通的东西在伟哥这里都变得很平常简单了。
  其实真相没你们想象那么玄妙,古人描写的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你怎么吃饭,他也怎么吃饭,你怎么拉屎,他也怎么拉屎,哪有那么多想不通的东西啊。

  日期:2016-03-04 22:03:41
  那么,“多水”是什么意思呢?之前所有人都认为是山下面到处都是小溪流,河流之类的。我觉得应该不是这种情况。因为很简单,因为这个“多水”往往是伴随“无草木”而来,既然“无草木”是指悬崖峭壁,那么悬崖峭壁跟水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情况是什么呢?
  只要有高山就出现“多水”,那么,这个“多水”自然指——瀑布!
  日期:2016-03-04 22:04:40

  看过长卿的《山海经的智慧》都知道,上古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词汇来表达各种情况,所以,只能用他们能用的字力所能及地表示所看到的情况。他们看到瀑布之后,原本一条又浅又细的溪流在峭壁处跌落而下,在跌落过程中,因撞击、因离心力等各种原因,形成蔚为壮观的水散开的奇观,这个奇观给他们的感觉就是:水变得很多,所以,他们就说:多水。
  多水……这简直是运用造字中的会意手法造词,不但形象,而且直观地诠释了瀑布这种景观。
  从这以后,我们将发现,凡是出现“多水”的山都有出名的瀑布。
  日期:2016-03-04 22:08:23
  大围山

  大围山位于湘赣界,是罗霄山脉的支脉,东边属江西省宜春市下辖的铜鼓县,西北方为湖南浏阳市的东北部,它既是浏阳河的发源地,又是湘东第一高峰,主峰七星峰海拔1607.9米。距省会长沙119公里,浏阳市67公里。
  1992年经原林业部批准开发建设为国家森林公园,1996年8月1日正式开园。2007年6月8日被评为4A级景区。2012年6月大围山通过了国家地质公园的评审。
  多水
  作为湘东第一高峰,想找点瀑布什么的自然不是难事,请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