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第3节

作者: 听伟哥讲山海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这些事完毕之后,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山海经》的最初版本,也就是《五藏山经》的原版。作为一份地图,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尤其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科技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地图被奉为“国之重器”。其地位,我认为比传说中的“鼎”还要高,毕竟这是一份真正有效的典籍,而不是“鼎”那种象征性的物件。所以,当新政权推翻旧政权之后,新政权立马组织人对《五藏山经》的文字进行翻译,对《山海图》重新临摹和标注,并且珍藏起来。比如周朝推翻商朝统治之后,如法炮制,再一次进行翻译和临摹。在翻译和临摹的同时,他们除了在《五藏山经》中添加批注外,还对《山海图》上所描绘的情况另外做了一些地理方位解说,并且编成册子,这就是后来的《海经》和《大荒经》部分。

  其中对《五藏山经》批注的地方,一部分是很有价值的注解,这部分文字给了我很多查找线索,根据批注文字描绘的特征,有不少山就是这样找到并确定的。另外还有一些历史和神话传说的文字,也对我理清历史线索提供了诸多帮助。
  日期:2016-02-19 12:13:50
  战国后期,传说周王子朝携带了大量的书籍投奔楚国,后来这部分书籍下落不明,这是一个历史谜案。而据我分析,这些书籍是送到了楚国,目前已经出土楚简其中部分可能就是,比如《容成氏》篇。之所以认为王子朝把书送到了楚国,是因为屈原的诗赋中就大量引用了《山海经》中的词汇,而且他所写的诗赋中的地理方位跟《山海经》是完全对得上的。
  《山海经》乃国之重器,所以当时也只有周室才有,各诸侯国没有。诸子百家著作甚丰,却没有哪家引用《山海经》里的内容。而唯独屈原在他的作品当中有不少诗句涉及到《山海经》的内容,其中一个典型的特征体现在使用了《山海经》内容里的词汇,这在诸子百家的作品里看不到的。比如:
  《离骚》: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河伯》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天问》:
  康回冯怒,地何故以东南倾?
  昆仑县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
  这些都涉及到《山海经》里的内容,其中有大家众所周知的故事情节,也有隐藏在诗句背后尚不为人知的历史,比如“阻穷西征,岩何越焉”这句,只有知道“巴蛇吞象”所在地和上古历史真相,才会明白这句诗的真正含义。这里所涉及的内容都是记载在《山海经》上的批注。春秋战国其他诸子百家都没有提到,自然也就是没看过《山海经》。由此足以证明屈原是看过《山海经》的。
  另外,楚国也对《山海经》进行了翻译和临摹,还对《山海经》进行了注释,这些就是让无数后人误解的“见则郡县大水”、“见则其邑大旱”等等。因为这些注解,所以使得后来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在战国。这些注解很多地方都是无意义的,不但使得《山海经》的成书年代遭到质疑,同时也使得《山海经》沾上了巫术的气息。当然,也有有意义的,比如“会稽在大楚南”。
  日期:2016-02-19 12:33:35
  到这个时候,《山海经》的版本还是完整的,不但文字齐全,而且原图还在。因为屈原在《离骚》中写的内容不但符合《山海经》中的地名,也符合真实的地理状况。既然他的诗符合实际地理状况,那么就可以证明屈原看到了真实的《山海图》。
  但遗憾的是,经过秦火之后,《山海经》散佚了。不但原文内容出现缺失,而且地图丢失。因为没有原图,所以司马迁压根看不懂,他只能懊恼地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我这里之所以肯定司马迁没看到原图是因为下面两条原因:

  一、司马迁要看到原图,就不会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因为从《山海经》成书开始,几千年都没人说怪物,比如屈原看到原图不但不认为有“怪物”,反而对其进行注解,或是引用到诗歌里。他的诗多次提到跟《山海经》相关的内容,但并没有这类说法。仅过了一百多年,到司马迁就变出许多“怪物”出来了呢?
  二、汉武帝曾经派人马沿着黄河寻找昆仑山,最后终究没有查清,于是就指定现在黄河的起源地为昆仑山。不过这个命名并没有让后世信服。如果有原图,汉武帝还犯得上兴师动众寻找昆仑山、积石山吗,地图上不就标注现成的?直接派人过去立碑就行了。
  日期:2016-02-19 12:38:39
  比较奇怪的是,据说后来晋代的郭璞和陶渊明看到了所谓的《山海图》。郭璞是这么说的:
  "图亦作牛形"
  "在畏兽画中"
  其中"在畏兽画中"是《西山经·羭次之山》注解。至于"图亦作牛形"则不知所考。陶渊明有诗句: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这里无法确定郭璞是不是看到了图,不过陶渊明写得很清楚他看到了《山海图》,但他们具体是否看到了正版的《山海图》就不得而知。不过既然司马迁和汉武帝都没有看到《山海经》原图,那么四百多年后的他们看到所谓的"山海图"就很成问题了。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著名的笑话,有网友在网上发帖说花大价钱淘到一张唐朝古画:《老寿星骑单车》。他说花了大价钱在网上淘的,但总感觉到哪里不对劲。

  这个笑话当然不是真事,但很有意思。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造假很出名的朝代,各种伪书层出不穷。可能郭璞和陶渊明看到的《山海图》就是这种货色吧,就象我们今天看到清人给《山海经》画的插画一样,都是山寨货。当然,也许有人不认同这个说法,不过,等看我破译的《山海经》之后再来对照郭璞的注解就自然知道了。
  日期:2016-02-19 12:39:29
  既没有原图的指示,同时文字也出现缺失,《山海经》已经失去了地理上的价值。所以被司马迁一语打入冷宫。后来幸亏有刘向、刘歆(后改名刘秀)父子的编校,才使得《山海经》保存下来。也正是有了刘向父子的编校,我们今天也才能够看到《山海经》的残篇。他们这次编校是相当认真的,虽然是残篇,但依然在残篇的基础上给《五藏山经》和《海经》做了梳理,并按照各山之间的里程数最后做了一个统计,即便是错,也依然使得前后数据相符合。虽然他编校之后的《山海经》依然是乱如丝麻,但至少保存了这份史料,功莫大焉。所以,本人今天在这里向刘向、刘歆父子致以崇高的敬意。郑重感谢他,感谢他为我们留下了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如果不是他,也许大禹治水的丰功伟业和华夏文明起源的秘密将永远埋葬在历史的尘埃当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