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第16节

作者: 听伟哥讲山海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3-02 20:11:01
  南次二山
  杻阳之山
  【原文】: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怪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日期:2016-03-02 20:15:11
  【解读】:又向东370里,就到了"杻阳之山"。因为这条线路前面的丢失了,而且地形复杂,所以从哪里走370里我是不知道的。但这座"杻阳之山"我还是知道的。这是哪座山呢?它就是现在湖南长沙宁乡县境内的山,坐标地点在地图上标注为天鹅山处:
  【其中,标注的地点大约是测量的坐标点。】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怪"字何意?
  "怪"字不是第一次在这里出现,原《山海经》上,"杻阳之山"前面还有座"猨翼之山",里面是这样写的:
  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怪蛇,多怪木
  这段话一连用了四个"怪"字,两千年来,所有人都被这"怪"字搞昏了头。不但其《山海经》描述中出现三头六臂的怪物,连文字中都出现"怪兽"、"怪鱼"之类的词,所以司马迁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司马迁是个老实人,他不懂就直说不懂,也没有不懂装懂。
  有不少人望文生义,以为真的有什么"怪兽",找不到"怪兽",就去新闻里找什么畸形、变异的物种来"印证",这是不妥当的。别说这种畸形的动物不多,很难遇上,即便偶尔遇到,换成你是勘测小队的人,你会记录上去吗?所以,这种方法是不行的。
  日期:2016-03-02 20:20:57
  我也曾经为难了好久,总觉得这么多怪物似乎是不可能,所以,我改变方法,从字形上入手,去查了"象形字典"。截图如下:

  搞了半天,原来夏禹时代的"怪"是标示神圣、神奇的意思。其中"忄"是表示从心底发出惊叹:Oh,My Girl,真是太神奇了!
  确实,当我们走进原始大森林,看到那么神迷心醉的原始风景,看到眼花缭乱的飞禽走兽,你怎么会不发出由衷的赞叹:这一切太"怪"了!,
  真相真是太有意思了,让人误解两千多年的"怪"字其实是对大自然的赞叹。
  日期:2016-03-02 20:22:35
  “怪”字,上面已经说了是神奇的意思,放到这里一说,自然就应该标识为“圣水”了。这条河就是发源于宁乡县天鹅山的河——涓水了。而“宪翼之水”自然也就是现在的湘江了。

  涓水的资料网上查不到,但湘江的资料就很容易找了:
  湘江
  湘江,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是湖南省最大河流。湘江,其源头有4种说法:一是传统的正源(俗称东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白石乡的石梯,河源为海洋河,北流至兴安县分水塘与灵渠汇合称湘江;二是南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乡龙门界;三是广西兴安县南部白石乡境内海洋山脉的近峰岭,河源称上桂河(白石河),往东流至西波江口称湘江;四是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紫良瑶族乡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狗岭,河源为潇水,在永州市的萍岛汇合广西来水称湘江。学界较流行的说法是白石河源。流经湖南省永州市、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至岳阳市的湘阴县注入长江水系的洞庭湖。如海洋河为源,湘江干流全长844公里, 流域面积94660平方公里

  日期:2016-03-02 20:28:09
  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这个所谓“鹿蜀”的怪兽是什么玩意呢?看了前面那些地画的人应该开始有心理准备了。当然,这只怪兽就是一幅地画了:
  有没看到一只“马头”?就在画面左边,长沙市下面。一只很漂亮的马头:
  这只“马”因为地形的缘故,不可能按相应的比例画出来,所以做了艺术手法处理,身子很小,头很大。单独剪切出来就发现其实很丑的。
  日期:2016-03-02 20:40:23
  其音如謠
  在《山海经》中,这种“其音如×”的情况很多,这里且截取一小部分如下:

  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
  其音如判木
  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鲑
  其音如婴儿。
  其音若呵,名曰灌灌
  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
  其音如痹,其名曰鸱
  其音如吟
  其音如斫木
  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
  其音如婴儿之音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怪兽”之谜已经揭开,实际上,一直让人们迷惑不解且吸引无数人注意的“怪兽”现在大家都知道是地画了,也不那么奇怪了。不过,这里问题来。既然以前被人们误认为的“怪兽”并不是怪兽,那么这上面所说的“其音如×”的情况自然就不是指这种“怪兽”的叫声,但这些描写总得有个交代是不。那么,这些声音的摹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初步估计,可能是此地埋葬了一个上古帝王,然后地图上标注这个帝王的名讳。有些帝王标注比较明显,所以就知道了。比如帝舜葬地、后稷葬地、颛顼葬地等等。但有些标注的方式可能不太通俗,导致后来翻译书的人不知道什么意思,以为是地图上这些“怪兽”的叫声,所以给添加上“其音如×”。

  日期:2016-03-02 20:41:59
  其名曰鹿蜀

  还是跟上面一起的问题,既然这只“怪兽”是地画而不是真的动物,那么这个“鹿蜀”就不是动物名称而肯定是地名了。然后,我们就要涉及到一个很古老的历史事件了: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在网上查得词条如下:
  涿鹿之战,是说距今约50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南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关于涿鹿之战的史料,这里搜集一点给大家瞧瞧:

  《帝王世纪》:“黄帝使力牧、神皇直讨蚩尤氏,擒之于涿鹿。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邱。”
  《云笈七签》卷七十九:黄帝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之,诸侯咸宗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云笈七签》:黃帝都于涿鹿城上穀郡涿州,地名獨鹿,又曰濁鹿,聲傳記誤也。
  《逸周书•尝麦篇》:“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 。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
  《通鉴外纪•卷一黄帝》: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弗能征。轩辕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蚩尤为最暴,莫能伐。……蚩尤作乱不用命,轩辕征师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为大雾,军士昏迷。轩辕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戮于中冀,名其地曰绝辔之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