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那些不传之秘》
第53节

作者: 本草中药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2-04 18:46:00
  那么为什么我之前提到针灸师之间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呢?因为很多人学针灸,是记忆什么病,用什么穴位的,而不是在临床上辩证施治,经过我前面的介绍,大家都明白一点,有时候同一个病,可能是不同原因造成,所以一定要辨症施治,而不是记住什么病什么穴位,这种记住什么病什么穴位的人,治疗效果一般不好,插了病人几十针,结果一点都没有改善。特别在重急危针,这时不仅要对经络很熟,而且要对气血流行的方式和特点规律很熟,才能力挽狂澜,妙手回春,平衡阴阳,而这些,光靠记忆不行,要靠平日的思考和领悟。

  说得有点远了,还是说回先秦医史,人在“入定”状态下感受到了各个脏腑的真正功能,注意,这是真正的功能,因为中医是同时兼顾物质和能量,气和血,同时又经络与血脉,所以中医勘察出的那些脏腑功能比西医多很多,上面我介绍的脏腑功能篇的很多功能,西医都没有提到,这也是西医嘲笑我们中医的地方,当然,实际上谁优谁劣,找个切除了器官的人问一问就知道了。西医认为脏腑就是脏腑,皮肤肌肉就是皮肤肌肉,两者没有一点联系。但中医不同,中医在入定状态上感觉到,脾把它的精华物质输送到了人的肌肉,所以人的肌肉能够丰隆,一些脾很虚的老年人,肌肉是垂下去的,瘦瘪的,同时中医观察到肺把它的精华物质输送给皮肤,所以肺气很好的人,皮肤特别光滑,细腻,白皙。心脏在活动过程中,一回把自己的精华,传给血脉,这样血才能鲜活,血管才能柔软而具有韧性。肝脏在日常也会把自己的精华给全身的筋,这样全身的筋才能柔韧灵活,老年人腿脚活动不方便,很大程度上是肝精少了,肾在平时会把精华供应到骨头,这样骨头才坚韧。这些都不是中医胡乱臆造的,而是根据切切实实的观察出来的。人的内脏是与皮肤肌肉骨头相联系的,所以中医认为有诸内而形诸外,有些内脏的疾病,可以从皮肤肌肉的病中发现蛛丝马迹。

  日期:2015-02-04 18:48:00
  那古代那些人怎么感受到外界气机的变动,其实这更加简单,很多气机,也许在我们不敏感的时候,感觉不到,但在“入定”何种超级敏感的状态下,还是很容易能感受得到了。就好像一阵微风吹过,正在玩手机打游戏看小说的人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但一个感冒怕冷的可能立刻毛孔就竖起来了。同样,无论是风寒暑湿燥火哪一种气机的变化,在敏感状态下,都好像风吹拂在身上一样,感觉非常清晰,熟能生巧,但你感受多了,你就知道,在什么气比较多的情况下,天会下雨,在什么气比较多的情况下,天会转晴。就用下雨来说,由于大环境中湿气比较重,这些“入定”状态的人能感受出,一些风湿的人也能感受出来,只不过风湿的人事因为外界湿气引动体内湿气活动而感受出来,“入定”的人是通过敏锐的感觉而感受出来而已。

  而这些天地气机的变动,古人用阴阳来总结出来,并把一年中阴阳变化最为剧烈的二十四天,记录下来,这就是古代的二十四节气。最先发明二十四节气,绝对不是为了农耕,也不是大量经验总结出来的,而是某个人总结出来,首先应用于医学的。那么为什么能够用于农耕,甚至用于万物生长的规律呢?因为《黄帝内经》有一句总结得很好:“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天地万事万物,只要生长于天地之中,它体内的气必定受外界的气所引动,立春时节,阳气从阴中出来,万物也从沉寂中唤醒,阳气是生命之气,所以万物发芽,万象勃发。二十四节气大概的阴阳变化,前面已经提到,在这里不啰嗦。需要补充的是,由于在二十四节气当日,阴阳气机变化最为剧烈,人应该保持平静,不要大喜大怒,最好静坐一下,安静浮躁的心灵,不要进行房事,保精养身。

  日期:2015-02-04 18:49:00
  不仅在一年中阴阳气机会变化,在一天中每时每刻阴阳气机都会变化,只不过没有一年那么剧烈而已。大概是这样,从凌晨三点到九点,对应四季中的春季,所以才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说法。从九点到十五点对应夏季,那时候最热,从十五时到二十一时是秋季,黄昏总给人一种犹如秋季的萧索,从二十一时到次日凌晨三时是冬季,那时候夜晚最黑,最冷。而这些时间段的养生,和对应四季各个节气的养生方式是一样的,因为养生就是顺应天时。

  那么了解外界的阴阳变化,对人有什么意义呢?我上面常常提到,人体的阴阳变化是受到外界阴阳变化的引导的。所以了解外界阴阳变化,能够更加清楚人体内阴阳处于什么状态,也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病呈现季节性。《黄帝内经》言:“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从我们日常生活经验中,的确有这种规律,但是如果就这样记忆,而不明白为什么导致这样,那么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中医。为何在春天,会病在头呢?因为在春季时,天地阴阳状态是阳出于阴,阴本来在下面的,在地下的,冬天阳潜藏在阴的下面,也就是在地下深处,现在不同了,阳气出来了,人体的地平线就是肚脐,阳气出来以后往上走,走到头部,它走的时候,如果身体累积着一些病气,就会跟着往头部走,所以很多人在春季发头痛,也很多人在春季流鼻血、打喷嚏或者春季发作过敏性鼻炎,这就是“春善病鼽衄”的含义。夏季呢?夏季阳气完全出到阴外面,这时对应人身体就是皮肤,所以夏季人体皮肤阳气很旺盛,会很容易流汗,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阳气在皮肤上面,那么原来阳气待的位置就空虚了,那么原来阳气待在哪里?即是内脏,在人体的最里面的内脏,内脏阳气空虚了,病邪趁虚而入,这种趁虚而入,一般不是从皮肤中趁虚而入,因为皮肤阳气很多,病邪不容易进入,所以一般病邪是从食物中进入,如果这时候过食冷饮寒凉,就很容导致寒邪累积在内脏,因此“病在脏”,在这时候,在各个内脏中,肝脾心最容易受邪,这些内脏都在胸胁附近,因此仲夏善病胸胁。长夏这里特指夏天到秋天交际的十八天,这时候里面阳气很虚,所以肠胃寒而腹泻,所以“长夏善病洞泄寒中”。而到秋天的时候,阳气逐渐往下沉,和阴接触,也就说阳气主要聚集在肚脐周围和内脏周围,这时肩背的阳气就空虚了,所以秋病在肩背,肩背阳气空虚,风邪进去以后,就会形成风疟,疟是一种忽冷忽热的病,有些外感的病人会感觉到忽冷忽热的,这时一种正邪交争时表现出来的症状。冬天的时候,阳气收于内脏,所以冬天内脏阳气是比较多的,不容易患脏病,但由于冬天把四肢阳气都收归内脏了,所以人很容易出现四肢冰冷,这时候寒气进去四肢了,就会出现发麻,没有知觉的症状。上面所说的只是因为天地阴阳引动人体阴阳变化,而导致身体容易出现的疾病,如果一个人阳气旺盛,而且生活习惯良好,夏天也不过食寒凉,那么就不会患这些病。

  其实四季还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春季风邪比较多,夏季暑邪和热邪比较多,长夏湿邪比较多,冬季寒邪比较多,所以热感染这些邪气的几率也更大。
  知道了这些病是哪种阴阳状态下形成的,形成原理,和邪气是什么,就能用药去调整身体阴阳,驱除邪气,所以治起病来就很快。这就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智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