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第4节

作者: 听伟哥讲山海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刘向、刘歆父子编校的山海经就是没有原图的。所以,现存的《山海经》路线都乱七八糟,以至于两千多年来无人能解。而本人有幸能够破译《山海经》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当然,遗憾依然存在,自刘向、刘歆父子编校之后,又出现了第二次散佚,这次散佚的情况很明显,现在很多人统计发现,数条山经中出现山经里的路程长度跟最后的统计数不同。其中相差最大的莫过于《中次三经》,最后统计数为440里,而实际只有80里,相差360里,简直耸人听闻。同时,东汉的王充所著的《论衡》中引用《山海经》中“大羿射日”等资料是现存《山海经》中没有的。可见,《山海经》在后来又发生第二次散佚。

  将《山海经》名扬四海功劳最大的非过于郭璞了。郭璞对《山海经》进行重新进行校订,并增加了《大荒经》部分,同时对《山海经》做了注释。因为郭璞的名气,所以《山海经》才真正意义上名扬四海。所以,我们这里应该对郭璞应该予以感谢,感谢他对《山海经》所做的贡献!

  而郭璞之后《山海经》又再一次发生了散佚,比较明显的证据就是有的山系各山的里程数相加竟然比最后的统计数还大,这肯定不是刘向、刘歆父子所为,只能是后人所为。不过屡逢劫难的《山海经》总算幸运地保存下来,没有象其他失传的书籍一样永远消失在历史当中。
  日期:2016-02-19 13:16:44
  三、重订《山海经》
  很明显的事实,《山海经》在失去了《山海图》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严重的错乱现象。不单是郭璞之前的注释窜入正文,而且各条线路之间也出现缺失现象,并且不同线路连接在一起,让人无法辨明真伪。所以,有必要对《山海经》进行重新整理,以便让人更加简单明了地了解《山海经》。通过整理《山海经》,让《山海经》尽量恢复最初的原貌,重新焕发生命力。
  在整理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制定合理的标准以便尽量接近当时的实际情况。首先比如说测量坐标点。这是要解决在测量过程中,坐标定位和距离计算的问题,所以,敲定坐标点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经过多次的合理模拟演算之后,我认为一条线路的第一座山坐标点一般是靠第二座山这边的山脚。距离这座山距离大约不超过1公里处。

  而第二个坐标点则是第二座山的山脚,这个坐标点在靠第一座山这边的山脚,距离这座山距离不超过1公里。同样,这个坐标点又成为下个坐标点的起点。
  当然也有无节操无下限的测量。比如有些线路几乎都是整五十、整一百的数字时,那就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适应了。
  而令人惊异的是,每条线路的距离不等,而且地形变化万端,但几千里测量下来,竟然没有出现误差。我不知道为什么大禹时代的“一里”跟现在的公制单位一致,更不知道那个年代他们是如果能够测量几千里的距离竟然没有误差。我无法想象那年代的数学水平达到了一个什么高度。现代人每每对古埃及人的金字塔建造体现出高水平的数学知识叹为观止,不过那是没有破译《山海经》,让他们现在来对《山海经》进行一个评测的话,恐怕就不会对古埃及如此谄媚了。

  日期:2016-02-19 13:33:28

  跟伟哥进入《山海经》是一趟神奇的旅行,就象一个网络游戏,不断地打怪升级,或者又象修真、魔法小说一样升级、升级再升级。从惊奇到惊喜,从惊喜到震惊,从震惊到匪夷所思,从匪夷所思到神经病……我就是这个过程,从一个高丨潮丨到另一个更高的高丨潮丨的高丨潮丨迭起的过程。我已经被那个年代的智慧深深折服,有时甚至认为那完全不是地球文明。跟那个时代比,我们只能算愚蠢的大猩猩了。希望你们看到我在《西山经》的研究成果井喷的时候,请先准备一张塑料盖住键盘,虽然这不能帮助你们保持绅士风度,但至少还能保护你们的键盘。

  需要说明的是,本人破译的《山海经》并不是全文,而只是本人能够破译的部分。皆因本人能动用的资源有限,整个破译工作过于艰难,所以破译工作只能到此。这些山经也不是每一座山都破译,尚有部分残留的山至今无法找到准确定位,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不过,本人留下更为关键《中山经》请大家继续挖掘,群策群力,争取早日全盘破解。
  根据目前破译的情况来看,《山海经》的散佚程度相当严重,基本上可以用“十不存一”来形容。《山经》很多山系仅剩下一两座山,甚至有些山系荡然无存。《海经》也出现整片地区没有任何描述文字。其中《海内东经》全部内容由其他方位散落片段拼凑而成。但既然本人已经破译了《山海经》部分内容,所以有必要对已破译路线进行重新校订。同时,把《山海经》的原文和注解区分开来,不再让人产生误会。

  日期:2016-02-19 13:37:15
  据我研究分析,《山海经》被窜入正文的注解分为两种情况:

  1、看过《山海图》的楚国官员的注解。因为上古地名跟后世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很多地名都被移动过了,所以,这部分注解有助于了解上古正确的地名,比如“会稽山在大楚南”这句,明显是楚国官员所写。同时,《五藏山经》中的怪兽注释也属于这类,这类注解用①②③……标注。
  2、秦火之后,《山海经》有所散佚,尤其是《山海图》已经完全遗失。后来经过刘向父子的整理编辑才得以保存下来。目前没有看到刘向父子的注解,现存最早的注解算是东晋郭璞的注解。而通过对《山海经》的破译,我发现大量对上古地名的错误注解。注解文字所标识的地理方位,河流走向完全是秦朝以后的地名,所以我估计这是刘向父子在整理《山海经》的过程也对《山海经》做了注解,但在后来的转抄过程中也被误认为《山海经》正文。而这部分注解之所以错误,估计是《山海图》遗失的情况下,错把上古地理当成当时的地理来注解,比如“淮水出余山,余山在朝阳东,义乡西。入海,淮浦北。”这句,后面的“入海,淮浦北”就是刘向父子根据汉代的淮河地理位置添加的注解,这个注解窜入正文后,自然给后人造成了错误的认识。另外“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这句也应该是他们的注解。因为帝舜陵被确定在九嶷山是司马迁考证得来的结果,之前先秦的古籍都没有提到,这个注释自然在司马迁《史记》成书之后,除了刘向父子,也没有其他合适人选了。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个注释也是一直让《山海经》被误认为成书很晚的“证据”之一。这类的注解用⑴⑵⑶……标注。

  1、以袁珂《山海经译注》为底本进行校订。
  2、为保留史料目的出发,不删除现存句段。
  3、有缺失某山的地方,按上下文内容添加相关叙述,保持此系山线路的连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